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时期下如何促进学校体育与劳动课程有机融合

2021-03-06赵祥云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劳动青少年体育

赵祥云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前言

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统一、相互配合。在新时代下,国家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相继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意见》。意见的发布对强化学校体育和加强劳动课程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基础。而在新时代下,如何在学校中开展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工作,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体育概论、体育史等相关书籍,搜集和查阅互联网资料的基础上,获得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大量信息,给本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和资料来源。

1.2、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体育与劳动、学校体育与劳动课程等相关关系的内容,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学校体育与劳动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2.1、二者的联系

首先,体育通过生产劳动演变而来。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劳动的不断发展,体育不断从原始身体劳动中脱离出来,逐渐趋向独立与完善,在现代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仍可清晰看到劳动的痕迹。通过时代的演变,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一个过程;

其次,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为了提升国民身体素质,通过向前苏联学习,在我国推行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强调了青少年要多参加劳动、国防项目,从事体育锻炼,提升健康水平,这在当时就是体育与劳动课程的一个结合。尽管时代在发展,但好的传统不能丢,无论对青少年全面发展,还是培养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最后,从狭义的劳动来看,劳动课程和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实践教育,是学校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在社会上有着强大的正面领导作用。劳动课程虽然不是体力劳动,但劳动课程需要借助于体力劳动而进行,因此二者都能够使青少年身体得到锻炼,改善各种生理素质,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自信心、责任心、情感等思想品质。

2.2、二者的区别

(1)二者含义的区别。

学校体育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指导思想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过程。

从广义上讲,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2)二者功能的区别。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强身健体。除此之外还包括它的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辐射功能和经济功能。所以学校体育的本质就是传授健体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体魂健全。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劳动课程不仅是体力劳动,而且越来越具有技术成分,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劳动,具有着独特的功能。有学者研究指出,劳动课程的的独特功能在于“劳动观的培养”、“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品质的雕塑”和“为职业劳动做准备”。开展劳动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的效力。

(3)二者任务的区别。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表现在:第一,使学生掌握具有实用性的健身技术和技能;第二,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卫生和保健知识;第三,培养健身的意识和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第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劳动课程的特殊任务表现在:第一,充分认识劳动的意义,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热情;第二,掌握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性的生产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三,激发学生的技术意识,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

通过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的任务对比得出,两者都在强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树立相关意识和观念。两者任务的区别在于,学校体育主要强调的是强身健体,劳动课程主要强调的是掌握劳动技能和技术。造成两者的区别,根本在于两个学科的教育目的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和教育功能不同所造成的。

3、促进学校体育与劳动课程的有机结合

3.1、与价值观相结合

在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是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如何促进价值观的的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开展:

(1)结合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的性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结合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的特点进行渗透,充分挖掘二者教材和课程中的共同点,创建新型体育劳动课程,把价值观渗透到教材和课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二者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编二者相结合的体育劳动内容,如,内蒙古的推独轮车和剪羊毛,就是把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相结合,传递吃苦耐劳的精神;

(4)通过体育榜样和劳动模范的力量进行结合,可以传递榜样的优秀品质,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2、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当素质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革新的共同趋势时,体育课程必须思考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进陈旧的教学目标,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等。

如今全社会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所以探索各学科的互相融合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在多方面的一致性,就提供了这两个学科在一起融合的可能性。我国曾有学者指出:“探索劳动课程与体育相结合,劳动课程与家庭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效能。”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的多功能包价值,重视对青少年劳动体能的塑造和劳动兴趣的培养,让青少年对劳动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根据每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设计体育劳动内容,体育劳动游戏,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性,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增加了青少年的劳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多用情景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劳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模式,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于大自然和社会相结合,让体育教育和劳动课程与社会相适应,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发展。理清教学思路,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而是在体育劳动课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学生一起进行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总结。

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抛弃传统的量化评价,多用质性评价。教师在体育劳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访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还包括课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使这种评价方法更加适合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发展。

3.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随着新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劳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加社会劳动的实践体验,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劳动经验。

在新时代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学校体育与劳动课程的有机结合:(1)通过体育课场地的布置和器材的归还进行劳动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布置体育场地,这样在布置场地进行劳动的同时,体质也得到了锻炼,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态度;(2)通过学生自制体育器材,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相关劳动工具的使用,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实践,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创设劳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劳动教学模式。

3.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校园中广泛开展中国优秀体育和劳动精神文化学习传承活动,引导学生涵养文化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争做优秀体育和劳动精神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建设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培育学校优良校风和学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和美体育标兵、劳动能手等评选活动,全面增强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实效。

我们在进行学校体育和劳动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全方面的发展,同时我们要不断完善体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五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劳动青少年体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青少年发明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