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2021-03-06胡蝶肖丽通讯作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向毕业生人才

胡蝶 肖丽(通讯作者)

(信阳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1、高校以就业导向工作的局势和意义

1.1、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

2020年6月3日在京召开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李克强对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了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更多市场化方法,并千方百计保持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稳定。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全面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各层责任,努力做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加强企业工作稳定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寻求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市场化方案。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双创”支持,推进新产业新形式的更大发展,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建设更广阔的平台;切实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研修,增加对疫情严重地区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倾斜补助,为临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持续就业服务,全面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千方百计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稳定。

1.2、高校以就业导向工作的意义

岗位就业作为连接高校人才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大学教育阶段时期,是我国社会人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教育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素养的重要机构,是教学意识树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机构。高校体育教学根据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注重体育教学导向性,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职能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为社会人才储备提供切实的保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2、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高校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人才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高于其它资源,并且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各个工作岗位可选择性有限,就业方式更加开放,就业途径也逐渐拓宽,就业压力增大;各行各业对于工作的分工不断的细化,对于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也逐渐增多;人才储备随着教育水平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基础岗位供大于求的扎堆现象,人才的流动性和同行业人才之间的可替代性也增高,更多的岗位对于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增大。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并不理想。

3、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3.1、树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又是引导和连接各教学部分的信号塔,其思想直接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对教学模式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高校树立新颖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才能更好的实现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岗位是否可以具备长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这次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师生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和学,可以使教育数据化、自主化、个性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进行在线动作的学习、保存和回放网络资源,教与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师生的互动越来越多,在线学习和反馈也更加便捷,因此互联网教学已经广泛融入了高校的教育中。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资源丰富的教育平台,教师和学生应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和学,教师丰富和拓宽教学手段,实现自身能力独特性,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眼光和新颖的思维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脱颖而出。因此,树立体育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来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至关重要。

3.2、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法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体育教法体系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赋予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直观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教法体系的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从而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具有实践应用的能力、强健的体魄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水平。教师通过游戏法和比赛法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建立自身的责任心、使命感,培养学生能在团队中积极调整自身计划,修复自身短板,找准自我角色在团队中的合适定位,将个人的能力发挥最大水平,弥补团队空缺并做出贡献;利用体育竞赛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来提高学生自制力,培养学生纪律性,为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而应具备高度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奠定基础;了解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优、缺点和突出技能,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模拟训练法此类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就业方向的需求进行实践模拟考核,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和提升自我,找准自身在社会大环境中的自我就业优势,获得积极选择就业方向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资源,塑造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强的社会人才,大量的弥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空缺。

3.3、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

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则表现出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完成和实施程度的反映,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直接的反射,对发现问题所在,弥补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解除禁锢思想,修正实施方向的指南针,在体育教学模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新时期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教师以就业导向为背景的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模式具有实效性,需要及时进行对教学系统评价,收取各教学单位实施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法的整合,积极关注和收集学生的就业情况,做好高校体育教学总结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体育项目和地域差异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体育教材的选编,做到体育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彰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学特色,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切实的自主创业政策支持,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3.4、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持

今年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要全面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增加全方位就业支持和服务。中央企业带头、以身作则,国营企业连续两年扩大毕业生招聘规模。第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招聘7.6万名大学毕业生;基层工作岗位发掘潜力、规模扩大;“三支一扶”项目招聘3.2万名毕业生到基层去教书、支农、支医等,比去年增加了5000人;扩招特岗教师达5000人,招生规模为10.5万人;招聘40多万名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强调,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把握好毕业生离开校学前的重要时期,展开“百日冲刺”行动,支持以减税、创业融资、补贴等政策进行创新创业,做好基础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进入城市和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军营建功立业;要推进大学教育供给侧改革,深化专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以高质量完成扩招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解决就业结构矛盾。根据所出现的问题,高校需要结合现实状况,了解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情况,针对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交流,认识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专业所需,加强与社会人才岗位需求的衔接,提供相关高质量的社会就业信息,使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体育教育相对应。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教学目标和发展导向,树立积极的就业意识和科学的就业指导思想,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学生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式,结合互联网,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建设实用性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环境下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空间;教学单位根据教学目标,打破死板的师生评价方式,制定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而服务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系统,及时获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反馈信息;最后要及时获取政策支持,扩大企业招聘规模,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投资,大力开展项目和领域,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大幅增加大学毕业生招聘职务,要提供有目标的职业技术培训,要加强户籍、求职地、学籍之间的政策和服务合作,重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难点和问题,才能为今后更好的学生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导向毕业生人才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人才云
“偏向”不是好导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