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用性研究
——论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2021-03-06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99)
1、引言
在中国,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类型、培养方式相比较,高职教育更关注学生的技能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各行各业中的各种工作岗位都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很多相对流水化作业的岗位都要求应聘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而且提升了对应聘人员健康体质和适应能力的要求。
体育课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发展体育技能、培养体育意识、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向社会输送更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要求,以体育课程的改革和落实为依托,锻炼学生适应职业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职业能力,让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价值与导向。
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合理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以教与学的互动而实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预设的成果预期。从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来看,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效率或者说是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单纯对学生的身体或者是体魄进行锻炼;二是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知还没有提升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三是有的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职业能力目标有了清晰的认知,却没有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特点和身体适应发展需求来开展教学实践。
2.2、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不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在原有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选修项目,包括健身类、瑜伽类、球类等,但是考虑到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并没有设置游泳、高尔夫、网球等较为高级的体育项目。尽管有的高职院校已经对教学内容做了一定的改革,有了相对科学的举措,但是较之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来说还是显得过于单一,特别是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则少有涉猎,更谈不上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更好体现。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有些高职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的主观意识不够,没有切实厘清高职体育教学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区别,有的高校体育教师甚至不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发展的现实需求,自我想象、固步自封,教学根本谈不上技巧,课程仅仅是照本宣科而已。
2.3、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仍较为传统
实施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自身在知识与技能掌握上的不足,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提升运动技能。虽然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做出了一定的转变,从原有单一的技能与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态度与出勤评价,原有的结果评价也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然而,教学评价实践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仍有多数教师只重视结果评价,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师只占很少的比例,这表明仍有很多教师未能跟上改革发展的步伐,仍运用传统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的态度、差异、个性等重要因素,无法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高职院校,这个“高职”的定义已经明确了高职院校教学目的中关于实用性的重要意义。
3、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3.1、职业能力对课程目标的规定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而设立的。由于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它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就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当充分考虑行业工作的实际特征,不能仅仅凭借体育教师的固有经验和固定想象来设置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较之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向运动技能培养的倾向性,高职体育课程应当将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课程设置体现针对性,从实际的岗位特点出发,不仅要重视技能培养,更要注重身体素质、实践能力、态度培养等方面的锻炼。高职体育教师应当掌握与高职就业相符的培养方法,重点加强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具备迅速适应岗位发展的综合素质。
3.2、运动项目课程理论对教学的要求
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以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性理念而进行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将学生适应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等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分析结果为课程任务设置的依据,同时对课程结构、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性——这一理论已经被高职院校当作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为课程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4、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应遵循的“三个特点”
4.1、健康性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体育课程教学,应当以锻炼身体为主,以科学合理的教育和锻炼来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而开设的重要原因。因此,健康性可以说是高职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教学任务,但体育课程中关于实用性教学的设置也应当重视。根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体育课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接受适当强度的运动,其中增强学生心脏和肺部功能的运动必须占30%以上,在当前学生普遍健康状况不理想的前提下,增强学生体质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了高职体育课程的关键任务。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当遵循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要结合主导型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运动基础、专业属性来进行目标的设定、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的组织,真正推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
4.2、职业性
在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关注体育的职业性特征。实用性体育课程是以体育项目的开展为依托的,要结合学生未来岗位中的身体素质需求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职业身体素质与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锻炼学生的身体和职业能力,提升预防职业病能力,让学生以更加健康的身体去为岗位做出贡献。这样的体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的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适应性
适应性主要是学生在适应社会中的心理素质,包括抗压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体育课程教学在强化学生意志、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能够充分地将体育课程中的德育价值挖掘出来,进而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竞争、合作、守则、创新等道德意识。在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体育教学也成为了学生发展道德素质的重要平台。
5、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举措
5.1、设置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教学内容
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当重点考虑其实用性价值。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属性,结合不同的专业培养计划,以职业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来对岗位所需身体素质要点进行科学设定,也就是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的标准来制定实用的课程纲要,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实用性的内容,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职业特征和职业身体健康需求,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内容来选择实用性的课程架构,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实施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体能锻炼内容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质锻炼打好基础。
5.2、制定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设置体育课程的重要依据,是做好高职体育课程安排的基础。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用性的目标设置,要求课程的结构除了要将技能、健康和适应力这三个要素综合考虑,还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与体育教学特色,根据专业内学生职业体能发展的不同需求,制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身体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进行体育项目、锻炼计划、训练方法的多样化选择,引导学生掌握与自身未来岗位相关的身心健康知识,提升适应岗位的能力与素养,为进入社会就业、创业提供条件充足的服务,以多元化的目标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5.3、明确开放性的体育课程形式
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要坚持以实用性为出发点,科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真正将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体育教学实践中。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传统的形式,这种简单、重复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高职院校的“学习+实习”的培养模式下,原本的体育教学时间与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学生在实习中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原有的教学形式无法将学生集中起来。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体育课程教学信息平台,搭建专门的网站,精心设计微课教学形式,与时俱进,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将体育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性地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在有针对性的学习中丰富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5.4、实施连续性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应当针对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来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并实施具体的教学评价,对体育教学的成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学评价应当注重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并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过程评价,适当弱化结果评价,强调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技能掌握、素质提升等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更要注重体育健康测试成绩在学生个体评价中的价值,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状况;对结果的评价主要考虑学生的体质锻炼、适应能力掌握水平、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要将职业岗位对健康体质、身体素质的需求考虑在内。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还应当根据具体的评价结果,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规划、模式等作出合理调整,提升课程开展的科学性。
6、结语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更清晰的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改革体育教学架构,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效果。在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重视课程内容、目标、形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力,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设计,真正为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所需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而作出实用性的调整,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效率,凸显高职体育教学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特征,切实体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