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赋能助推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2021-03-07郭娇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2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科研人员勘探

郭娇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通南巴区块目前还处于勘探的初期[1],因此为加快落实通南巴增储建产,聚焦“油气增产降本盈利[2]”的目标任务和“一流勘探开发研究院”发展目标,以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分析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阐述,从而形成技术路线构建平台,使用数据赋能[3]从而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1 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1.1 分析目前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分析在通南巴区块勘探开发中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难题,其中关于信息化建设[4]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科研成果以及相关报告资源仅掌握在项目相关的少数人手中,相对分散不成体系,研究院内人员流动从而造成项目归档成果留存不足,也可能造成研究资料流失,科研人员无法从之前的项目成果中获取帮助,从而进行重复性工作或者无法在已有工作上开展后续的研究,资源共享[5]的程度不够高,没有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2)科研人员使用的地震数据体、解释成果数据、地质基础数据等其他数据留存个人保管相对分散,人员流动导致数据丢失,不能复用。没有集中组织和管理,无法满足科研人员随时调用的需求,这些分散的数据形成了“信息孤岛[6]”。导致科研人员进行勘探开发过程中数据[7]获取困难,工作效率不够高,没有达到数据的最大利用率。

1.2 已有技术与目前存在问题之间的差距

目前主要问题:

(1)资源共享及成果资料[8]的整理收集,既要满足科研人员对资源整体把控[9]的宏观性,又要做到资源收集微观的全面准确性;

(2)科研人员需要的数据种类多,分散分布,不同数据之间数据项种类繁多,收集整理耗费的工作量巨大统一管控复杂,是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有关通南巴资料的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对科研人员登陆系统的权限控制,已有的科研项目成果等资源大都是涉密文件,需要权限保护;而当前科研人员常用的数据都分散在个人手中,依据科研人员不同的需求独自建库,与常用的查询数据库不能够随时匹配,使其他研究人员不能对需要的科研数据随时调用[10],降低了科研效率。

2 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系统架构

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系统架构采用三层架构模式,主要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表现层。其中,表现层用来显示、实现系统功能,是用户直接面对的;表现层通过中间服务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访问;中间层存放各类操作和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架构图

3 构建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的技术路线

按照软件工程原则构建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严格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具体开发、调试上线、培训、运行维护等步骤进行。技术实施路线如图2所示。

图2:技术路线图

在数据处理阶段,制定数据建设方案和资源共享方案,通过对数据及资源的收集、梳理、整合、集成,完善数据规则及资源分类情况,从而建立数据库相应表,确定资源存放的位置,形成数据建设和资源共享方案,资源和数据随时更新迭代因此这个过程是缓慢且长期的。

在平台开发阶段,基于充分结合需求并调研对接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功能分析及功能设计,确定界面风格及用户权限,技术论证完善的基础上编写代码。

在软件测试阶段,不断对平台进行功能性测试,对系统进行完善性维护,并对系统进行推广应用。

4 结语

对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建设。该平台建成后,将收集整合集成科研相关资源、地震体数据和地震解释成果数据,以及地质基础信息数据,进行不断完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形成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同时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整体框架,设计数据共享下载功能模块,使科研人员能够下载权限范围内可得到的数据。基于B/S 结构的通南巴信息技术平台,科研人员通过浏览器可按照设置权限的方式进行数据查询,快速查询到需要的数据信息及数据存放位置,在线获取需要下载的具体数据,切实解决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方面的问题,数据赋能从而形成多源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为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科研人员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勘探石油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