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下的南京市历史遗迹氛围提升对象研究
2021-03-07潘泽佳刘宝崔晨炜
潘泽佳 刘宝 崔晨炜
摘要:为建设文化名城补短板,结合南京历史遗迹资源的现状条件,研究从单方面的遗迹保护转向创建遗迹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实现历史遗迹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共存。本文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评估南京市历史遗迹的周边氛围提升价值,从点—线—片区三个层级甄选有价值的历史遗迹,构建南京市历史遗迹空间网络,为遗迹氛围提升提供建设性指引。
关键词:历史遗迹;层次分析;评价体系;空间网络
0引言:历史遗迹作为记录城市发展轨迹的重要标记,是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性见证,也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空间形态、风貌及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从城市中的遗迹资源中选取具有提升价值的遗迹,通过遗迹保护构建周边整体环境,再现历史环境和历史文化记忆,留存城市人文特色内涵。
1研究逻辑
1.1研究背景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对南京提出了“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定位,但在历史遗迹的传承保护过程中,存在历史遗迹标识性不强、与周边环境融合度不高、文化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此研究,通过历史遗迹周边氛围的提升,使历史遗迹成为展示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标识性窗口,助力美丽古都的建设。
1.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等上位规划为基础,确定主城六区的研究范围,排除已形成完整旅游景区和保护范围的文保单位,以253处文保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市级保护单位192处。
1.3研究思路
研究认为提升对象应是具有代表性且相互之间具有逻辑联系的历史遗迹,结合城市肌理选取提升对象,并整理线状资源,强化片区的历史文化氛围,对实施计划及建设时序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在城市的文化生态和风貌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1.4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历史遗迹周边氛围分解为不同组成要素,并依据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有关隶属关系,搭建多层次的分析模型,对各个选点、选线及片区进行价值评估,确定三个层级甄选的优劣次序。
2历史遗迹周边氛围提升价值分析
评价模型结构,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8972-200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999)等国家规范和条例为依据,结合景观特征要素,确定相关评价指标。
2.1分析选点
根据调查分析及研究发现,影响历史遗迹选点价值的主要因素:遗迹本身的价值、遗迹的质量、遗迹的规模。根据变量关系可得,S=f(x),(S为遗迹选点的价值分析,X为影响S的各种因素),得出以下关系:
S点=f(+遗迹本身价值,+遗迹规模,+遗迹位置),分析立足于历史、文化、艺术、游憩、情感特性等影响因素,得出:
S遗迹本身价值=f(+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游憩价值)
目标层A是历史遗迹氛围提升的选点价值分析;准则层B包括影响选点价值的要素B1、B2、B3;领域层C包括7个影响因素;指标层含有13个影响因子。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遗迹本身价值(0.61)是影响选点的主要因素,遗迹质量(0.29)和遗迹规模(0.10)是影响选点的次要因素。
结合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时间期限相契合,对253处文保单位的选点价值做评价分析后,保留分数前20处作为遗迹提升点备选点,包括明故宫、朝天宫、拉贝故居、南京国民大会堂旧址、颐和路民国公馆、愚园、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雍园民国建筑、清凉山、陈立夫公馆、南京民国首都电厂、交通银行旧址、童寯故居、傅抱石故居、南京招商局旧址、金陵兵工厂旧址、周处读书台、饮马巷古民居、吴家账房、谭延闿故居等。
2.2分析选线
根据历史遗迹点的特色地域文化提炼选线主题,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时间期限相契合,以7条主题线路作为历史遗迹氛围提升备选线路。
根据调查分析及研究发现,影响历史遗迹选线价值的主要因素:遗迹本身的价值、遗迹的质量以及规模、遗迹周边的开发条件。根据变量关系可得,S=f(x),(S为遗迹选线的价值分析,X为影响S的各种因素),得出以下关系:
S点=f(+遗迹本身价值,+遗迹规模规模,+遗迹周边开发条件),分析立足于历史、文化、艺术、游憩、情感特性、连通性、人流等影响因素,得出:
S遗迹本身价值=f(+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游憩价值);
S遗迹质量规模=f(+遗迹质量,+遗迹规模,+完整度);
S遗迹开发条件=f(+区位条件,+连通性,+遗迹密度,+基础设施,+客流规模)
目标层A是历史遗迹氛围提升的选线价值分析;准则层B包括影响选线价值的要素B1、B2、B3;领域层C包括7个相关影响因素;指标层含有17个影响遗迹选线价值的因素因子。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遗迹本身价值(0.41)和遗迹开发条件(0.40)是影响遗迹选线的主要因素,遗迹质量规模(0.19)是影响遗迹选线的次要因素。对7条选线做价值分析后,分数的排名情况依次是十朝都会、氤氲文气、珈蓝香火、军政缩影、工业昔影、名流千古、民生旧态。
2.3分析片区
分析历史遗迹周边片区的范围,根据历史遗迹的保护现状、历史价值以及场地规模的不同,历史遗迹之间的文化辐射力存在差异。历史文化片区的辐射距离以人行和车行视觉疲劳距离单元为基础,以最低级别的辐射力進行累加,以200米的辐射圈作为历史遗迹的基础辐射范围,根据保护等级、历史价值与规模递加车行视觉疲劳单元距离,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辐射距离进行累加,建立四级四类递加的历史遗迹文化辐射力体系,对研究对象的文化辐射力进行定量研究分析。
通过对20个选点的文化辐射力影响距离递进累加,在老城区中可得五处集中片区,分别是大行宫片区、朝天宫片区、明故宫片区、夫子庙片区、鸡鸣寺片区。
3结语
梳理出城市中具有内在逻辑的遗迹,将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历史遗迹资源结合城市肌理点状资源、线状资源、面状资源进行整合,以历史遗迹作为展示城市文化信息的关键节点,打造南京特有的文化品牌。通过各层级的氛围提升手法将历史遗迹活化利用,使历史遗迹的文化空间更好地衔接并渗透到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提供有意义的文化场所,实现新的城市发展愿景下对历史遗迹保护和活化的延伸,为城市的内涵化、特色化发展蓄力。这一系列工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的动态化演进提供依据,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汤雪璇,董卫.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的建构-以宁波老城为例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发展研究[B].规划广角,(2009)01-0085-07.
[2]马银戌,刘笑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辐射力调查研究-以河北正定为例[A].评价与指标体系,(2019)11-0099-06.
[3]罗巧灵,刘奇志,望开磊,丘永东.已消失历史遗迹的价值认识、甄别方法及再利用思路探讨-以武汉为例[A].城市规划学刊,(2018)02-0106-07.
[4]丘红岩.基于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学研探索,(2020)08-0144-04.
199950118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