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比管理更重要
2021-03-06经理人网宋志平
文经理人网 宋志平
在产能过剩的新经济时代,比起管理,经营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企业家也应当从管理者角色进入经营者角色,更多关注对战略的选择、对形势的判断,并进行创新和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有效的经营者。
从管理到经营,这是我近几年反复思考的一个观点。为什么要从管理到经营?因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从最初短缺的工业时代进入一个过剩的新经济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从1979年开始工作,在大型企业从技术员、销售员开始做起,一直到副厂长、厂长,我属于经历过管理热潮的那一代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企业管理和西方国家差距很大,但西方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历了管理热潮;到了六七十年代,日本经历了管理热潮,而中国则是在八九十年代进入管理热潮。在管理热潮的时候,我经常去日本学习管理知识,并从日本引入“管理十八法”进行推广。
如今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的企业管理尤其在经过这些年的中外合资、代工等发展之后,发展水平已经很先进。近几年,我到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汽车企业去学习,我能感觉到中国的汽车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已经跟它们不相上下。
但是,对今天的企业来讲,管理不再是企业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那就是企业在面临市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称这个选择为“经营”。
把经营和管理分开
西方语境里的“management”这个英文单词,在中文语境下对应的意思应该是“经营管理”。而在中文语境里,我们的“管理”大多数时候还是针对“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提高效率”等等这些内容,但“经营”追求的是“提高效益”。所以,西方的“management”和东方的“管理”是不同的。
要把经营和管理分开。我认为,很多企业在今天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传统的管理问题,即把成本降低、把质量做好、把服务做好等等。如果企业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却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企业依然会失败。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认知,早在1997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思想大师克里斯坦森教授便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如果企业过于依赖管理可能会走向衰败。也就是说,如果和创新失之交臂,企业有可能会失败。
因此,对很多企业来讲,主要领导人的主要精力应该上升到经营决策,即对战略的选择、对形势的判断,这方面应当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而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把精力放在管理上。
不是管理变得不重要,而是相较之下,经营比管理更重要。那管理怎么办呢?下移给下属就可以了,而主要领导人需要把精力聚集在变化和创新上。
某次在德国,我遇到了德国前业主委员会的主席,那时我问他:“根据您80多年的人生经验,您觉得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领导要做正确的事,要做正确的选择;第二句话是,员工们要正确地做事。
这既是一个经营题目,又是一个管理题目。对企业而言,从经营层面来看,重要的事情是“要做正确的事”;而从管理层面来看,重要的事情是“正确地做事”。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企业今天的使命。
有效的经营者
要做有效的经营者,我提出五项核心能力。
● 正确的选择。今天我们讲新战略,战略就是选择,即做什么、不做什么。我认为战略最重要的是目标设定,缺什么找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做什么。这观点正好和瑞祎达利欧的主张比较契合,他所谓的做事的原则,就是先定目标,再看如何完成目标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再去执行。
此外,我们既要正确地选择业务,也要正确地选择人。很多企业在选择业务的时候,选来选去、来回变换,始终也没选到一个好的业务。但是有的企业选好一个业务以后,就扎扎实实地一直做下去,不停地进行持续创新,把业务发展得很好。因而,选业务至关重要,选定了以后,就要一直把它做下去。
选人和选业务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先人后事”。再好的业务如果没有人执行,业务也无法做好,而且无法证明业务选择是否正确。
所以,选人很重要。选什么样的人呢?这里有两个很简单的标准:第一,政治正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什么要选人格厚重、有德行的人?因为只有人格厚重才能使得事业长久,企业才能长久发展。第二,选专业主义者、痴迷者。选人尽可能不要选万金油式的人员,而是要选非常专业、能把一件事情吃透的人,能扎扎实实地做业务,这样企业才可能成功。
● 有效的创新。不要只聚焦于高科技,其实,创新既有高科技,也有中科技,还有低科技,甚至零科技。零科技是什么?零科技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新的商业模式里不需要太多科技内容。
德鲁克先生在1985年的时候,曾提出零科技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创新一定要有效,要有目的。有目的的创新可以减少90%的创新风险。创新是有风险的,我们老讲“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但其实这里指的是盲目的创新。很多企业只会盲目进行创新,所以造成了很多损失。
既然创新是有风险的,那么企业家的任务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平移和减少这些风险。
在1912年,熊彼特先生提到企业家的时候,他说企业家是“创新+冒险”。在工业时代早期,机会遍地,只要敢于冒险,往往可以找到许多发展机会。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只要敢于冒险、有“胆商”就可以得到创业机会。
但是到了1985年,德鲁克先生发现只有“冒险”精神是行不通的,他认为企业家还应该学会创新,要创造财富,企业家的本能是有目的地寻找机遇。同时,他还认为企业家的能力是平移和减少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强调“有效的创新”,因为这是企业家经营的一项核心能力。
● 创造价值。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讲,很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得获利,或者企业必须得发现价值、并创造价值和绩效,这对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企业家必须打的一场硬仗。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最后还是要回到价值和绩效这两个维度的标准上。这也是有效经营者的一个核心能力。
● 整合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存在过剩的现象。比如,水泥这个行业如今过剩35%,那么现在入场再搞一个硕大无比的水泥厂,是否有必要?因此,我们更多应该考虑整合。当今世界上的大企业很多都是靠联合重组整合发展起来的,所以在现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考验企业家的不见得是创造资源的能力,而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 共享机制。今天,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大问题是什么?那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得那么好,但是大家也隐隐约约感到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又或者我们非常赞赏那些企业英雄,但是金钱和财富究竟应该怎么更好地分配?这可能会变成一个核心问题。
过去我们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结果导致效率的降低,最后是维护了公平但没有效率可言。现在,我们讲究效率,但却出现了公平问题。
有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呢?我觉得在企业这种微观层面,我们可以用机制这一方法来解决它。什么叫机制?就是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就是机制。
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其实也是资本,应该和金融资本一样进行分配,这就是机制的原理。有了机制,财富就可以更科学地进行分配,就能够创造大量的中产阶层,然后逐渐消除两极分化,这样既坚持效率优先,又兼顾公平。因而我主张企业应该开展共享机制。
过去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企业俱乐部曾主张“让投资者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到了90年代,他们开会又重申了这个原则。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也一直追求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直到最近这几年,美国大企业俱乐部认为,这种做法存在问题,他们开始主张企业应该照顾到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企业的目的应该是让社会更加美好。
利益不一定都要分给股东,而应该拿出一部分,分配给有能力、有贡献、为企业付出的劳动者。我认为这个观点很重要,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也应该认可这种分配的理念,并落实这种先进的分配机制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