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语言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及对策
2021-03-07林毅
林 毅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正式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中国互联网20余年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为人类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交际、传播空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际交流更加方便、顺畅,传播方式也更为多样。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最终打破了传统媒介之间的界限,推动了网络和传统媒介的融合,产生了新媒体(new media)。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汉语走向国际,在中外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国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在新媒体视域下探讨网络语言对汉语国际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策。
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麦克卢汉、戈尔德马克、罗斯托等学者都曾谈及新媒体,“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目前,“新媒体”一般是指与印刷出版、电台、电视等“旧媒体”相对,伴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发展,广泛利用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融合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通过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的传播和交换,使用交互式网络电视、电脑、手机等接收终端和沟通工具,高效传播数字化内容,而产生的传播模式或形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类既有的语言交际方式,带来交际、传播的革命,产生出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
网络语言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的概念。在2010年,施春宏对“网络语言”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界通行的认识,网络语言有广狭不同的理解。广义的理解指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二是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上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理解主要是后者”。[1]
在2010年,我国网民的数量仅为4.57亿,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4.3%。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21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看,经过十年的长足发展,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2]虽然在2010年非常流行的聊天室和网络论坛已经没落,但网民在新媒体时代用来进行交际的互联网应用却极大丰富。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不断普及、数字技术日臻成熟、新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但网络语言不是游离态的话语体系,而是语言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延伸。因此,人们在新媒体环境下使用的语言既有以规范的现代汉语为基础,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的标准语言,也有自然语言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非标准社会方言。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体色彩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变异,有以下基本特点:
1.简单明了:人们在网络进行交流的时候,有追求简洁、高效的倾向,乐于使用简单语句、英文缩写、拼音字母缩略语、符号代码、数字、图形、表情包,造就了网络语言简单化的特点。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以及网民人数的增长,一些以汉语为基础的网络缩略语更受网民青睐,如利用汉语数字读法创造的1314(一生一世)、9494(就是就是)。还有一些网民创造的汉语拼音缩写或中英文混用的缩写也在网络交际中广泛使用,如gg(哥哥)、mm(妹妹、美眉)、BS(鄙视),3Q也取代了之前的Thx。
2.创新性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网民经常创造一些新奇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以达到标新立异的“吸睛”效果。他们甚至利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和汉语表达方式创造出了英语没有的网络语言,如融合简单英语和方言词拼音创造出no zuo no die,甚至被在线英语俚语词典作为年度新词予以收录。
3.不合规范:网络传播具有“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了既有的社会舆论生成模式。普通网民也可以成为传播中心,将自己的用户生成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普通网民在创造和提供用户生成内容的过程中经常会摆脱语法的束缚,创造出很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表达方式。如网友为了彰显个性,选择周星弛粤语电影里的状语后置于动词之后的“……先”句式,仿造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赞一个先”。
4.时效性短:网络语言流行期较短。一些网络流行语或特殊的表达方式从网络产生后,通过社交应用迅速在线上、线下流行起来。网络语言流行后,仅有少量语汇为语言使用者广泛接受,固化为正式用语,大部分网络语言还没有完成固化,就失去生命力,退出言语交际。比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使用2010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新一代网民也不知“我爸爸是李刚”的出处。这些网络语言仅保留了一段时间的热度,并没有最终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成为正式用语。
5.低俗化:新媒体时代缺乏传统媒体“把关人”管控,一些粗鄙的网络语言一经网络迅速传播就可能成为网络热词,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在2012年初,“屌丝”一词在中国年轻人群体间流行起来。该词特指缺乏社会资源和阶层流动机会,被社会边缘化的普通人,他们通过群体自嘲的方式解构现实,降低成功的期望,以缓解巨大的社会压力。2020年11月,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在中国领先企业人才发展论坛上,讲到“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发酵后,引发了部分小米用户的愤怒,形成舆情。由此可见,虽然经过了八年的使用,但由于“屌丝”一词过于低俗,在自嘲的语境之外,仍有强烈的冒犯意味。
三、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汉语国际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受众体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全球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享受到了中文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资源和交流的便捷。来华留学生更是对“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日常生活、汉语教育带来的便利有着切身的体会。但在新媒体时代,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不仅对中国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对汉语国际传播造成一定迁移,影响学习者获得规范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对汉字习得的迁移
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汉语学习者练习、掌握书写汉字技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此外网络交际还使用汉字表义构成网络热词,如通过两个“呆”合体成为“槑”来表示呆傻。汉语学习者接触到这些网络上流行的怪字、别字,容易造成困扰,影响他们获得汉字书的写能力。
2.对语音习得的迁移
一些利用谐音、合音等方式产生的网络语言对全球汉语学习者获得正确的汉语语音造成影响。有一些网络词汇是利用方言发音特点创造而成的。如一些方言平翘舌不分,所以产生了“妹纸”“桑心”等表达方式。而学会正确地区分平翘舌正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语音练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初学者容易出现的偏误。这些网络词汇会固化初学者的偏误。
3.对词汇习得的迁移
大部分全球汉语学习者为年轻人,喜欢追求新奇,对网络热词接受度较高,且认为在汉语交际中使用网络热词是汉语水平高、语言地道的表现。但由于大部分学习者水平有限,缺乏鉴别能力,经常不分场合、语境随意使用或误用网络词汇,造成语言使用偏误和交际障碍。
4.对语法习得的迁移
部分网络语言存在不合语法规则的词性乱用、词语超常规搭配、语序混乱等现象,对语言习得造成负面影响。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一般会向学习者强调程度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不修饰名词。但学习者在浏览网页或与中国朋友通过社交软件交流时,经常会看到“很中国”“非常北京”这样的网络语言。不具备鉴别能力的汉语学习者接触到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后,会把它们当作规范用语并在课堂和考场加以使用,对他们的语法学习造成一定困扰。
5.对中国国情学习的影响
中国国情教育主要通过向学习者介绍中国基本情况,引导和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增进对中国的正确感知。但如果学习者透过低俗网络词汇去片面地理解中国价值观时,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误读。如学习者在接触到“白富美”“高富帅”“矮矬穷”“土肥圆”这些网络词汇后,不能很好地体会和理解这些网络词汇戏谑、调侃的意味,而把它们视为中国主流审美观和阶层观念的体现,就会从中解读出肤色、身材和阶层歧视的意味,对中国产生负面理解。
四、新媒体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汉语规范化与国际汉语传播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增强,如果在汉语规范化的过程中对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善加利用,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网络语言对汉语国际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1.遵循网络空间治理原则,坚决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帮助全球汉语学习者提高使用规范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将合乎规范的优质新媒体教育资源引入汉语国际教育,弥补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着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2.正确引导全球汉语学习者对新媒体网络语言的关注,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纠正他们理解上的偏差和使用上的偏误,培养学习者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的能力。如在商务汉语课程中,通过指导学习者仿拟练习“淘宝体”“李佳琦直播带货体”,丰富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新媒体商务营销技能,促进中外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3.通过课堂教学、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全球汉语学习者介绍中国新媒体,指导他们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中文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应用、网络社交应用以及网络购物、支付平台进行中文沟通。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以介绍“歪果仁研究协会” “我是郭杰瑞”“阿福Thomas”等深受中国网民喜爱的外国人自媒体频道,学习中文自媒体内容制作和经营之道。
4.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汉语教育资源,打破时空局限,有效地配置和共享汉语国际教育资源。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新媒体在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稳定了汉语国际教育。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和防控常态化,新媒体还将在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应该理性地看待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对汉语国际传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汉语国际传播实践中,应因势利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网络语言,并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构建完善的在线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应对后疫情时代新媒体教育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