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练员视角分析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路径

2021-03-06刘圣泽郭文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运动队教练员竞赛

刘圣泽郭文强

(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公共体育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在高校运动队的管理训练中,教练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要带队员参加比赛,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也尤为重要,同时要肩负对学生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及生活方面管理督促。在学校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的纽带作用,特别作为体育院校更对运动队及教练员给予了厚望,学生运动员本身也期望在教练员的带领下能够取得辉煌的比赛成绩,作为系统动态性工作更体现教练员的重要性。

1、教练员视角下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现状

1.1、高校教师大多兼职教练员难以集中精力训练

从众多高校运动队教练员背景来看,部分教练员是高校体育老师兼职教练员工作,在众多高校中教练员在学校即承担训练任务又有教学任务,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研究,不免有行政工作,也有职称评审和科研立项两座大山在身,压的教练员深感疲惫,因此分散了教练员的精力,难以使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到运动队训练管理中,只有少数高校专职带队教练员,部分是聘任合同制及劳务派遣,不能及时解决编制,使得这部分教练也有职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较多的生活压力。

1.2、“学训矛盾”依然突出

针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过:“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育人是根本,机制是保障”,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开展运动训练和竞赛,完成省内、全国学生体育比赛任务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充分展现大学生的全新面貌。

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运动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然而实际中运动员入校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的矛盾,由于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在入校前在专业队或是体育运动学校也有高中体育生,都普遍存在能及时适应训练环境,对文化知识学习不能及时适应,认为把训练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可以往后放。有些学校文化课程安排和训练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学校统一集中训练,有的以文化课程为主,训练时间在文化课程之余训练,再有由于白天文化课程较多,训练队利用晚自习时间训练,然而因为文化课较多分散了运动员较多的精力,训练时不时受到学校及学院相关活动干扰较多,使得训练又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训练水平达不到教练员要求,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有些高水平运动员通过考试进入学校后,因为没有体育学院所学专业并不是体育专业,因毕业的要求需要完成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薄弱,再加上每天花大量时间训练提高竞技水平,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稍显不足,也有些挂学籍的专业运动员,常年在专业队训练,很少在学校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虽然能够保证竞技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追求更高水平的提高时,往往对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的理解认识以及对运动训练理论的不足。

2、教练员视角下高校运动队管理现状

2.1、高校教练员组织管理现状

高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情况直接影响高校的运动竞技水平,高校本身有着人力资源优势,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组织管理也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将优势展现出来,能够更科学的提高运动科学化水平。在体育竞赛训练方面体育类院校会比师范类院校机制相对更完善一些,这和学校的目标和定位有关,在学院层面,训练队的管理大多是依靠各运动队教练,通过和一些高校教练员的访谈了解,现在一些高校学生运动员由于专业和上课时间会有不同,训练时间很难统一到都没课的时间,大多训练时间是固定的,运动员会因为文化课程时间冲突而不能统一训练,只有赛前会有些变化,可以将学生比赛审批表层层签署完成进行短期集训。

高校中学生运动员难免自身管理能力差,进校后由于大学管理相对宽松,不像在体校和专业队那样严格管理,这就导致部分自控能力差的运动员开始松散的无组织无纪律,训练不守时,不参加日常训练,擅自离队等,更有甚至在训练场及公共场所公开顶撞教练,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等,为给自身问题找借口埋怨教练和学校等情况。其自身不知,按照学校相关运动队和运动员管理制度规定,大学生运动员应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为学校争取荣誉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2.2、高校教练员竞赛管理现状

高校招大学生运动员的初衷是为校争光,大多运动员进校后能够按时训练积极参加比赛,也是为了学业以及毕业后就业,这些目标和需求都无可厚非,态度较为积极,然而部分运动员丧失责任意识,进入大学后不学无术,沉浸恋爱与游戏无法自拔,缺失了进取心,降低了对社会外界诱惑的抵抗力,导致大学生运动员在俱乐部代课过渡,消耗过多精力,对训练竞赛没有了动力,不愿意参加比赛,由于大学生比赛每年比赛主要为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协会和省级大学生运动会两次比赛,比赛机会不多,使运动员缺乏大学生比赛经验,从而影响比赛水平的发挥,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对比赛失去信心,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原因。

3、教练员视角下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管理路径

3.1、教练员视角下训练路径

(1)主动化解“学训矛盾”。

在应对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两者矛盾,首先在入校时就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入口严把文化分数线,才有可能使运动员顺利毕业,同时文化知识水平高低也会间接影响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理解,通过文化知识学习,也能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其次学生运动员训练与文化知识上可增加一些经费资助奖学金等,根据学业水平和竞赛成绩形成激励机制,激发运动队学生努力训练刻苦学习;最后,减少运动队学生非专业核心课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务处、学生处、学院教师等统一达成一致,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学习压力,保证训练次数和效果。

(2)主动提高教练员关切。

在教练员自身问题方面,首先要提高专业素养和知识能力结构,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定期增加运动队教练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制定完善的教练员学习培训机制路径,使教练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也要定期请专家学习优秀教练传经送宝,增加对相关运动项目最新的竞赛规则及训练前言,从而使运动会队训练竞赛不断提高;其次在教练员训练经费上增加经费预算,保证教练员薪资待遇,使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到训练队的建设上来,增加运动项目场地器材硬件设施等投入,使运动队有较好的训练环境;最后在教练员带队所取得的成绩应与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审等挂钩,增加教练员带队积极性,促使教练员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增光。

3.2、教练员视角下管理路径

(1)加强内部自身管理。

在进行内部自身管理的同时,首先应重视内部思想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以运动员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作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学院实际情况以及运动项目为落脚点,积极调动运动员奋斗进取精神,发扬体育拼搏精神,明确责任和义务,树立目标和方向;其次训练队作为一个集体,应积极建立内部管理模式,在训练队中选拔具有引领作用的队长副队长等职务,明确队长的职责和使命,每个年级选拨一名运动成绩突出学业成绩较好具有双带头作用的队长,各年级队长互相配合开展对内训练与学习交流会议。不仅在队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建立除教练以外内部核心地位,队员不仅听从教练员安排也要服从队长的管理;最后注重教练员与队长之间的协调统一,加强沟通,作为教练员本着建立优秀运动队的需要,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队各项规章制度包含训练和考勤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2)加强竞赛目标管理。

运动竞赛对于运动队来说是重要核心部分,也是检验竞赛水平和训练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一项,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作为运动队里面的每个运动员都必须树立个人竞赛目标,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中加强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训练水平和要求,作为运动员为比赛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训练,从而将运动员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运动水平和竞赛能力上来,使全队凝聚力量,为学校争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目前,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多数为兼职教练,缺少专业训练经历,工作任务较多,难以集中精力带队训练,缺少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学校对高校教练员缺少激励措施,运动成绩应与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制度不完善,教练员积极性不高;

(2)运动队办队经费单一,维持费不足仍是主要问题,运动员训练生活餐补较少,大学生运动员缺少奖励机制,训练参赛动机不足;

(3)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矛盾依然存在,大学生运动员非核心课程较多,占据了较多训练时间,然而大学生运动员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4.2、建议

(1)加强学校和学院领导职能,完善招生政策,提高运动员招生时的文化水平要求,扩大招生和宣传范围,扩大运动队资金供应渠道等;

(2)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增加培训学习次数,给予教练员更多权利和义务,明确责任和担当,提高教练员薪资待遇,将运动成绩与职称评审业绩考核制度挂靠,提高教练员带队训练的积极性;

(3)高校运动队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队各项规章制度包含训练和考勤制度,以及奖惩制度,以制度管理为依据,提高科学性及人性化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运动队教练员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我看竞赛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思维竞赛(3)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