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改与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
2021-03-06徐祯瀚
徐祯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1、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民众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但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不断下降,已然成为现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通过对比2010、2015以及2020年大学生三年的身体素质状况能够发现,不管是在身体机能、肺活量,还是各方面身体素质等,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处于不断下降态势。另外,肥胖和超重的学生数量却不断增多。共青团、体育总局以及教育部在2017年联合颁布实施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强调不同类别学校一方面要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全面实施;另外也应当在校园内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大力推广,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体育观念的养成来说,高校体育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就应当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构建起能够切实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新型的体育课程。高校体育改革的关键就是能够深入的结合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社会以及国家对于学生的要求,在对高校学生体育需求有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前提下,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对体育项目进行设置,这样才能保障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2、高校体育教学及课程现状
高校体育自改革开放之后改革不断深化,另外,诸多学者在高校体育课程、组织、内容教材、指导理念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使得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但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高等院校体育理念以及工作体系和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有着较多的关联,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不足。
2.1、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和课程指导思想
高校针对体育教学思想曾进行过多次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始终未达成统一性的意见。诸多专家基于不同角,所形成的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将指导思想定位于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其次是对大学生运动技能进行培养;再次是关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四是对学生体育素养进行培养,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素养进行培养。另外有学者认为,应当将指导思想定位于终身体育和成功体育方面。由此也能够看出,当前理论界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方面是较为活跃的,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另外,也能够得出结论,现今在指导方面,理论界并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假如说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容易导致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展开教学。其本质原因在于人们不能有效的对体育和竞技进行区分,而使得体育被竞技所代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身体运动技术有了不断提升的水平,另外,逐步的过渡为商业化、职业化和科技化。而运动动作更加强调表演性、艺术性,使得体育应有的意义丧失。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缺乏认知,仍然将体育等同于竞技。同时,将竞技看作是体育发展的最终形态,仍然将竞技中获取的成绩作为最终目标,以竞技的方式来作为体育的指导理念和思想,以竞技的方法、原则和规律来组织开展体育,甚至将高校体育孤立出来,单纯的将高校体育只是看作是竞技的一方面,使得高校教育中体育的地位丧失。
2.2、高校体育内容以及课程体系急需优化和改革
(1)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概念混淆。
体育课程可以划分为两类,其一是活动类;其二是学科类。对于高校体育目标达成来说,这是关键的渠道。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体育课程时关联了各方面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锻炼和教学。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来探讨体育课程不单纯的只是从层次而上表现出混乱,也很大程度上使得体育课程的发展受到制约,者也是当前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体育活动时出现选题混乱的本质原因,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当前针对体育课程所展开的研究并未取得学术上的突破。
(2)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结构单一。
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包括的类型有四种,分别是保健体育课、选修体育课、选项体育课以及基础体育课,不关注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需求、兴趣以及高校学生身体素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使得之前课型单一问题得到优化,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身体素质的发展。但是就其内容体系方面来看,重心仍然是竞技运动项目,在实施课程时比较关注运动技术的完整和系统性和运动知识项目,进而使得存在诸多的漏洞,无法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全面反映出来。所以,导致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与结构体育锻炼的方法方式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运动,无法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3)高校体育课程时的竞技化。
高校在展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运动竞技项目,其内容体系基本上都是将当前世界标准的技术动作范列,较为关注个体受到运动技术的改造作用,这样就导致体育课程和体育根本相偏离。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成为了向学生们传授运动技术,只是单纯的做裁判、组织比赛或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并没有给予学生身体教育足够的关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导致教师的教成为了传授运动技术的工作者,使得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学习被掌握和学习运动技术所代替,以此对学生的运动素养进行发展,并没有关注学生身心素养的提升。通过竞赛和运动训练的模式将体育教学方法替代,并没有考虑学生这些素养的提升。在具体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过于关注竞争和成功,忽略了了合作、平等,以竞赛所取得的成绩代替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4)体育课程缺乏宽泛的内容评价体系。
就高校体育直到理念和思想来看,实际上体育和竞技两者应当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就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来看,只关注对运动选手输送的数量和学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关注学生的身体素养,单纯的关注竞赛和体育训练以及学生的运动技术,忽略了学生的体育习惯养成和体育意识的提升,这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因,并没有有效的区分体育课教学和体育课程。现今很多高校仍然将体育成绩定位于学生体育课中的成绩,而体育课成绩基本上都是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运动项目,有一致的标准,无法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另外,这些评价的结果也不能客观的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努力程度进行体现,评价内容体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足,存在较为明显的随意性。
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3.1、变革教学指导思想
首先,应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体育的关系有细致的分析,对学校体育自建国之后思想理念的发展有客观的理顺,这样才能够对良好的体育理念进行传承,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形式、结构、内容、目标、理念以及评价体系都能够和素质教育关联起来,对前沿的体育教育理念进行树立,对体育方法进行优化,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基于新时代科学发展和时代特点,对体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先进的眼光对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对影响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够使得提教学紧跟时代步伐。
3.2、继续素质教育对体育课程目标体系进行构建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个体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变革传统体育体育理念,以此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发展和开发,进而保障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中的推进。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以此充分发展他们的失心素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的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高校学生在体育过程中的身心发展体现要素就是运动形式,这就要求应当以相应的手段进行发展。但是我们当意识到不能单纯的只关注手段,而不考虑目的;也不能只关注动作技术的结构,也应当充分考虑动作技术的系统性和细节。应当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失心发展特点,对其体育运进行培养,以此促进其身体素养的提升,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3.3、整合之前二分式的体育课程范式
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强调应当充分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将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定位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要求应当深入对学生的体育需求、学生的特点以及他的身心活动机制进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同时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理论形成的依据。另外,也应当充分考虑在体育教育学中艺术、情感、环境等各方面的作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人格。因此,体育教学理论也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教学要素的发展和综合,深入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锻炼和学习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展开锻炼和体育学习,这样才能够达成学生自由、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3.4、完善的教材和课程评价机制
在教学和体育课程评价方面,首先应当充分的考虑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应当全面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各方面的指标,应当转变之前的单一评价为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一方面,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终结性评价和外部性评价进行完善。另外,也应当细致的研究过程性评价和内部评价,充分将评价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同时也应当深入研究教材评价,构建起完善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教材的表达、呈现组织的教材内容、选择的教材样本以及教材目标。在具体实施体育教学和课程评价时,也应当充分体现出过程性、简约性、动态性以及全面性。
3.5、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前沿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当合理的定位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另外,也应当养成良好的体运动习惯,发展其各方面体育素养。要由之前的教师为中心转向为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氛围,形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身心素养得到发展。应当对选项和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对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进行设置。应当多样化的授课班级进行组建,才能够使的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的发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这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不同文化文明相互融合、激荡,在教育领域中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已然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当前,教育理念深入革新,高校体育也应当对教学目标和理念进行明确,对新时期体育教育学的规律进行把握,对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的改革,以此满足学生这些素养发展的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充分将体育课程素质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