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乡贤的文化意蕴与发展路径
——以徐州市为例

2021-03-07

文化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德治乡贤纠纷

冯 恬

乡贤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乡贤文化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与责任。弘扬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理解乡贤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乡贤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以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一、徐州市乡贤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徐州市乡贤文化建设主要以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乡、徐州市丰县梁寨镇为代表性乡镇,两镇的乡贤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调解矛盾、宣传法律政策、移风易俗和优化环境卫生等方面。

(一)传承乡风文明

乡贤作为道德的示范者,在乡风文明的建设上发挥着良好的道德教化作用。耿集乡乡贤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针对农村婚嫁彩礼以及丧葬问题提出了六大改革,即婚葬嫁娶事前不请客;席面精减三分之一;喇叭不请角;提倡不戴孝用白花代替;不扎纸罩;不堆坟不立碑。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章程,对红白事办理的基本原则及理事会的工作原则予以规定。制作“移风易俗三字经”“家风家训”等宣传栏,号召大家知贤、学贤。组建乡贤艺术团,采用公民喜闻乐见的歌唱、戏剧等形式在思想道德、公民意识、先进文化等方面进行宣传,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二)解决民间纠纷

耿集乡采用德法并举的模式,行使村调解、镇听证、区协调三级平台功能,设立了乡贤工作室、13个乡贤工作站以及164个乡贤之家,将乡贤文化理念融入自治、德治、法治,并实现此基础上的三治融合。耿集乡在民间纠纷的处理上成效显著,2015年,成功调解纠纷588例,化解纠纷572例,解决拖欠农民工资260万元;2016年,调解纠纷470例,化解纠纷461例;2017年,调解纠纷300例,化解纠纷324例;2018年,调解纠纷290例,化解纠纷236例;2019年,调解纠纷36例,化解纠纷35例。

(三)优化乡村环境

耿集乡乡贤和梁寨镇乡贤在环境卫生保护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优化环境卫生,针对农村卫生、村边杨树林以及废坑塘进行治理,清理村头土地树木还耕,保护公共空间。除了环境生态保护,两地乡贤还通过建立宣传墙、雕塑、公园、乡贤展示馆、乡贤文化馆等公益设施增加文化涵养,美化乡村环境。梁寨镇渊子湖省级湿地公园的大多数建筑物、雕像和树木正是由梁寨镇党员、干部、在乡和离乡乡贤、村民捐助的。

二、徐州市乡贤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意蕴

(一)旧乡贤与新乡贤:中国传统乡贤文化因素

“乡贤”,又称为“乡绅”,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被分为思想道德型、诗文传世型和官绅济乡型三种类型[1],体现着强烈的道德和教化属性,是儒家文化的“卫道士”[2]。“乡贤”二字最早出自东汉的乡贤祭祀,百姓通常为乡贤修建乡贤祠、著书立传,以此教育后人。梁寨镇现存开办于宋代的程子书院和元代迁徙到丰沛的望族陇西堂李氏家族的祠堂。旧乡贤产生于传统农业社会,其乡贤文化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和局限性,新乡贤则剔除了传统乡贤的糟粕,既具有传统性,又体现着社会主义时代性。传统乡贤和新乡贤都凝聚着相似的价值与时代内涵,以好口碑和高能力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示范、激励和号召作用。由此而生的新乡贤文化饱含着乡情与乡愁,构成了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推动乡村发展的独有的温情文化。

(二)纠纷的非冲突解决方式: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因素

中国古代提倡“中庸”“和为贵”,强调“礼法合一”,形成了中国古代“无讼”和“息讼”的传统文化,这种具有深厚社会基础的文化力量影响着我国古代诉讼文化的发展方向,官府经常采取调处甚至限制诉讼的手段来实现“和息”和“无讼”。乡贤顺应了这种“息讼文化”的传统,通过调解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讼”的社会效果。此外,百姓还存在“厌讼”观念。一方面,“息讼”“无讼”的文化传统加剧了百姓的“惧讼”“厌讼”心理;另一方面,鉴于农村的熟人社会关系,村民往往出于避免伤害邻里情谊以及打官司费时费力、成本高、执行难的考量,大多通过私了、调解、上访等方式解决邻里纠纷,相比之下,调解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化解纠纷的方式。因此,可通过乡贤担任调解员,向村民讲法、讲理、讲情,合理运用村规民约和风俗习惯有效化解民间纠纷,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的治理目标。

(三)党建+乡贤:当代中国红色文化因素

徐州市乡贤会的基本成员主要由“五老”和“一能”构成,包括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退伍军人、“大老执”(农村主事人)以及致富能手,其中的党员比例高达50%以上。耿集乡和梁寨镇乡贤志愿服务队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宣传党中央的正能量,以当好政府的帮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为治理目标。采取“党建+乡贤”的红色乡贤组织架构,设置乡贤党支部和老干部党支等多个支部,充分发挥干部、党员、乡贤、好人的共同作用,提升乡贤的治理水平。传承红色文化因素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应是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身担宣传员重任的乡贤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祠堂、乡贤馆等资源的作用,将红色文化与乡村各项建设有机结合,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增加村民对红色文化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从而打造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村落。

(四)和谐治理理念:当代德治文化因素

乡贤治村蕴含着和谐社会理念,体现着当代德治思想。饱含德治文化因素的乡贤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思想,也是我们从古至今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当代中国讲究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需要的不是绝对“无讼”和伪“息讼”,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调解和解决纠纷的真和谐。以儒家为代表的德治文化构建了深厚的文教系统和有效的教化路径,注重文以化人,涵养人性,化民成俗[3]。乡贤首先是有德望、有品格、有善举的能人,其作为道德的示范和传承者,充分发挥着道德教化、劝善止恶的表率作用。这种道德教化不仅体现在乡贤个人的“修身”上,还体现在通过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引导,促使全体村民形成遵守社会道德的良好社会风尚,在邻里纠纷的解决、乡规民约的建设、乡风村风治理以及政府政策的推行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乡贤文化理念融入自治、德治、法治

乡贤文化建设应融入自治、德治、法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三治融合。新乡贤文化应培养出相应的自治文化因素、德治文化因素、法治文化因素。在村民自治方面,对于村民的基本事务应采取自治手段,在宣传政策法规、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村民公共空间等方面积极听取村民意见,实现村民自治;在德治方面,乡贤本身就蕴含着“崇德向善”的内涵,新乡贤往往品德高尚,以捐资助人、兴办公益事业等善行起到良好的道德教化和示范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向善,构建和谐的邻里环境,充分发挥其德治作用;除此之外,新乡贤更应具有现代法治文化的因素,将德治因素与法治因素相结合,促进乡村治理的法治化。具体而言,乡贤不仅要带头守法,还应加强法治宣传,运用多手段普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出体现国家法律精神的乡规民约,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同时运用各种手段处理民间纠纷,不仅可以通过自身才能、威信调解邻里纠纷,还可以与基层司法、执法人员合作运用法律解决乡村大量矛盾纠纷。

(二)发掘古贤文化:留住古韵乡愁

传承古贤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在于充分梳理古贤资源,多方式收集和挖掘乡贤人物、故事,统计古建筑、古文物、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源。首先,可以通过地方志、家谱中的记载以及邻里间的历史传说寻找本地历史贤人,并将这些古代乡贤们根据不同的朝代、事迹、价值取向进行类型化统计。此外,对于古代乡贤文化的统计并不局限于人,还要注重乡贤故居等历史性建筑、文物、社会民俗、民间艺术的整理,发挥地域独有的文化优势,培育出相应的文化品牌。对于祠堂、乡贤堂、故居这类承载着古乡贤历史的建筑,要及时进行修缮和维护,同时与现代化思想结合,设立“乡贤展示馆”“乡贤文化馆”,扩展祠堂的新功能,一方面,通过展览古代乡贤历史事迹及文物,复兴古代乡贤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乡贤活动,如国学与文化活动,将历史性建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村教育基地,重塑历史建筑的生命活力。

(三)创新新乡贤文化:呼唤乡贤回归

目前新乡贤人才相对匮乏,根据乡贤是否在乡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在村乡贤”“不在村乡贤”[4],目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在村乡贤”普遍较少,乡贤文化建设缺少人才支持。此外,由于政府对新乡贤文化的宣传投入不够以及村民知识能力和观念水平等限制,村民对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认识也还不足,必须改变乡贤文化建设的单一化活动载体,以多样化传播手段加大乡贤文化的影响力。首先,需要多方面完善新乡贤的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工作站、文化活动室等乡贤工作场所,发挥乡贤文化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建设多种乡贤组织,如联络会、工作会,强化乡贤认同感。其次,创新乡贤文化传播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等传播媒介普及乡贤文化;建设并按时更新本地乡贤网站,使“不在村乡贤”也能及时了解家乡动态,感受乡情、乡愁;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开展歌曲、舞蹈、戏剧、书法等多种形式的乡贤文化活动。最后,应探索实现乡贤文化的经济价值。加强乡贤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除了改造文化展馆外,还可以单独设置纪念馆、博物馆,甚至结合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本地区独有的文化资本,形成“乡贤文化+”模式,并依托乡贤文化产业平台,促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回流。此外,对做出贡献的优秀乡贤及时表彰,通过新媒体方式宣传优秀乡贤事迹,同时设立“乡贤功德史册”,形成尊崇乡贤的文化氛围,强化乡贤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吸引乡贤反哺归家,实现乡贤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德治乡贤纠纷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德治的视角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