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07梁洁
梁 洁
一、引言
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华夏子孙精神风貌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出现了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备受冲击。但这种冲击不会阻碍我们传承和发展传统礼仪文化的决心,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把传统礼仪文化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实现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焕发传统礼仪文化新活力。
二、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融合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与西方有明显差异。中国传统礼仪的内在规则是“有敬、有序、有位”等,讲究的是“自卑而尊人”,强调内在修养,认为“德辉动于内而发诸外”[1]。西方礼仪文化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注重细节、讲究仪态和教养等。中西方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双方的交流和合作。相反,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礼仪都互为影响、互相渗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2]。
如宴会礼仪方面,中国传统的餐桌上,虽然会相互让菜劝酒,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却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就餐座位的排序体现了身份地位和长幼的区别,一般遵循的规则是“在朝序爵,在野序齿”。而西方宴会虽也有位次排序,但更多反映主宾之别,而非显著的身份之别。近年来,随着国人平等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宴会礼仪更倾向于西化,位次安排上更自由、平等[3]。
三、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一)社会关系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历史,因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比如在家庭中,父母面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同样的权威关系还有教师面对学生、领导面对员工等。西方则不然,他们提倡平等,相互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称呼父母姓名;在工作中,员工和老板也通常是以合作关系相处。
(二)表达方式
中国人讲究以“礼”相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客气、谦逊。若在交流过程中有不愉快之处,中国人通常习惯用委婉的语言去表达,从而避免尴尬。而西方人则讲究独立、自由、民主,这使得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愿望。这样的性格让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更真实大胆,直抒胸臆,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含蓄委婉。
(三)人际交往
在西方国家,年轻人满18周岁之后便意味着独立,若生活中出现问题和麻烦,他们也很少去寻求帮助,通常会自己解决。同时,因为西方人注重独立自主意识,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更注意对自身隐私和他人隐私的保护。
(四)社交文化
中国餐饮奉行“共餐制”,美味佳肴放在桌子的中心,不但可供宾客欣赏、品尝,同时也是感情交流的媒介,并由此烘托出好客、礼貌的氛围。而西方餐饮方式与餐桌礼仪则与之大相径庭,他们使用方桌,实行“分餐制”,各人取自己盘中食物进食,而且吃饭时优雅、安静,与中国人在餐桌上觥筹交错、吵吵闹闹的氛围差异极大。这也反映出中国人“主和”而西方人“主分”的文化差异。
四、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其存身立命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DNA”,丧失自身文化之“根”的民族名存实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典标志,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
(一)调节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一直强调并重视人际关系,并有一套人际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一是自卑尊人原则,《礼记》中提到“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这个原则要求人们谦逊待人,无论交往对象的贵贱,都要遵守“敬让之道”。二是礼尚往来原则,“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要求人们互相尊重。三是宽仁博爱原则,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人际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经久不衰,从古至今,都在影响着我国人民的人际交往方式[4]。
(二)弘扬和谐社会风气
传统礼仪所传承的并非只是表面化的各种礼仪或仪式形式,中国人的“懂礼”“习礼”“守礼”“重礼”,还包括了许多精神层面的内容,如“仁”“义”“礼”“智”“信”“忠”等,这些内容是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能够不断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融合,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处于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礼貌沟通和真诚交流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礼仪是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调节剂,人们通过向他人展现尊重,表示理解和宽容,做到“和为贵”,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弘扬和谐社会风气,构建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5]。
(三)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体制日益健全完善,人口素质逐渐提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分别在内部和外部影响着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
首先,从内部影响上来说,传统礼仪理念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催化剂,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整体形象,形成人际关系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其次,礼仪也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环境从而实现外部影响。如果每个企业都推崇礼仪准则,企业员工恪尽职守,敬业工作,忠诚奉献,对顾客热情有礼、诚信,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序,无疑会大大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和生产流转速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整个社会的共赢。
(四)提升国家软实力
当今世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我们迎来了靠国家形象、国家魅力等软实力来实现崛起的新时代。对我国来讲,传统礼仪文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软实力,应该加强输出。一旦让世界真正了解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大同世界的不懈追求,了解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理性态度和思想精髓,中国文化必然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五)提供对外交往准则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为国际关系的处理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准则与历史借鉴。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以“和为贵”的“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贯的文化追求,其不仅是华夏民族的传统人文理想,更是治国理政的重磅良方,强调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我国对外交往中的“礼尚往来,互相尊重主权,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都蕴含着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在国家关系处理中,我们善于运用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五、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它涉及个人形象、气质与精神;个体与集体、国家;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中国传统礼仪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全新的路径。
(一)相互理解
沟通与理解是任何关系相处的基本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矛盾冲突时,要保持双向沟通,尝试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时做出解释,在价值冲突中以相对统一的原则去化解。
(二)相互尊重
“入乡随俗,入境问俗”,尊重对方的历史文化习俗,适应双方的社会价值观,不以自己国家的行为准则或价值观去要求对方。要以跨文化交际的思维,在坚持本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尊重和接受对方的价值标准和礼仪行为。
(三)求同存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差异是正常现象,但也会存在某些共同点。比如“尊重、遵守、适度、自律”是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共同认同的准则,求同存异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冲突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与时俱进
在尊重各国民族礼仪的同时,创造性地把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与国际礼仪相结合,让传统礼仪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传统礼仪的长久发展。
(五)提升素养
公民是传统礼仪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他们的素养水平决定了传统礼仪传承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要全面提升公民的人文素养、精神素养、政治素养、礼仪素养等,真正做好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转化。
六、结束语
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精神传承和道德建设,不仅能丰富我国文化内涵,对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传统礼仪在当代社会中有着深远的价值,只要结合时代特点,经历嬗变,就能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中获得新生,拥有全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之与传统礼仪文化融合,丰富我国传统礼仪文化,赋予传统礼仪文化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