APP下载

界面视域下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2021-03-07廖光蓉易妹

外国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价值观

廖光蓉 易妹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0.1跨文化能力:合格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

跨文化能力是一种比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更丰富的综合能力(蒋瑾,2013)。跨文化能力的内容可概括如下:他国文化知识、本国文化知识、跨文化交流技能、语言交际技能、认知和互动技能,重视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批判性文化意识和自我意识等能力维度,对于个体在特定跨文化环境中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和互动起着关键作用。至于跨文化能力维度,欧盟模式将其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四个。后来有学者认为,不同文化模式里的人相互间进行有效得体交流的动机在其跨文化能力中尤其重要,在欧盟模式基础上用动机代替态度提出了由知识、动机、技能组成的三维度跨文化能力模型(吴卫平 等,2013)。尽管跨文化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高级目标,但在相应教学阶段要有恰当的要求和安排,而且还需要考虑中小学和大学教学的衔接。跨文化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胡文仲,2013)。跨文化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能力,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尤其要具备这种能力(丛明才,2014)。教育部于2019年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能力的要求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0.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格人才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体现这个民族的“根”和“魂”,而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吴文新,2016)。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谢青松,2016)。英语专业本科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象,还站在对国外,特别是目的语国家文化、意识形态进行扬弃的第一线上,正在或即将担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如何使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坚定信念,站稳立场,不断实践增进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和友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答案就是更好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价值观是标准和方向,这对确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非常特殊的战略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杨希燕,2016)。

0.3跨文化能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标的必由之路

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能力培养须直面目的语国家文化,这是由专业性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所决定的。面对现阶段仍然还处于强势地位的目的语国家文化,如何自尊,如何自信,如何悬置,如何包容,如何丰富其知识,如何借鉴其精华,如何批判其糟粕,如何增进交流、沟通和友谊,如何传承、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问题是广大师生所不能回避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入核心价值观,使师生在思考、认识和用行动回答上述问题时,有标准和方向,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能给出更满意的答案,从而使跨文化能力培养找到正确、快捷和有效的途径,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1 研究述评

1.1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

1.1.1培养模式

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主要有三分模式、行为中心模式和知识中心模式三类。三分模式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情感、认知、行为三个层面来培养跨文化能力;行为中心模式关注交际的有效性,包括“跨文化情境中的个人适应、人际互动、任务完成情况”;知识中心模式主要培养在目的文化情境中适宜地使用目的语知识的能力。还有更细致的分类:成分模式、共同取向模式、发展模式、适应模式和因果模式。成分模式主要区分交际能力的构成部分,其最典型的代表是情感、认知、行为的三分;共同取向模式以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为基础,强调交际的效果,致力于达成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发展模式以跨文化交际的时间维度为线索,关注交际能力的历时发展变化;适应模式扩展了成分模式的一元视角,其核心是强调“交际能力是在与异文化成员交流的基础上,在行为、态度、理解方面的相互适应”;因果模式力图呈现一个理论的线性系统来解释交际能力各构成部分间的关系,以此来确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起来了;该模式以跨文化人格为培养目标,将知识、动机、技能、语境和效果五要素纳入其中,以全球化为语境,按照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逐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注重交际双方的交流互动在实现交际效果和培养跨文化能力上的重要作用(许力生 等,2013)。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还有另一种模式,它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实现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三个条件,跨文化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无止境、开放型的学习过程(丛明才,2014)。项目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历跨文化搭建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把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通过静态的文化知识传授,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用主动参与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宽容性,使学生拥有文化洞察力,真正认识、理解、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克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达到内心整体意义上的成长(张晓光 等,2015)。

1.1.2教师发展

也有学者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研究目前全国高校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问卷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自身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教学和跨文化英语教学了解不够。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是先导因素和基础环节,提高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关系跨文化教学思想的贯彻、跨文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跨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跨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需要利用渐进的、多渠道的和多元化的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韩晓蕙,2014)。

1.2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而直接受到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影响。目的语国家文化中所倡导的一些价值观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感召鼓舞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畏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例如艰苦奋斗、和谐统一、诚实守信、惜恩感恩等(朱学敏,20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以目的语国家文化扬弃教育为关键,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归宿,达到在学习中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把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者、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主动提升者(杨希燕,2016)。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外语课堂、进外语教材、进外语专业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全过程(邹晓伟,2016)。

1.3评价

自20世纪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引入以来,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历涉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及语言与文化关系与跨文化能力内涵和培养模式,但汉语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体系建构,跨文化态度和意识体系建构还不是那么系统、科学和具有普适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究竟怎样尚需进一步探究,模式的实证与推广也只是冰山一角,更不用说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做法了。

2 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问题与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围限定在,在构建汉语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体系,跨文化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跨文化态度和意识体系的基础上,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做法。

2.2研究问题

2.2.1外围问题

学情怎样?师资水平如何?在遵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如何与时俱进?汉语文化知识体系、相关学科知识体系、跨文化知识体系、跨文化技能体系、跨文化态度体系、跨文化意识体系分别如何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怎样?跨文化能力的系统性(包括子系统性)、层级性、逻辑性、激活性是怎样的?跨文化能力如何培养?

2.2.2核心问题

跨文化能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界面在哪里?跨文化能力培养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限于篇幅,核心问题即本文探究之所在。

2.2.3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界面、人本主义和新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通过实验、归纳、内省、思辨等方法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界面指两个不同体系和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关联。它是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触面或接触点线,是相互密切关联甚至相互融合、不易切分的部分(刘丽芬,2018)。人本主义旨在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并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黎佳意,2021)。新建构主义发源于建构主义,共同之处是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学习是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通过外界环境与个体经验共同建构,强调社会互动与活动参与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强调真实情境对认知建构的重要性(徐前 等,2021)。案例的选取遵循典型性和广泛性原则。

3 跨文化能力与核心价值观的界面

如前所述,跨文化能力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四个维度。态度维度包括尊重、开放性、好奇心、乐观接受和包容等方面;知识维度包括本国文化知识和他国文化知识(如社会政治、宗教、历史和地理、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生活习俗与价值观等)。技能维度细分为两类:一类是跨文化交流技能,即具有解释、理解、关联、观察、分析和评价文化差异或冲突并对其进行有效协调和解决的能力;另一类是跨文化认知技能,即借助语言或非语言交流和互动学会新的文化知识、态度和意识的能力。意识维度包括批判性文化意识、自我意识、社会语言学意识等(吴卫平 等,201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核心价值观整个基本内容涵盖跨文化能力的知识维度,是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标准和方向,两者密不可分。 “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又是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认知时必须直面的践行,同时又影响跨文化交流和认知技能的提高。“民主、文明、自由、法治”也是态度维度里的重要元素,尊重、开放、好奇、接受和包容西方文化的一个比较合适的度直接影响跨文化交流和认知。“民主、文明、自由、法治,富强、和谐、敬业、友善”还是意识维度的重要元素,对西方的民主、文明、自由、法治的批判意识和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富强、和谐、敬业、友善等优秀元素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跨文化态度。

4 跨文化能力培养如何融入核心价值观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是有机结合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那么跨文化能力培养应该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本文尝试从宏观、中观或微观三个层面,对原则制订、教学内容融入、教师力行垂范、课内融入方法和第二课堂活动资源开发五方面的具体做法进行探讨。

4.1原则制订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无疑是再重要不过了,若要力行正确的“三观”,首要的就是要有原则。原则连接“三观”与思想和行动,犹如其指引的灯塔,照亮成功应对现实的征途。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核心价值观依据以下六个准则而行:(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通过教师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促进其实现来发展跨文化能力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每年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是根本大法,融入需依此而行,与时俱进也需依此而行;(3)跨文化能力培养是主要内容,核心价值观是方向。内容不能少,方向更不能错;(4)联系与比较。首先弄明白、搞清楚关于英语国家或本国文化的某一元素,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或意识,然后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异同及其成因和蕴含共性;(5)学习、借鉴、批判、创新。学习,即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本国或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借鉴,即跟英语国家文化相对照,从中学习或吸取经验教训。批判,即对英语国家或本国文化中错误的元素进行批驳否定。创新,即利用英语国家或本国文化现有的元素,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本国文化,以获得一定有益效果;(6)不简单灌输,也不硬邦邦地强加。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和评估,找到更优的融入方案和更好的举措和方法。原则制订所依照的逻辑是人、规矩、内容和方法。

4.2教学内容融入

这一做法可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阅读和视、听、说、译教材中有意识、有层次、系统、科学地编排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占一定的学时,核定好比例;内容呈现宜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充分利用诸如虚拟仿真一类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取材合适,难度、深度适宜。另一方面,在承担以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应用为主的语言学、文学、文化、科研方法论等课程时,教师需弥补教材在内容方面由学科所带来的一定的局限性,适度、自然、较为系统地挖掘、增补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上述无论哪一方面,都应在教学大纲里设定好。

4.3教师力行垂范

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不但是教师之“思”(其核心要义之一是上节所论及的教师的思路,其他还有思想、思维、思域等),而且是教师之行(苏益南,2020)。课堂内外教师力行垂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知识结构里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组合,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对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尊,对本国文化糟粕的批判,对他国先进文明的学习、借鉴和批判;对争议的大度、包容、悬置等,效果应是最直接的。教师切忌盲崇目的语国家文化,要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要知晓各有利弊,不要根据自己的缺失或喜好选择性地无视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弊端,在肯定、赞赏对方时不能没有民族自尊心,更不能在交往中有丝毫地讨好、巴结、献媚。以上述为基础,教师力行垂范还要注重课堂教学话语的优选。要力避文件话语的困境、历时话语的困境和“自释”话语的困境,前提是实现话语转换。方法选择是多项的,如通过重说使话语具有时代性,用相近的英语表达使话语具有学科特色。课堂教学话语要在备课时基本设计好。

4.4课内融入方法

4.4.1全面与突显相结合

课堂上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教学大纲追求三位一体,并在此基础上突显。知识建构、能力发展和情感培育应该可以三位一体,见下例。

(1)Different lived experiences may make the same lexical concept different, for example, “个人主义”in Chinese and individualism in English.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使用语言发现、概括新的语言知识“假朋友”,也即字面意义相同,所激活的概念结构里的元素不同;然后就此差异提出问题,例如,两者之间有哪些差异?差异的成因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差异的?接下来组织学生以灵活适当的形式展开讨论,并做笔记;最后课后书面回答上述问题。如此这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口头互动能力,思辨能力;国家和集体荣誉感,英雄情节,等等,就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起来了。在此基础上突显集体荣誉感和英雄情节都是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爱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集体主义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他潜伏点的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4.4.2点滴与集聚相结合

课堂上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见缝插针,再及时总结和持续系统化,并学习、借鉴与批判。以“理智”为例。请看下面的句子。

(2)His rationality may have been impaired.

(3)He had to rely less on reason than on rousing their emotions.

(4)A rational person is someone who is sensible and is able to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intelligent thinking rather than on emotion.

在依次学习上述句子时,用目的语逐渐建构关于“理智”的知识结构:“理智”即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理智”的对立面是“情感”,但不可简单地用矛盾的观念看待;理智的人并不缺乏情感,情感重的人也不乏理智。中西文化差别主要表现之一便是“理智”与“情感”。这种差别是深刻地孕育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的,中华文化即“道”,是教化的工夫。“仁者爱人”,血缘的亲情是割不断的,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的第一基石。从伯牙琴到赵氏孤儿,从《古诗19首》到唐诗宋词,何处少得了一个“情”字?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的一切学说的母胎都始于哲学。哲学的定义即“爱智慧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阿基米德的几何,都是重智的产物。在践行友善的同时,也要学会恰当地理性。情感问题的处理,某种层面上必须理智判断,理智处理问题,但也不能完全剥离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情感化了的认识才能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才能促进品德的形成(杨士军 等,1995)。

4.4.3创设情境与示范相结合

课堂上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乐于、善于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融入形象、生动、具体。创设情境并非即兴之作,而是教学大纲应有之义。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文明、法治、诚信等情景,形式为三人短剧。学生事先分好组,每三人为一组,分担情景剧,组员分担角色,在教师设定的内容框架内编写剧本,学生运用英语在课前完成任务。依据教学大纲在课堂内安排汇报演出,结束后师生讨论、批判,教师归纳、总结,三者可相互交错,以达示范之效。其他情景剧的演出,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表在课外进行,分别安排教研室教师观看评价。

4.5第二课堂活动资源开发

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第二课堂活动。它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规划第二课堂活动时可考虑以下形式:情景剧、英语文化艺术活动、目的语国家文化风情展、社会实践、专题学习讲座、主题党日团日、典型事例报告、专题简报/小结、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例如,在十九大召开期间,有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引领”专题研讨会,带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增强思想引领实效。可在依托学生工作队伍的基础上,整合学院学工办和团委、关工委、班导师、专任教师、管理教辅人员以及家长等资源,构建“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环境。

条件成熟之时,要大胆尝试构建虚拟仿真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台,其组成部分如下:

(1)知识储备:利用VR/AR设备,将跨文化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点以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方式呈现,教师对场景进行教学演示。

(2)实训:利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为学生创造沉浸实训环境。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人机交互,进行对话沟通训练。在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学习中,内置文化差异分析解惑模块,针对案例中涉及的关键事件节点安排机器人分析介绍,学生在案例实训过程中,沉浸式体验实际工作中跨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升学生对跨文化沟通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

(3)产出:根据跨文化沟通诸如国际交流小组讨论、志愿者服务的流程设计,学生综合运用知识,面对仿真场景的挑战,最终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借鉴和批判的能力。

5 结语

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灌输,也非硬邦邦的强加,而是水到渠成,因此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如何配合第一课堂,教师怎样力行垂范,决定了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成败。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得尊重其个性化、多样化选择,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这也是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探讨所应该关注的。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价值观
情景交际
我的价值观
情景交际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