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以哪吒的故事世界构建为例
2021-03-07高梦琳
高梦琳
一、引言
神话传说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的每一次表达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发出了时代的声音。渐趋融合的媒介生态下,由神话传说改编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如《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等作品已经成为经典之作。近年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将神话改编推向高潮,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打破常规,对深入人心的传统英雄哪吒形象进行了颠覆性重构,并以此赢得了热度和票房。
从口耳相传到文字形式书写,从经典文学作品到动漫、游戏再到现象级电影,哪吒故事跨越了媒介壁垒,在各个时期成功再现。美国学者享利·詹金斯将多个媒体平台运用不同新文本讲述故事的现象定义为“跨媒介叙事”,他指出了跨媒介叙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每一种媒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1]157。因此,本文聚焦哪吒这一形象,探究哪吒系列成为我国神话改编中极具影响力的IP的路径及原因。
二、 神话传说的跨媒介叙事特征
詹金斯认为在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中,任何一个新的文本都对原故事有着独有的贡献[1]157。叙事学家玛丽-劳拉·瑞安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媒介的世界构建”(Transmedia Worldbuilding)这一概念,细化并概括了文本间的相似性关联[2]4-5。跨媒介叙事要求元文本具有强叙事性及可塑性的特点,神话传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大众熟知的故事框架,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社会关系为叙事开拓了空间。而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神话传说在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一)完整的世界观
玛丽-劳拉·瑞安认为在跨媒介叙事中,以世界为导向的叙述比以情节为导向的叙述更有助于受众对故事进行探索、挖掘与打造[2]12-13。哪吒形象流变受宗教文化、民族信仰及原型演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最终形成了大众熟知的经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中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封神演义》中作者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着大量笔墨描写了哪吒的世界,包括外貌装扮、身份地位、神通法术、法宝兵器、战绩事迹等,构筑了详细完整的世界观。详细世界观的设定为自上而下调动全局媒介的叙事提供了好的材料,为故事世界的构建搭建了基础框架。
(二)复杂的背景和人物谱系
詹金斯认为一个好的角色可以支撑起多种叙事,从而造就一系列的成功电影。一个好的世界可以支撑起多个角色以及他们的故事,从而建立一个成功的跨媒介企业[3]。故事的时间跨度、背景复杂性、人物经历丰富性、角色的多样性和可挖掘性都对跨媒介叙事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神话传说中具有复杂的背景和人物谱系,特定人物的故事融合在巨大的背景之下可以构建不同的故事文本。
从隋唐五代、宋元时期一直到明代,史料对哪吒都有记载,哪吒的人物关系包括父亲李靖、母亲殷夫人、长兄金吒、次兄木吒和师父太乙真人等,可以从家庭关系、师门关系、同门关系等多个角度在不同的时代对人物形象和故事世界加以建构。导演王树忱在谈《哪吒闹海》剧本改编时就曾谈到为表达电影主题特意给哪吒和龙王都加了戏,又给哪吒添了几个小伙伴的目的是让他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增添孩子气[4]。神话传说中复杂的背景故事和人物社会关系能够共同构成一个网状结构,故事间内容交融互渗,构成神话的故事世界。
(三)特有的时代与文化内涵
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每部作品都带有时代的印记。神话传说作为民族精神中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每一次表达都需要展现时代的声音。对比各类媒介中哪吒的故事世界,我们发现每次元文本的重构都在传统与现代间建立了一个平衡支点,在保持民族特色与神话色彩的同时又能够使大众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受益。
我们以影响力最大的两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1979)与《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为例对比分析。《哪吒闹海》作为“文革”后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对《封神演义》原著进行了颠覆性改编,以象征权威、体制与父权的邪恶龙王为对立面,塑造了哪吒“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英雄形象,影片中展现了对高高在上的权贵阶层的反讽和对阶级分化的强烈批判,这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状态决定的。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成为生来就要突破成见、扭转命运的“小魔头”,他被赋予了更多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现代价值[5]。这两部跨越40年的电影通过时代主题设定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便是神话传说元文本具有时代性的体现。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受众基础和口碑,其再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时代性和意识形态内涵,让神话故事的改编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意义。
三、 神话传说的跨媒介属性
跨媒介叙事的本质是媒介融合的文化转型,它强调不同媒介上的故事,指向同一不断扩张的世界[6]。神话传说具有亲媒介属性的元文本和故事世界为跨媒介叙事设计提供了材料,在此我们以哪吒的样本为例作参考与对照。
(一)故事世界的互文性
玛丽-劳拉·瑞安强调故事世界具有心理模型的属性,她提出跨媒介叙事是围绕一个给定的故事世界讲述不同的故事[2]10-12。不同的故事文本相互独立,从不同层面丰富发展并服务于核心故事,受众在解锁各文本过程中产生“互文性”的体验。
以哪吒一词在搜索引擎中的义项作为参考,我们将古今中外含哪吒形象的文艺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分为文学、戏曲绘画、电影电视、互动游戏四个大类。每一种媒介所侧重的故事线不一样、故事中的主角可能不同,但其中的哪吒形象及文本都统一于整体的故事世界。各媒介中的哪吒形象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故事世界,文本空间不断交汇,搭建出网状的故事世界脉络,最终创造了一个层次丰富复杂但同时又分享着同一故事世界的集合体。
(二)故事世界的延展性
不同媒介依据自身的载体特性生产表达不同的故事文本,各种不同的故事文本串联在一起,聚合成统一的故事世界[7],元文本的巨大延展性避免了迭代的重复感。神话传说本身就是口耳相传,较少受时空的限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角色的社会关系、角色功能地位的转换等都为故事世界的发展和建构提供了不同维度的切入。
动画《十万个冷笑话》中“金刚萝莉”设定的反差萌、无厘头的二次元哪吒,《非人哉》中赋予时代感的腹黑小正太,这些脱离原始英雄小哪吒的形象设定都是神话传说强延展媒介属性的体现。神话传说是经过“幻想”加工的,是对难以理解的超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故事文本的完全虚构或半虚构的特性为受众提供新层面的见识和体验,使其受众更容易接受各种创新的设定;也让创作者的创作不受时空和人设的限制,可以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驰骋,结合媒介特性和时代内涵做出生动的表达。
(三)故事世界的沉浸性
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求作品的深度及其所营造的丰富深邃的文学世界,吸引并影响读者;跨媒介叙事作品要求元文本是一个开放的文本,具备各种衍生及开发的可能性。受众能在各媒介平台的文本积累过程中摘取信息,制作自己的文本,进而不断完整故事世界。
哪吒系列的跨媒介叙事就体现在一个多元媒体矩阵中由受众参与的故事世界构建中。哪吒起源于民间口头传播,之后在《封神演义》中定型,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出现在了动漫及电影之中,强互动性的电子游戏的出现更是开辟了受众与文本间新的互动路径,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比如在现象级电子游戏IP《王者荣耀》中哪吒拥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及人物关系图,接近于原型的人物建模创作、属性技能设定、皮肤及英雄台词加成都很容易使受众沉浸其中;再比如最近两年热度攀升的逻辑推理游戏剧本杀《哪吒》,剧本在创作过程中既有“忠实”的部分,又可以加入无限多的创新元素,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开放式的游戏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发展故事情节,剧本杀的出现几乎将跨媒介叙事的互动性和沉浸性推向了顶峰。
四、 结语
神话传说从口头传播而来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其传承至今仍保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为跨媒介叙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神话传说具有强叙事延展、强时代贴合和强媒介融合的属性,哪吒系列文化产业的成功也为我们从神话传说中寻找素材进行挖掘和打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神话传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神话传说类型的IP打造不仅能够延伸故事世界的生命力,而且能够深化文化产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神话传说作为承载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化形式应当在媒介融合的生态下不断完善故事逻辑,形成产业链条,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