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实力心理素质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南星渎中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使得体育教育逐渐受到各方重视,由于体育教育本身更加侧重技能的训练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多用于观察、实践、思考的机会,如果运用好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与成长显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往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应当引起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视,可结合初中体育教育的特点,将初中生的心理素质锻炼融入到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

1、教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1.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则应得到明确,同时还需要知道的是,学生同样是教学活动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则对这一内容作出了进一步强调,不仅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可,同时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予以相应的重视,因而素质教育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原本被压抑的身心状态得以释放,其教育过程更加重视因材施教,强调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的培养,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真正认识到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最终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

1.2、全面性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其根本宗旨是从年少时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培养,使之具有相应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从而使国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升。这就意味着学校方面除了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教育之外,还需强化学生的艺术审美、体育锻炼、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与锻炼,而体育则还应担负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体育运动性趣的职责,从而实现对初中生的全面培养。

1.3、发展性

发展性是素质教育对现阶段教育活动的又一项具体要求,素质教育着眼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与学生个人的发展,其本质是帮助学生打好走向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基础,并为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就使得教育必须具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等品质的功能,从而确保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并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体育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对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终身发展的概念。

2、初中体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其心理素质的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表现出的心理素质问题令人堪忧。这种心理素质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代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在两代六口人的宠溺下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再加上心智尚不够成熟,面临复杂的学习、人际、社会问题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这就使得他们在受挫时极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在无法有效正面挫折、排解问题的状态下常出现情绪上的崩溃。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只能接受肯定,拒绝接受否定与批评,在学习中则因性格问题常表现出三分钟热度的情况,个人情绪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获得成绩时易骄傲自满,遭受挫折时也很容易感到失落、沮丧,缺乏正面挫折的决心与勇气。还有一些学生具有严重的性格问题,思考问题容易偏激,行事冲动、易怒,不会有效调整自己的状态,在遭受打击之后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并付诸实践。

从这些情况来看,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状况并不理想,因而更需要重视其心理素质的锻炼,来使初中生们掌握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直面挫折与损失,从而强化初中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有效性。而体育教育常在户外进行,这种环境比起相对拘束的教室而言,更容易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因此在初中体育中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通过体能训练来使初中生养成正面面对挫折的习惯,从而逐渐为初中生培养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

3、初中体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3.1、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训练是体育教育中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而训练过程往往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就初中生的性格特点而言,重复进行同一内容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从训练内容入手显然是非常有用的。这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就具体做法而言,在训练开始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强调训练对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可引入一些名人名言的事迹,如,乔丹所说“我不怕比我高大强壮的人,我怕把禁区外投篮练了十万次的人”,在具体的名人名言上,应尽可能引用学生感兴趣的角色或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强大说服力的角色,来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训练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疲态时,则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支持与鼓励,但不可要求学生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继续训练,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并使学生明白“过犹不及”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到循序渐进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实力能够进行长效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说教,教师也可身体力行,根据学生与自身的特点为各自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与学生一同进步,从而为学生扮演好榜样的角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得到全面落实。

3.2、积极开展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激活学生的竞争心理,二是强化学生的临场能力,三是面对挫折时的状态调整能力。从竞争心理的角度来说,体育竞赛具有“更快、更高、更强”的核心思想,而胜者则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荣耀,因此可应用体育竞赛激起学生力争上游的欲望,而学生本人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会将其转化为动力,专注于自我提升与强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从临场能力的角度来看,体育竞赛本身的激烈性会随着过程的演化逐渐强化,而学生在过程中会见识到其他人的实力,在将其他人的实力与自身实力对比之后,如果实力对比出现了明显短板或综合素质相差过多,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如果实力明显超过对方,又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从而轻视对手,针对两种不同的情况,体育教师应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工作,教育学生“狮子搏兔尚使全力”、“骄兵必败”等道理,使学生不因对手的实力较低而轻视对手,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与对手竞争,而对于实力强过自身的对手,教师应帮助学生意识到赛场上的情况是变化多端的,如果仅靠实力评定就能断定能力高低,那么竞赛本身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即使对手的实力评定强于己方,也应拿出全力一战,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如果以状态调整能力的角度来看,竞赛本身必然会产生输赢,但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而学生自然希望自身成为赢家,因此在输了比赛之后很容易感到沮丧或颓唐,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学生输赢固然重要,胜出确实是对胜者能力的肯定,但落败却帮助失败一方更明显地指出自身的不足,也就是说失败意味着己方拥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而初中生们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依然有充足的时间来充实自身,总有机会赢得曾经失去的一切。综合以上内容来看,体育竞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具有无比深刻的意义,不仅能作用于学生拼搏精神的激活,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临自身的挫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体育竞赛,来落实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强化。

3.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是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磨合与鼓励也是团队意识作用于学生心理素质完善的关键。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的选拔组成不同的团队,并重视团队的训练,在训练中磨合学生的心性,由教师进行导向及团队发展的规划,使整个团队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并最终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初中生普遍具有好胜心理,不肯承认自己弱于其他人,因此在团队成立的初期会努力表现、各自发展,而这种发展于整个团队而言弊大于利,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规范,明确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职能,并督促不同成员在扮演的角色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处理好队员磨合的问题,并带队参与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团体荣誉感。

以篮球为例,初中男生对篮球大多有十分积极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级内选出2-3个5人篮球队,5人篮球队中包括大前锋、小前锋、中锋、控球后卫与得分后卫五个角色,因而教师需要向球队成员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并针对不同学生扮演的不同职能进行能力强化,做好队员之间磨合处理的工作,来确保所有队员能够初步融合为一个团体。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要求球队频繁与本班、外班甚至外校的球队进行交流与比赛,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强化学生与队友之间的磨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终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推广的背景下,学校与教师应对体育教育的心理素质锻炼职能予以重视,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及自我调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实力心理素质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