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建构的刍议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学科传统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经济、文化取得了瞩目成就,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世界。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提出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强国”等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宏伟蓝图等新时代的要求出发,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基底,去迎接该学科的新使命、新未来。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明确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传统体育文化的璀璨光辉,表现着民族特色与体育之美,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况

1.1、基本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学,在20世纪末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简介中有较明确的定义:“它是研究中华民族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群,它以武术、气功、养生以及其他民俗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并使之发扬光大”。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只研究民族体育理论与相关方法体系,也深入研究它所在时代与社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党的十九大重要报告中提出了 “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健康强国”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更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挖掘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需要与社会需要,促进“人—体育—社会—国家”连结联动,发掘出民族的璀璨之光与社会精神价值。

1.2、主要学科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和国家学位委员会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从属于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于20世纪末增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初步建立起了该学科的雏形。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其学科体系也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以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学习为主,包括中国文化概论、武术发展史、传统体育养生等理论内容,主要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深入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其专业民族特点与特色,拓宽学生的视野、眼界与提高思考能力;还包括相关实践类的内容,如,教授太极拳、养生气功等专业技能、深入民族地区体育发展基地实践学习,促进理解与思考该学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最后通过这些课程的交叉开展,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和掌握所需求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探究和实践能力,望专业学生成为学科人才,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

2、学科体系的发展现状

在改革之后,民族传统体育掀起了大潮。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的体育文化研讨会,探究体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民族传统体育迎来了发展。只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体系建构时期较晚,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一些距离。

2.1、基础理论研究不深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多数指向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追寻源头、发展与现状,但没有挖掘出传统体育项目在所处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其二,研究也多数是从体育本身出发,缺少其他学科的多维视角和整体观、跨研究与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其三,现代化发展研究一时难以有重大突破,能否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上结合西方体育的竞赛精髓,这一方面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

2.2、主干学科单薄

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以武术学为主,多数人拥有“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武术”的错误认知,而相对关注养生、气功等研究与实践方面较少。深入研究民族体育的发展状况与社会时代需求的研究尚少,难以使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良好传承与发展。且武术学作为学科主干存在一些问题,各校所教授内容有所差距、使用的教材难以定版,使致该学科整体理论逻辑混乱。

2.3、专业课的设置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差距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主干是以武术为主,课程设置内容与学时多是安排武术项目,且多数学生只掌握一门技能,并不能完全了解该专业的内在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设置该专业的学校多为培养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目标,较少关注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情感目标,减少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而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朝向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精湛技能,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符合社会市场需求。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培养目标与现代社会市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降低该专业人才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良性推动学科发展。

3、建构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议

习近平同志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一朵奇葩,发挥着民族特色与体育特色的亮光,引起体育学者、教育工作者等研究人员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立足于民族本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产物,所以对于该学科的发展,更需要深入接触中国乡土,继承民族体育志传统,逐渐融入全民健身行业。关注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健身方式,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丰富体育市场的重要手段与拉动经济增长,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非遗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上和强化中国特有的民族传承等方面,将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民族—国家四方面交叉、渗透、融合,获得新的联系点与创新点,推动学科发展与祖国富强。

3.1、多学科交叉研究,全新视角建设发展

学者麦克莱伦所说:“科学是公共知识的一部分,不为个别研究者和先知独享,而是整个共同体的成就和责任。”就全人类多元文化而言,文化从属于人文科学,更应该世界人民所共享。各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就其中一部分,拥有众多特色,更值得中华儿女传承与发扬。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学科理论与学科框架发展尚不完善,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精髓,形成该学科的学科特色。例如,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站在学科融合视域上,学习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哲学等学科的优秀理论,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社会功能与价值,提高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民族传统体育从文化整体观、相对观、跨文化研究等研究角度出发,灵活运用于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西方现代体育,逐步摆脱学科狭隘思维,放到人类科学文化的宽阔环境中吸收新思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创新。

3.2、深入联系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发展路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领域联动发展。”国家已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民族传统体育也展现独特魅力,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从而间接地解决该学科现代化问题。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不拘束独,以基础与应用理论和社会发展相对应、将实践研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例如,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行业,拓广全民健身方式,提高全民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积极性,可以有效处理经济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关系。高校专业设置朝向传统养生和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市场需求相适应,减少差距,拓宽学生就业路径,使该学科更好面向社会化、产业化与现代化。

3.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历史文化沉淀,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及其民族精神。国家所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强调了祖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为文化的传播与创新留下良好的路径。加强体育古籍的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侧面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研究,让鲜为人知的古代体育文化受到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易形成良好民族地区的文化氛围。

4、结语

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与实践不断提升,提高了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而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不再是“沉睡”,而是争取“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趋势,显现出学科新力量。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学科体系中的新生学科。在论其学科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明确该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结合该学科的学科特色,立足于民族文化,紧跟社会和新时代需求,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和拓宽人才就业路径等途径,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研究性与应用性,从而全面推到该学科体系的成熟和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学科传统
【学科新书导览】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