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模式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03-07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且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和血压的上升而增加。发作性的PAF 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相关的心理问题。因此,欧洲心脏学会(ESC))指南指出,PAF 的治疗目标不仅需要减轻患者的症状,积极预防并发症,还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被定义为通过自我的监控,减轻疾病的影响,增强自身的健康生活水平。自我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已经在各种慢性心脏疾病中得到了验证,但目前关于自我管理模式对于PAF 患者影响的研究仍然缺乏。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对PAF 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PAF 患者14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诊断为PAF,符合PAF 的诊断标准[2];②年龄18~75 岁,能清楚理解并独立完成相关量表信息的填写;③接受至少3 个月以上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患、恶性肿瘤者;②肝肾损功能不全;③妊娠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 例)和观察组(74 例)。对照组中女40 例,男32 例;年龄56~73 岁,平均年龄(64.32±7.02)岁;合并高血压32 例、糖尿病5 例、缺血性脑卒中1 例。观察组中女44 例,男30 例;年龄58~72 岁,平均年龄(63.67±8.05)岁;合并高血压30 例、糖尿病2 例、缺血性脑卒中2 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①病情自我监测以及PAF 相关并发症的预防;②运动指导;③饮食调护;④心理疏导[3]。观察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目标设定[4]、计划实施、自我监测与社会支持及随访。PAF 患者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诊疗时,由心血管专科护士按照预先设置的PAF 自我管理项目的条目进行,具体如下。
1.2.1 第1 阶段 采集PAF 患者的病史,同时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自护能力进行评估。由心血管专科护士通过PAF 知识问卷(PAFQ)对患者目前的掌握的PAF 知识情况进行评分,对于PAFQ 得分<15 分者,实施每周2 次的PAF 知识强化,从药物的使用指导、运动康复、饮食和并发症预防这几方面重点对患者进行把控,帮助其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此外,采用PAF 自护行为量表(PAFSCA)对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评分,并从服药的依从性、吸烟、运动、平时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打分,对于PAFSCA评分<5 分者,专科护士将会在第二阶段干预的过程中实施每周1 次的随访,个性化地指导患者纠正其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这一类患者的自护行为。
1.2.2 第2 阶段 心血管专科护士和PAF 患者一起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首先,专科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每一周的饮食食谱,强调低胆固醇低盐饮食,禁忌浓茶、咖啡等,鼓励患者多摄取富含欧米伽-3 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α-亚麻酸类的食物,并根据患者的口味,推荐PAF 患者合适的富含维生素以及钙、磷类的食物。生活方式上,考虑到吸烟是导致PAF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因此专科护士需要和患者一起制定戒烟计划,并帮助患者调整生物钟,同时专科护士根据患者个性化的需要,推荐合适的娱乐项目,鼓励其精神放松。用药方面,为PAF 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专科护士以图片实例的方法讲述常见PAF 药物的不良反应,强调自我监测以及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如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隐性出血的副作用,如果出现黑便、胃肠道不适的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时候需要谨遵医嘱,并加强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自我管理。运动方面,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运动指南,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天运动时间以30~40 min 为宜,运动内容以打拳,散步,太极拳,瑜伽,普拉提等中等运动强度活动为主,同时为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频率和强度。
1.2.3 第3 阶段 该阶段是在第2 阶段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自我监测和社会支持。专科护士邀请患者的配偶和朋友以及病情掌控较好的PAF 患者参与到此次的PAF 自我管理项目中,给予其相应的社会和同伴支持。同伴教育者先接受3 d 的项目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PAF 疾病的认知,PAF 的自我管理训练知识以及技巧,其培训均由专科护士进行。在培训完成后,专科护士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考核:PAF 的日常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和情感支持能力,有效利用社区资源能力以及持续性的领导支持能力。经过培训合格的同伴教育者将会以小组讲座的形式为PAF 患者进行成功经验的传授,其主要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的监测,包括数脉搏。如果患者出现PAF 的前驱症状,如心悸、数脉搏时有缺脉增多因及时接受治疗。后期,同伴教育者也将持续为PAF 患者提供支持。
1.2.4 第4 阶段 心血管专科护士对PAF 患者进行随访,对其病情变化,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对其的护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得分。
1.3.1 生活质量 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和36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6]评估PAF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SF-36 量表中的躯体功能健康(physical health)和精神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两个维度来评价PAF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为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而EQ-5D量表则采用100 cm 的视觉刻度尺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3.2 自我效能 采用自我效能评估量表[7]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5~35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F36-PH,SF36-MH 和EQ-5D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PH,SF36-MH 和EQ-5D 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3.1 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PAF 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8-10],与普通健康人群以及窦性心律的冠心病患者相比,PAF 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低。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ESC 提出治疗PAF 的目标之一。Du S 等[11]研究提出,自我管理模式可通过心理调节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F36-PH,SF36-MH和EQ-5D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说明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可有效改善PAF 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究原因,从躯体功能角度上而言,自我管理项目强调心血管专科护士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服药依从性等多方面和PAF 患者一起制定并逐步达标,降低了PAF 再发率,且病情控制较为平稳,使得PAF 患者处于一个较为舒适和耐受的状态,进而使得PAF 患者更好地耐受该疾病,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2];从精神心理角度上而言,心血管专科护士在反馈过程中和PAF 患者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从社会支持角度而言,PAF 患者的配偶和朋友的参与,提高了患者社会活动度,从而提高了PAF 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PAF 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则是自我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是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不断运用自身的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行动能力。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参与自我管理的患者更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健康问题,其通过实践看到了自我管理对于生理或者心理指标的改变,从而使得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必备的中介变量,受各种经验的影响,而同伴教育是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因此,自我管理模式下,同伴教育者往往是恢复较好的,通过他们的帮助,提高了PAF 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了PAF 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给PAF患者带来安全感,又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