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偿性体能”概念界定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补偿性程序性肢体

(1.重庆南开中学 重庆 400030;2.重庆南开(融侨)中学 重庆 400065)

当下,补偿性体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补偿性体能的概念是什么”的问题,却鲜有研究。“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本组块,概念错格或含混不清,理论大厦就无法垒筑起来,不按规则堆砌的歪漏斜塔,不仅难遮风吹雨打,而且迟早会坍塌伤人”。鉴于此,本文试从目的属性、种属规定和固有属性三个方面,重新界定补偿性体能的概念。以期为补偿性体能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目的属性:旨在补充运动技术教学

毋庸讳言,唯有技术教学才需要体能补充,体能教学当然不存在补偿一说。尽管体能教学和技术教学均有增进健康效应,但单就补偿性体能而言,是为技术教学所特设,专为技术教学而存在。同时,与本堂课所授技术有机结合的补偿性体能,可谓保证技术教学有效性之绝佳途径。若将健康视为补偿性体能的目标,显得目标层次错位,兼有逻辑混乱之嫌。健康概念之宽泛,目标之高远,就连医学都不敢妄加包揽。体育欲越俎代庖,承担健康重任,自然远非能力所及,更遑论是区区一个体育教学环节所能撑起的重担。由此确定“旨在补充运动技术教学”为补偿性体能定义的一项种差,表明其目的指向性。据此,我们也倡导体能教学也要有目的指向性。尽管体能课越少越好,作为技术教学的体能补充,也有存在的必要,但在体能课上无需设置补偿性体能教学环节。既然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体能,或指向某项运动技术的体能欠缺,或指明某项运动素质为薄弱环节,理应在一节课中将该项体能运用各种形式彻底补足,无需补完此项补彼项而追求面面俱到,以免每项体能都浅尝辄止却不明方向。如此,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能教学泛滥无边,又在有限课时里只针对一个教学重点而展开一条教学主线。

为什么补偿性体能的种差是旨在补充“运动技术教学”,而不是“运动技能教学”?这是因为“技能教学”搭配不当。运动技术是一种操作性知识,属于知识范畴;运动技能是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状况,属于能力范畴。这就如同知识对应能力,技术对应技能,技术与技能不可同质而语、约定俗成。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体育教学是传授运动技术,培养运动技能。知识、技术可以教学现场传授,能力、技能却不能瞬间提升。“教学”二字,“教”在前,为前因;“学”在后,为后果。没有因何来果?教学重在传授,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听说过“传授能力”、“培养知识”,显然搭配不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技术转换成技能都需要复杂的过程,且有滞后性。当然这个过程不仅仰仗教师的“教”,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资质悟性。教师教的方式内容都一样,学生的技能提升却层次不齐。技术教学具有现场可视性,一视同仁,可感可控;技能教学就显得缥缈虚空,因人而异,无从把控。我们自当将定义的质重放在“运动技术教学”,而非“运动技能教学”。

2、类属规定:肢体活动能力

定义项包括属加种差。种差已定,属为何物?属是被定义项的类属归宿,讲究既不能太过宽泛,也不能具有限制性。补偿性体能当然是体能的一种,可不能将体能直接作为属,否则定义项将掉进循环定义的陷阱。只能从体能的概念入手,对体能的类属关系一探究竟,这有助于对补偿性体能的类属关系予以把握。可是关于体能的概念从来就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即便如此,关于体能的一些属性,业界也已有共识。无论是从日常生活话语,还是从竞技体育视角,体能都被视为一种肢体活动能力。肢体活动能力是指肢体发生运动时可以感觉和观察到的各种运动表现的水平。人体的任何肢体活动,至少要克服关节阻力、对抗肌的阻力和肢体重力等,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能量消耗。“人体的运动可以只发生单关节的肢体运动,也可以发生上肢、下肢或躯干的多关节肢体运动,也可以是全身关节的肢体都发生运动的整体运动。整体运动就是专项运动的完整动作,单关节肢体运动是基础。完整动作的运动能力主要取决于单关节或多关节肢体的运动能力,整体运动能同时提高全身肢体的运动能力,但很难使它们都能达到或发挥到更高的水平。所以,在采用整体运动不能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时,就必须采用单关节或多关节肢体运动手段来提高单关节或多关节肢体的运动能力,再进行整体运动练习,才能把整体运动的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这如同提高机器的质量必须提高单个元件的质量,才能组装成更高质量的机器一样”。这既可简单视为补偿性体能的生理机理,同时也印证了补偿性体能绝不能超出“肢体活动能力”的类属。

为什么补偿性体能的“属”一定是“肢体”活动能力,而非“身体”活动能力或“人体”活动能力?因为无论是身体,还是人体,都包括大脑。尽管体育其实离不开大脑的参与,却也力避智力因素的干扰,并力图跨越“身心一元论”的泥沼。“体育其事是指人的肢体活动,即仅指人的四肢和躯干及头部肌群舒缩所调控的身体活动,不包括单纯的大脑思考及其连带的微量的手动操作”。请设想,假若体育课上学生做一些智力性游戏或围坐操场下象棋玩扑克就充当了体育教学,岂不贻笑大方?假若认知与操作、理论与实践都难分彼此混沌一团,哪里还有分科的必要?不可否认,体育的定义(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与将补偿性体能限定于“肢体活动能力”之间不无关联,与其说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如说是后者站在了前者的“巨人肩膀”。

3、固有属性:非程序性

纵然对补偿性体能的类属关系上下寻觅求索,自当超脱不出体育的范畴,但作为体育的分支内容,补偿性体能除了“旨在补充运动技术教学”目的指向性,还有“非程序性”的固有属性。体育运动是否具有程序性,是体能与技术的分野。补偿性体能作为体能的一种形式,自当秉承非程序性的属性。体能的“能”字,有时指度量物质运动的物理量,体能可视为人体内存做功量,运动技术是调动体能以完成操练动作的方法,亦即经过人的深度发掘而创设出来的具有高效运动潜能的特定程序。足见体能与技术紧密相连,体能是技术的发挥基础;技术是体能的挖潜手段。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之中,就是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够有顺序的、有规律的、有严格的时间间隔,并符合动作所要求的规格,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连锁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有严格的时间间隔,并符合动作所要求的规格”以及“系统化”的字面表述无不意在言外强调程序性。可见程序性就是运动技术的本质特征。补偿性体能则不同,它是“采用单关节或多关节肢体运动手段来提高单关节或多关节肢体的运动能力”,再将“单关节或多关节肢体的运动能力”补充或还原到“整体运动”或“运动技能”中的过程。补偿性体能可以视为教学、训练程序中的一环,但它自身却是非整体性的、非系统性的和非程序性的。尚不能断言,补偿性体能练习毫无程序结构的特点,至少有些动作包含简单的程序元素,但相对运动技术的复杂、连锁的生理机制,的确处于程序性的边缘或底端。程序本意是事物的先后次序。多而复杂才有次序,少或独一方显简单随意,无所谓先后,就难言程序。所以,如若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动作程序并不简单,或相当复杂,自然也就划归到了运动技术的范畴。至此,我们确定“非程序性”是补偿性体能定义的又一种差。

阐明了运动技术教学是主旨,肢体活动能力是类属以及非程序性为固有属性,补偿性体能的概念内涵便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由此确定补偿性体能的定义:旨在补充运动技术教学的非程序性肢体活动能力。

4、特征演绎

4.1、完整性与有效性

确保体育课堂完整性与体育教学有效性。体育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有限,整个教学流程都应围绕一个教学重点而逐步展开,原则当然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这是体育教师教学的技艺集中体现,也预示了体育课堂具有完整性。补偿性体能为本堂课所授技术内容而服务,前后照应,相辅相成,形成了自恰的互补关系,整个课堂形态浑然一体,可一改时下体育课堂形态分崩离析之流弊。另外,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得以加强,技术学练效果大大提高,在补偿性体能服务技术教学的前提下也可兼顾运动负荷或身体锻炼部位的整合,从而确保体育教学提高技能、发展体能的有效性。

4.2、知识性与职业性

突出体育课堂知识性与体育教师职业性。教学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传习活动。运动技术是操作性知识的一种,操作性知识是知识的一个类属,运动技术自当划归知识的范畴,而且技术教学可有效抵制“体育教学游戏化”。故在体育课上教授运动技术体现了体育课堂的知识性。同时,运动技术的知识属性—操作性,也是有别于其它认知学科的本质特征。两种知识虽有表现形式差别,却无高低贵贱之分。怎样的体能对技术教学具有补偿功用,又以怎样的形式进行补充?其中的尺度怎样把握?对诸如此类操作性知识的辨别和传授,需要很高的体育素养和相当深厚的专业功底,具有专业性和无可替代性,从而避免了职业尊严被矮化,并突出了体育教师的职业性。

4.3、融合性与指向性

体现技术教学融合性与体能教学指向性。运动技能是运动技术的运用水平。技术运用需要体能支撑,体能为运动技术的发挥提供动能。技术学练形成技能的过程对体能也有强化作用,脱离体能支撑的技术学练纯属“花拳绣腿”,无疑在做无用功,这都体现了技能教学具有融合性。而补偿性体能专为技术教学而设,服务于技术传习的教学主旨,增进运动技术的学练效果,有的放矢从而相辅相成,而非漫无目的以致徒劳无功,这也适足体现了体能教学的指向性。

4.4、规律性与基础性

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性与体能强化基础性。体育教学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盲目操作。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外,更要掌握本学科的相关规律。如,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生理适应性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其中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前提,忽视或无视该规律将会给体育教学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要重视体能强化对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动作技能形成、巩固、定型、运用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体能的动力支撑,只是体能内容和补充形式要具有针对性,但这并不妨碍体能强化相对技术教学具有基础性的特征。

5、结语

定义简明,便于理解识记;特征鲜明,易于引人注目。细品拙文,对于体育教学的诸种乱象具有拨乱反正的作用,兼具卸下体育教学“体质包袱”的呼声。放眼国际,唯有中国体育教学对补偿性体能推崇备至,概因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文化为始作俑者。唯有拒斥实用观念、奠定逻辑基点,体育教学发展之路才可顺遂畅通。

猜你喜欢

补偿性程序性肢体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影响消费者补偿性消费的因素研究
程序性坏死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补偿性体能”的探索——以水平五“跨栏跑”教学为例
技能教学:实施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关于程序性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