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探析

2021-03-06陈赛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身体

陈赛萌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1、体育锻炼的意义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自我选择、以满足身体需要为手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并结合自然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控制业余时间为目的的体力活动。它以群众性活动为主要形式。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体育活动的实践。经过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有利于促进体育课堂的改革与发展;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行。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体育锻炼的内容与方法都应遵循身体锻炼的原则,一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因人制宜,二要有针对性,以确定锻炼的有效性,三要循序渐进,制定适宜负荷的体育锻炼。在高校教育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长期保持理想的身体状态。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应加强对体育锻炼的整体认识,探索系统的体育教育措施,以此能真正发挥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2.1、运动时间,次数较少

进行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在课堂体育之外的补充,根据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限制,每天锻炼的时间却很少,能够做到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大学生在校的主要课程时间较长,大多数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有的甚至更长,大多数学生每天课程数超过四节以上。上课之余,大多数同学更想在寝室休息或者打游戏、刷剧等。

2.2、运动项目结构单一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男生和女生选择的运动项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男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多数同学选择的都是球类项目,比如,三大球中的篮球、足球最为多数,其次就是羽毛球、跑步等项目,而女生大多数选择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且无对抗项目,例如,跑步、跳绳等运动项目。很少尝试去进行自己从未进行过的运动项目,大学生要根据身体情况的不同在不同的锻炼阶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不要单一的只进行一项运动项目,变换运动项目还能增加对运动的兴趣以及促进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2.3、专业运动知识缺乏

虽然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各项机能能力,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的体育健康知识,不科学、不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长期以来不仅影响运动效果,且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不仅需要锻炼的热情更需要专业科学的运动知识。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3.1、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大多数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处在生长发育的后期,身体发育大多数已经基本完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身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能够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使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体育锻炼还能使肺活量加大,肺通气量增大,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所以说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大学生的健康,增强大学生体质。

3.2、减脂增肌,塑造完美身形

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使身体肌肉紧致,祛脂减肥,坚持做有氧运动能够燃烧脂肪,减掉多余赘肉,使体脂率下降,改变一个人的体型和气质,摆脱“大腹便便”的状况;在现在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的肥胖率越来越高,长期的不规律饮食、低头玩手机、打游戏已经使大多数大学生失去了应有的青春活力,想要摆脱当前现状,就要从体育锻炼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体型,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开始。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会让自己的形体更加完美,也会矫正一些不良的身体形态,例如,驼背耸肩等。

3.3、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三者构成,主要起到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韧带的弹性,增强骨头的抗折抗压能力,使骨变得更加强壮,通过锻炼还能增加体内肌肉含量,增大肌肉面积,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

3.4、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在内心的各个方面和活动中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它是保持完美人格的理想状态,智力是正常的、正常的认知、情绪和意志适当都是合理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以适应良好的状态。在当代社会处于一个多变化、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条件下,我们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现在的大学生,同时本身就面临着教育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重要。此外,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心理问题,积极面对,去解决问题,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其中进行体育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

3.5、降低抑郁程度,维持良好心态

当前社会求学和就业的压力会让大学生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当我们受到某种挫折和困难时,大脑就会受到一个强刺激,使我们进入到一个痛苦且煎熬的过程中,此时,如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压力、缓解疲劳,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运动中枢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使我们转移注意力,就会把烦恼抛到脑后,恢复一个好心情,降低抑郁程度,稳定情绪,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继续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3.6、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通过个人努力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如果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很好完成应有的锻炼计划,就更加有利于克服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提高心理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尊心、自信心,使大学生能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并能培养我们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4、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都存在着互相影响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现在大学生中大部分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低,有的甚至出现了社交恐惧症,每天宅在家,玩手机、打游戏,完全把自己宅起来,就缺少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抗拒社交,通过体育锻炼就能很好的缓解这方面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喜欢的运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运动,一起分享心得,交流经验,可以扩大朋友圈,增加与同学间的交流,增加话题,通过喜欢的运动项目可以找到共同话题,增加之间的关系,拉近之间的距离,一起运动还能更好的了解同学的兴趣爱好、处事风格等。

5、结论与对策

5.1、结论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当然随之而来可能还有越来越多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以此预防此类疾病的产生,例如,颈椎病、肥胖症等等,想要远离这些疾病就需要我们通过长期的的体育锻炼,只有通过运动,加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当然除了保证身体健康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当前社会,学业以及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如果面对这些压力,负面情绪长期无法得到释放,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进行倾诉,长期以往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进行宣泄情绪,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随着身体体能的消耗,心理压力也就随之而出。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具有健康心灵、完善人格魅力、提高适应能力等功能。因此,在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实践探索中,应努力从体育锻炼的角度,明确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优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为改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提供良好的支持。

5.2、对策

(1)学校要主动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多在学校定期进行丰富的体育活动,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甚至还可以通过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科研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以此能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制定适宜的锻炼内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获取各种运动技能和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成功的经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接受体育锻炼,利于锻炼习惯和意识的形成;

(3)允许所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要合理的增加资金的投入,不断丰富校内体育器材,丰富体育设施,确保校内所有体育设施都能向公众开放,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身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