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研究
2021-03-07郭翠
郭 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推动个人成才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公民道德建设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实现道德教育和治理协同推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夯实道德基础。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坚实的道德支撑
社会经济的变革势必会导致道德产生变化,社会整体的进步也势必会促进道德进步。我党向来注重公民道德建设,并针对其做出过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下仍然要看到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大众的道德情感、意愿,培养道德责任和判断,才可以使其形成相应的行动力,自觉遵守道德约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尤其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弘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才可以实现相应的发展目标。
(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有道德促进
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和路径上来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是需要同步提升和发展的两方面重要内容,社会的发展变化中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效果的提升,人们的物质保障力度得到了同步的提升,有了基础的物质保障,进一步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就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公民道德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公民道德水平提升的科学路径,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合理途径。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公民道德建设应当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主导地位,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方向积极开展。良好的理想信念能引导道德建设追求,给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所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就应将其作为关键引导。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其正确指导下,取得了革命、改革、建设等历史性成就,它在党和国家中的关键地位决定了它就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之中,应通过其实际观点、立场和方法正确认识当下的公民道德现状,明确实际方向和未来的建设线路,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制度与措施。
2.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指引。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将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性原则和内容,以其具体观念为依据,不断优化实践内涵。同时还应继续探索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建设的新路径,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强化。
(二)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每位社会成员强化自身道德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点,则需引导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实践过程的主体性,能通过更加坚定的道德责任及道德勇气解决问题。
1.注重人民的主动性。人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道德建设的主体,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确立其主体地位,使人民成为建设实践的主人,全面履行自身作为发起者、促进者和承担者的基本职责,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人民除了是道德建设职责的履行者,还是主要的受益者,所以必须全面落实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其参与和共享的身份地位,进而在更为充分和平衡的道德建设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熏陶思想情感、提升道德境界。
2.注重实践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价值与意义并非只局限于相关道德规范和原则的合理性,更多的则是社会个体对于道德完善的追求与自觉性行为。对此,道德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还必须将人民的行动力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道德认知与行为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陶冶情操和锻炼意志的同时促使道德规范体系转为实践体系。同时,还需进一步推进群众活动开展,使道德建设融入文明创建全程。比如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开展移风易俗,全面倡导落实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绿色生产生活为依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等。
(三)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
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中要充分重视思想引领和具体实践。现阶段,社会上正经历着一场极为深刻的价值重塑,这就需要有一套更加科学完善且极具引领作用的主流价值观对多元价值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纠正和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公民价值观念的整合和重建,由此强化价值共识,可以更好地开展道德建设实践。
基于公民道德建设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路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众对现实生活的最高期许,确定了道德建设的理想目标和行动指南。从理论层面来看,它凝聚了道德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共识。从实践层面来看,它直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方面着重给所有公民的道德评判、选择和落实都提供了具体要求及操作方法,有效丰富了道德建设体系。对此,新时代下公民道德建设想要获得良好成效,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以此为引领,使其成为民众的基本道德规范及行为标准。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并行不悖
1.继承的同时强调创新,继承和创新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方面,在继承传统的道德建设要求的同时,更应当从实际出发,加强对新时期道德建设要求的创新,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目标。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气节、务实、严谨等,这也由此构成了传统美德的关键内容,并在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中,浸润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公民道德建设应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并从中不断提取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道德元素,使其和当前的道德实践相互贯通融合,丰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
2.发展的同时注重对革命传统的继承。革命传统就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道德传统,包含了相应的精神品质与道德情操。无数革命者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怕牺牲、大公无私等美德,不但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更可以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只有不断进行发扬光大,才能促使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相应成就,发挥自身价值。
(二)道德教育和治理协同推进
1.注重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道德榜样,是群众可以看到和学习的重要参照。所以公民道德建设时需适时树立道德榜样,积极推选时代楷模,同时通过新闻报道、新媒体推介、巡回宣讲等手段展开宣传,组织学习,使公民受到榜样的影响,并能够参照榜样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还需构建道德榜样关怀关爱机制,确保在全社会形成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促进全民学习榜样,实现道德观念的建立向道德实践的转化,营造出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
2.注重专项治理。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公民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度有所降低,不能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在整个社会中树立新的风气,将人民最关注的道德问题作为重点,对于部分重点领域或群体突出的道德问题实施专项治理,使引导与规制融合起来,使道德教育和有效治理结合起来,使阶段专项治理和长效机制构建结合起来,通过多途径多手段进行全面治理,从而使整个社会层面的道德水平能够有所提升。
(三)加强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法律维系
1.加强制度保障。对于新时代的道德建设来说,各类规章制度在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又直接引导和规范着公民的社会行为,保证了社会秩序的有序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及规范往往会通过制度的形式转为对公民的实际要求,使其明确社会提倡的内容,以及禁止和反对的内容,从而实现行为约束,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道德原则是抽象和笼统的,但道德活动却是具体的,只有将笼统抽象的道德转为具体的内容,才可以使道德具有实践意义,所以这就应将道德责任具体化,转为相应的制度要求。同时还应通过制度对失德行为进行制裁,使违反者付出代价,最大限度确保公民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2.加强法律维系
法律是一种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人内心深处的法律,因此道德建设需依赖于良好的法律维系。一方面,应着重强化法律规范的刚性规约,即在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多个环节着手。如在执法过程中,通过法治本身的刚性规约对其相关行为进行约束,进一步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在司法当中,通过公正的裁判停止纷争;在守法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公众的法治意识,使其能守好底线及红线。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地位、继承和创新传统、制度与法律保障等方面着手,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全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职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道德品质作为着力点,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及文明程度达到一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