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综合安全评估

2021-03-07张尧朱浩楠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22期
关键词:支路现实耦合

张尧 朱浩楠

(1.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 2.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在科技的引领下,电力系统飞速发展,信息物理融合建模成为流行趋势。研究发现,信息物理融合建模先进性较强,该方法将CPS系统评估后完整性分解,并进行抽象拓扑图等操作,从中获取“数据节点”。在整个过程中,信息传输等环节缺一不可,可以充当重要的“信息支路”。在现实工作中,通过矩阵运算的方式,完成简单的量化计算,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有效提升计算速率。

1 信息物理耦合系统综合概述

信息物理耦合系统综合性良好,技术推广的意义非凡。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应用具有先进性,有利于网络化资源优势发挥,并与物理世界深层结合,起到积极促进效果。研究发现,在电力系统中,想要实现嵌入式设备的应用或者进行信息-物理系统选择,进行高质量的时序配置,重要的支撑就是物理耦合关键技术。在这样的前提下,物理系统耦合与离散具有决定性影响。电力CPS功能显著,在现实应用中有许多种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均有各自的特征,控制中心应用最为特别,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是系统的相互耦合。在现实应用中,电力系统构成复杂,与控制系统相互相成,在多种保障措施下,共同构成了信息系统。在研究中,能量管理系统十分关键,是重要的分析对象。应用中,该系统又称为EMS,涵盖广域广阔,除了处于核心内容的信息实时感知(RTU/PMU)外,还将囊括优质的信息传输、处理等众多形态[1]。空间覆盖范围极广,可以达到上千公里,另外,时间上划分也比较细腻,可以涵盖毫秒到小时级,可以满足优质和经济等较为严格的要求。从上述分析了解到,信息系统(CyberSystem)非常关键,起到基础性作用。换句话说,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信息系统(CyberSystem)的支撑,如果少了这部分支撑,电力系统的稳定将会被破坏。基于信息物理耦合系统原理的能源智能化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信息物理耦合系统原理的能源智能化分布图

目前,随着智能电网发展,信息物理耦合系统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解决信息环节的影响问题,需要借助强大的信息物理耦合系统功能,提高智能电网安全性。智能电网本身定位对技术要求高,是建立在IT技术之上的,这种新型电网优势突出,无论是信息网络规模,还是具体的决策单元数量,在短时间内都大大增加,物理与信息系统耦合已经成为流行趋势,并渗透到千家万户。综上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功能强大,为电网提供了技术领域的保障,但如果应用期间,信息系统失效,所带来的影响将会十分严重。基于这样的前提,实现融合建模与具有实效性的综合安全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新时期的智能电网作用显著,作为典型的CPS系统,在系统架构期间,其信息与物理系统存在某种亲密关系,既相互耦合,又互相影响。在此前提下,对系统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系统的不安全和不全面性,合理平衡耦合关系。但从实际情况了解到,CPS建模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分析具体应用功能时,只会考虑到状态估计、有功调度等,通常不具备通用性[2]。因此,现实工作中如何搭建整体模型,进行定量评估,是有挑战性的课题。

2 信息物理融合建模的可行方法

在现实工作中,为量化信息故障影响,对信息故障有效预警、分析,可以采用建模方法,完成对信息故障的综合性评估。

2.1 信息-能量流混成计算

电力系统运行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其物理电网的能量流(核心参数)极为重要,特别是能量流的分布需要科学把控,其状态改变影响深远,从源头直接决定系统的性能。通过论证发现,当引入信息系统后,系统功能会产生微妙变化,各量测终端将转化真实的物理状态量,最终获得虚拟信号。与此同时,二次侧的信息系统也将开始工作,在这些信息支撑下,经过多级传输和较为科学的计算后,将会变换成控制信号[3]。在整个过程中,系统控制终端成效显著,可将物理状态改变。具体改变的对象包括负荷的变化以及实际的开关投切等。这些关键性操作的改变,将影响能量流分布,不但衍生、催化新的运行状态。站在CPS角度来分析,整个交互过程可以用“物理-信息-物理”来科学表示。

交互的过程,大体分为两个方向。

(1)能量流→信息流。在整体过程中,物理状态直接切换到虚拟信号,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对应的是状态感知环节。该过程可描述为:y(N)=Hy·x(N)。X代表依存变量;信息源y=[y1......ym]T。

(2)信息流→能量流。反向的转化依旧需要满足特定条件,该环节对应的是控制环节,具体来说,网络各叶节点信息z,会对应实际的控制量u,如果借助公式,这种关系可以描述为:u(N)=Eu·z(N)。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想要进行综合评估,完成有效的快速求解,掌握电网能量流分布,可通过潮流模型实现。工作中,信息流与能量流的连接与优质转换,可以借助线性映射来描述,这种关系的求解难度并不大。但结合现实可知,电网CPS系统的信息流整体水平较高,各模块难以分辨,在信息传输、转换等阶段,映射函数多样,所以想要科学求解,难度还是很大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工作中,物理电网能量的平衡受多方影响,各元件的运行必须要保障科学,并且确保有序推进,一些模块的输入,对应的要有一些模块的输出,这样的关系才平衡。例如:作为下级变电站,在现实工作中,本地的SCADA量测信号(重要参数)必须要获取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上传至主站,通过合理步骤,保障决策的合理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能量流求解时,要对时序特性综合检验。但在现实应用中,时序模型的建立具有特殊性,并不适用于代数求解,想要从源头高效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助网络的有向性,找到理想的潮流求解方法,并进行简化,提高求解的效率。

实践证明,经过化简,该系统的效率更高,能量流计算复杂度可明显下降,保证二者耦合同时,避免损失的出现。化简后的系统作用显著,能够与原系统的信息匹配,并实现能量流分布的一致。

2.2 信息支路元件建模

电力系统构成复杂,在其中信息元件和系统拓扑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两者共同决定了系统性能。研究发现,信息系统的核心元件,之所以功能不一,是因为所采取的信息模块不一致,所以在现实应用中,信息模块的分类起基础性作用,属于深入研究的基石。在实践中可知,信息系统功能庞大,除了复杂通信系统外,还囊括了海量信息元件,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进行直接建模,效果很难保障,同时会影响运算效率。在工作中,尽管研究对象明确,但侧重点却要落在相对重要的物理侧电网运行上。操作期间,需要借鉴“外网等值”的思路,将目光停留在物理系统的层面上,搭建科学、严谨的信息网络,借此创建物理系统“等值模型”,在此基础上,降低模型的复杂度。通过分析研究可知,系统中的状态量极为关键,在应用期间,可以将其抽象成“数据节点”,并在信息处理阶段,充当“信息支路”[4]。首末端节点是基础,也是核心,为输入与输出数据,涉及到的元件特性,分别指的是映射关系(传输与转换)。信息模块的搭建,需要从两部分入手,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在电力系统中,这两类模块相互依托,但又相对独立。需要强调的是,在模型搭建中,两类模块紧密耦合的完成,主要靠信息交流实现。在控制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模块的数据输出非常特别,将汇集成总的信息池,作为模块的数据源,其作用是显著的。

2.3 信息故障建模

想要进行有效的故障评判,掌握故障的破坏力和影响程度,实现信息故障建模是较为稳妥的方法。在前文的介绍中,已经简单概述了物理耦合模型中,如何超精准完成混成计算。所以在进行脆弱性检验时,可以采用N-1分析方法,进行完整的可靠性/脆弱性评估。在现实工作中,只需扫描故障集,便可以进行相关操作,求解各故障下的各种状态。实践表明,信息系统的特性存在多个影响要素,除了信息支路模型对其影响较大外,系统拓扑性能也是重要决定因素。基于这样的前提,在现实工作中,信息网络的影响需要细致划分,将信息故障(CyberContingency)按照性质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拓扑故障;另一类是频次较高的支路故障。实践证明,无论是信息攻击错误,还是偶发性错误,故障都是较集中的,主要汇集在信息支路中。在现实应用中,若各信息处理模块功能完善,算法都经过准确校验,那么导致信息传输的错误只有可能是输入引起的,而现实中这类故障,有一个统一的名词,叫做支路信息故障。所以说,信息传输支路故障属于研究的重点。

3 系统的综合安全评估

在建模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实施综合安全评估,这是信息物理耦合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系统性研究可知,电力系统相对脆弱,其脆弱性可以借助科学的N-1方法来评估。这种N-1方法比较特别,具体来讲,要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支路故障)完成系统性的扫描,在此基础上找出故障成因,并分析系统响应方法。此外经研究发现,在信息系统中,不当的控制指令影响较大,皆是由信息故障造成的,一旦发现此类故障,物理系统稳定性将下降。在无故障比较的情况下,故障的严重性通过科学途径,可得到有效评估。

3.1 支路故障分析

前文已经提到了,支路故障属于重点,在现实应用中,该故障与拓扑故障存在实际性区别。支路故障原理简单,主要是数据映射关系的改变诱发的故障。从实际经验了解到,最常出现的支路故障按照表现可以总结为三类,下面将进行一一介绍。

3.1.1 传输错误

传输错误比较多发,是常见的故障类型。该故障发生时,可以明显看到系统状态的改变,由于该故障的出现,故障支路的输出数据将会与现实脱离,和实际的输入数据形成偏差。在现实应用中,引起这类故障的诱因众多,例如:固有系统量测误差等。需要注意的是,该故障会持续叠加误差,因此需要高度关注。

3.1.2 传输延迟

传输延迟同样常见,顾名思义,出现该故障意味着数据的传输将会变缓,从而出现延时情况。在现实工作中,传输延迟故障影响较大,会将原有的非事件模型更改为时间相关模型。

3.1.3 传输中断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传输中断也是要引起重视的。从实际经验中了解到,传输中断故障的发生,将阻碍信息的传输,并造成有效信息的缺失。在现实应用中,传输中断是对数据映射产生影响,在保留系统拓扑结构的前提下,阻碍信息的传输,该故障的发生,可以是大范围的,必须要引起重视。

3.2 灵敏度分析

在综合安全评估工作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系统灵敏度的分析。由故障分析结果可知,在现实应用中,不同信息、不同信道构成因子不同,所发生的故障并不属于同一类型,对物理电网的影响自然也会差异较大。与传统信息网相比,电网系统可靠性评估需要制定明确的指标,在考虑网络信道可靠性基础上,综合评判对物理系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物理耦合的作用,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在工作中,灵敏度分析思路如图2所示。

图2:灵敏度分析思路

从图2中可以看出,灵敏度是重要指标,当某个量发生变化时,影响其他量的数值,被叫做灵敏度。例如:现行电力系统中,当无功输出改变(某节点的),就会对整个系统电压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无功-电压灵敏度。该指标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应用到脆弱性评估中,借此实现电压的稳步控制。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未来信息物理融合建模应用将更加频繁,借助该基础分析框架,可以降低安全评估的复杂度,确保系统的运行优化,同时解决稳定性评估等问题。在信息物理融合建模的基础上,可以将系统故障分类,判断故障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采取积极、稳妥措施,在控制住故障的同时,提升信息冗余度,确保系统信息可靠性。最终完成信息流的优化配置,夯实电网控制架构设计的基础,为量化分析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支路现实耦合
一种新的生成树组随机求取算法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多支路两跳PF协作系统的误码性能
利用支路参数的状态估计法辨识拓扑错误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多并联支路型可控电抗器短路电抗对支路电抗和电流的影响
现实的困惑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