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文化产业实证研究综述
2021-03-07徐飞吴萌
徐 飞 吴 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学者们对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同时,如何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发扬传承,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焦点之一。为深入研究辽宁省文化产业问题,笔者于2021年1月,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文化产业”“辽宁”两个主题词,出现了470篇期刊,140篇硕、博论文, 121篇报纸和会议论文。纵观这些文献,笔者发现其中以新闻报道和政策类研究为主,而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从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实证研究的匮乏也使得相关政策建议缺乏针对性。
笔者在对已有研究文献的阅读和梳理中发现,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文化产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文化产业集聚、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效率及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本文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便从多角度综合反映近年来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政策制定和实证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关于辽宁省文化产业集聚的研究
战略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提出产业集聚即产业集群的概念,是指某一产业在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高度集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空间上的集聚性。
王晗(2016)[1]使用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来测量文化产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程度。王晗根据2011年相关数据,测算出细分的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CR4指标。研究表明,文化产业在省际间分布不均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辽宁文化产业集聚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
赵娜(2014)[2]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2008年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首先,使用区位熵指数方法,从总体上看,聚集程度最高的为锦州,其次为丹东、营口,大连居中,聚集程度不明显的城市为盘锦和葫芦岛。其次,使用产业地理基尼系数来测算2004年和2008年的文化产业子行业的聚集情况,其中聚集程度由高到底分别为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和文化艺术业。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研究发现,对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的实证研究文献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关联性不大,文化产业本身的区域集聚效应并不明显;二是研究文化产业集聚情况需要更多的微观企业数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证方法的选择。
二、关于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指文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提高市场份额,同时获得社会效益,体现其竞争优势。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使用的是因子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将多维变量进行降维,用少数几个变量去解释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也与其作者所选取的初始指标和所选期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杨帆(2013)[3]从5个层面衡量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水平,结果显示从2003年到2010年文化产业综合得分呈现上升趋势。从全国横向比较看,辽宁省得分排在全国第9位,处于中上游水平。崔启东、李芳凝(2012)[4]利用20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4个主因子,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辽宁排名第14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经济效益主因子排名第26位,从业人数主因子排名第26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杨凤、欧阳博强和侯元元(2014)[5]利用把多维变量降维的因子分析方法,把众多变量降维为三个主因子,计算出2009—2013年这5年的辽宁省文化竞争力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其得分逐年升高。进而得出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在这几年不断提升,但文化消费对竞争力贡献不够明显,文化产业的产业规模优势不够突出的结论。
张韶华(2012)[6]使用2011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省沿海6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进行排名。孙琪恒(2014)[7]根据2012年辽宁省9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根据文化产业的8个指标,提取出两个公因子,进而进行9个城市的排名。沈阳、大连、本溪的综合得分排名为第一、二、三位。
除了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外,还有学者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王恒(2014)[8]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系数权重,把文化产业竞争力细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三个层面。研究表明2011年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3位,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综上,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较丰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在所研究的时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从横向比较看,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三、关于辽宁省文化产业效率的研究
学者对辽宁省文化产业效率的研究,多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方法,考虑文化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数据包络分析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进行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已有文献研究多是把辽宁省的文化产业效率放在全国范围进行比较分析。
马萱、郑世林(2010)[9]测算1998年至2006年的辽宁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得出其均值为0.67,在全国总体平均水平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因此,1998年至2006年的辽宁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75,同样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规模效率为0.95,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上等水平。胡纪纲(2015)[10]研究了我国各省2003—2012年间的文化创意产业效率,其中辽宁省的技术效率为0.73,处于中等水平,并没有达到技术前沿面。纯技术效率为0.79,规模效率为0.85,二者也位于中等水平,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综合已有文献看,从投入产出角度,使用DEA模型测算的辽宁省文化产业效率问题。近年来,辽宁省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处于下降态势,规模效率也同样处于下降态势,从整体看,辽宁省文化产业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
四、关于辽宁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某一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短期或者长期的影响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研究者多使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高静远(2011)[11]使用上述方法认为,1989—2009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有正的显著影响,发展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梅健(2017)[12]根据2000—2014年数据,首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得到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辽宁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增长,呈现出优质协调和良好协调状态;再次,对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考察,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最后二者呈现出互为格兰杰因果的关系。
五、结论与思考
综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实证分析的文献,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针对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提升其发展水平,应借鉴文化传承与保护比较好的地区的经验,深入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发展辽宁特色的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冰雪文化、海洋文化等。同时,合理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园,做好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配套,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划,提升其文化产业的区域聚集性,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应提升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重点推动人才战略,吸引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互联网思维的高端人才,利用好数字网络技术与平台,推动辽宁省文化的输出。应提升辽宁省文化产业效率,注重政府投入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文化产业科研方面应给予更多资金,促进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从长期看,应做好文化产业需求管理,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刺激文化需求,引导提升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和消费观念。
笔者通过搜索阅读辽宁省文化产业实证研究的论文发现,从总体上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辽宁省文化产业实证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二是所研究的时间区间相对较长。未来,学者对于辽宁省文化产业实证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更短的时期范围内研究,以期得到更具时代性的结论;二是向前向后拓展所研究问题的时间纵度,获得产业效率或者竞争力的动态演进情况的对比;三是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探讨影响辽宁省文化产业集聚、竞争力和效率的因素,获取具有地区性和针对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