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二者间相互关系的简要分析

2021-03-06方家省仝丽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庭体育学校

方家省 仝丽君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基础课教学部 江西 南昌 330013)

1、研究目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这标志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伴随着收入的提升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居民的生活理念及观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变的更加注重自身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019年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机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作为体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民体育水平衡量标准的最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二者的发展水平是对全民体质水平高低最直接、最真实的反应;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重要载体;更是体育事业持续蓬勃发展的根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两者间相互关系和内涵的深入剖析解读,找寻其内在的同一,探讨两者间共同点整合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很好的为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机制提供服务,为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所帮助,更好的丰富和发展健全全民健身事业。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以“家庭体育”为主题对体育类核心期刊进行检索,共有179篇文章,对其题目和内容观察阅读后发现,绝大部分文章内容均是以“家庭消费”为主题;以“学校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文章较多,其中选取了67篇与自己论文攥写有关联性的文章。通过对选取文章的阅读和整理,以此来为自己的文章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2.2、访谈法

通过对领域内比较权威的专家进行线上访谈,从而确定论文的价值性和可行性。

3、结果与分析

3.1、概念的界定

通过对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检索和书籍的阅读以及专家的访谈可知,目前我国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和理解有着统一的规定;即学校体育:指以在校学生参加为主体的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媒介的学习教育。

对选取文章等相关资料的查询阅读后发现,对家庭体育概念的认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时代变化,作者对这些观点进行总结整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概括,发现可以将观点分为3大类。通过对3类定义概念的理解,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以及和专家的访谈结果,对其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后作者认为以下概念较为合适;即家庭体育:家庭成员为满足自身和家庭发展的体育需求,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而进行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任何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均可称为家庭体育;它包括家庭成员相互间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

3.2、两者间独立同一关系

(1)参与人群和锻炼手段的独立同一。

通过对概念的解读可以明显得知两者间参与人群不同。学校体育参与人群是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不存在社会人员;家庭体育参与人群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但大部分家庭中又都有学生的存在,所以家庭体育的参与人群既包括家庭成员(即社会成员)又包括学生;两者间参与人群存在着交集,既各自独立又同一。

体育锻炼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家庭体育都会采取丰富的手段、方式来满足自身锻炼的需求。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锻炼手段和方法,例如,各种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在不同的受教育时期选取的手段和方法侧重点不同。家庭体育的锻炼方式和氛围则较为固定统一,即家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确定一种相对固定的锻炼手段。但家庭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成长以及成绩的需要,会慢慢的将家庭体育的锻炼向学校体育的要求靠拢,比如,中高考时期和学生自身对某个项目的喜好都会影响家庭体育的锻炼习惯,因为家庭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所以两者间在锻炼手段也存在着独立和交相融合,既各自独立和同一。此外,受家庭体育氛围影响,孩子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也会更加明显的倾向,在课外的体育锻炼中这种影响的作用更为显著。

(2)组织形式和目的的独立同一。

学校体育是在教师或教练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都是有严格的计划和进程要求的;每次的体育锻炼都为下一次的练习打下相应的基础,前后的锻炼存在着相应的因果关系,家庭体育则是家庭成员自愿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锻炼,例如,自己独立采取锻炼方式或参加俱乐部活动,在锻炼上不存在计划性和组织性,因此两者在组织形式是各自独立的。但在学校举办各种家庭参与的体育活动时两者又都是同一的。

在目的性上两者有着同一的地方,既均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体质水平,最终的目标或者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终身体育服务。在阶段性目的上二者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即独立性,学校体育在目的上要求掌握运动技能,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身体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性的目的在家庭体育中可有可无;此外,家庭体育的目的还存在着一定的增加人际关系的职能,他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交面,有着一定的社交功能这是学校体育不存在的。

(3)教育和经济的独立同一。

学校体育在教育上以锻炼身体为主,同时相对应的学习掌握与年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技能,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基础性为主,不会对其深挖;主要与学校开展的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相结合,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而家庭体育在为孩子选择体育教育时,对某项技能的学习掌握会存在着长期的坚持,会深入掌握该项技能,并进行深度的培养完善,以期让其成为一项特长。但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体育在教育上最核心的思想都是以培养合格、完善的人为最终目的。

在经济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体育都需要进行经济投入,但在投入的力度和来源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首先,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最终来源是当地的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较大,主要用于场地、器材、维修和养护等等。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差别较大,迫使受教育者能享受到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经济低收入地区。但无论在任何地区受教育者作为参与人群,不需要在进行额外的经济支付,所以学校体育对于个人来讲是免费的。家庭体育的经济投入则完全取决于自身家庭的收入和对体育的重视度,但由于目前学校体育的单薄性无法满足对体育相对重视的家庭的需求,从而使得家庭体育的投入在增加。这就需要对二者进行相对应的改革整合,找寻二者间的最佳连接点,从而更好地为全面健身事业服务。

3.3、两者间的互延互补关系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初识阶段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是较为重要的,在体育方面同样如此。家庭体育氛围作为孩子最初的体育认知来源,孩子体育兴趣爱好都来自于家长,家长对某项体育活动或项目的兴趣爱好会比较深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庭体育对孩子体育习惯的养成是最直接的。家庭体育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和体育态度对培养孩子的锻炼行为、形成良好体育习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作为学校体育参与者的最主要对象,其体育发展水平是对该学校体育发展的最真实反应和表达,例如,现在实施的“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和“一校一品”工程都是对该校体育水平的直接表达。人在受教育时期的习得,决定着今后生活方式与习惯,学校体育作为受教育时期最主要的体育认知来源,其所接受到的锻炼方式、体育理念、养成的运动习惯和爱好对其以后的发展成长会产生深远的、长久、持续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前进发展,曾经的学生成长组建家庭变成家长,此时在学校接受的体育教育培养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体育爱好、锻炼习惯都随之带回家庭,形成属于自己的家庭体育氛围,成为新一轮的家庭体育,在教育孩子时就会以此为主,从而影响孩子的体育教育。

如此周而复始,两者间互为基础和延申,同时这种基础和延申也涉及到体育的多个方向,例如体育经济、体育文化等等。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可知,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存在着许多的同一性和内在的关联,尤其是在育人和强身健体两个方面。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关注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民众的锻炼热情和需求也不断提升。基于此体育事业的发展必会越来越好,而作为体育领域两个重要子集的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也定能不断发展,在某种视角下二者是可以完全的交相融合在一起的,目前对这种融合度的研究是我们所欠缺的。

在今后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完善,应借助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更深更广地分析研究,找寻更多的关联,从而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发挥二者的职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更好地为全面体育事业服务。

猜你喜欢

家庭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