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探究

2021-03-06祝林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教练员体育运动

祝林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国民对体育运动项目抱有非常大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多年来在体育运动事业领域拥有良好成绩的一方面原因。但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下,国民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我国当下的运动员也存在此方面问题,为了强化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必须关注体育运动训练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训练模式,培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1、体育运动训练概述

体育运动训练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列活动,让参与活动的人可以提高竞技能力,以便在赛事项目中获得良好的运动成绩。体育运动训练具备专业与实践的特征,按照运动员身体素质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两者是相互协同、相互统一的关系,按照运动员可接受的运动负荷,调整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动作规范、训练目标,虽然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在训练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拥有相同的训练原则。

体育运动训练是运动员遵从专业教练员的指导,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体育技能训练、体育项目战术等训练活动,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强化身体机能,促使远动员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主动的参与训练活动,通过落实体育学习任务,掌握运动训练技能。体育运动训练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分析,前者指体育运动训练包含体育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活动;后者可以将体育运动训练理解为,通过反复进行训练活动,促使运动员处于专业化的锻炼状态,实现训练目的。

2、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

2.1、体育理论教学得不到重视

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训练实践属于体育运动训练实践的主要内容,但是体育教练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对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存在认知缺位的问题,对运动员专业知识的关注程度不足,运动员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没有积极的学习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因为对体育运动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从而难以快速理解教练员的宣讲意图,存在不理解教练员指导行为的问题,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受到伤害,致使体育运动训练难以促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无法达到训练目标。

2.2、体育训练课程设置不合理

体育事业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强项,比如,女排、乒乓球等项目在世界位居前列。但是从最近获得的数据发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在体育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我国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没有和体育产业同步发展,在落后的训练方式下,难以让运动员通过训练活动达到自己设想的活动效果,体育训练课程内容编排方式不科学,如果继续沿用此类方法无法满足市场对运动员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

2.3、运动团队管理方式不科学

体育团队管理是体育运动训练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条件,但是当下发现体育运动团队管理出现非常大的问题,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缺少专业的教练员,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对教练员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可以间接的理解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效果会受到教练员的影响,当下负责运动员各项训练活动的教练人员不足,同时在职的教练员存在业务能力低下的弊病。

另一方面,运动员选取方式不恰当,运动团队选择运动员的过程中,只关注运动员的体育技能和运动天赋,没有设置科学的考量标准,从心理素质、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所以会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发现,很多运动员虽然拥有良好的运动天赋,但是无法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坚持下来,因为运动员意志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受到打击便会裹足不前,影响到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

3、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体育运动训练是运动员提高身体素养的途径,但是体育运动训练必须掌握活动要点,以下提出增加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建议。

3.1、遵循体育运动训练原则

(1)合理性。

体育运动训练必须合理,运动员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目的是强化身体机能,但是鉴于个体存在差异,为保证体育运动训练可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需要在训练前按照自身体质情况,调整活动内容,确定每次训练的运动负荷,并随着身体力量的增强有节奏的提高运动负荷,调整运动训练强度,使其在运动员可以承受的范围中,同时达到训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目的。

(2)不间断性。

体育运动训练是远动员提高专项技能与运动水平的方法,但是体育运动训练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发展规律,遵循相关的训练原则变得异常重要。训练活动需要持续进行,如果在训练的中途间断训练活动,将会使前期努力付诸东流,不间断性的训练成为体育运动员必须遵守的原则,运动员需要围绕自己的体质状况,按照设想的目标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训练,在保证训练方式达到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训练内容,确定训练方法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并随着自身体质的变化,调整训练活动强度,达到强化自身体魄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加强运动员对动作的熟悉程度,还可以促使运动员拥有快速掌握体育动作要领的能力。但是运动员如果中途中断训练,其技术水平与技能水平均会大幅下滑。

(3)周期性。

体育运动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包含预备期、竞赛期、休整期,三个阶段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进行奠定基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活动也需要建立在前一个阶段训练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周期往复的训练,逐渐强化运动的体能,完成体育运动训练的目标。

3.2、培养体育运动员产生运动兴趣

体育运动训练非常艰苦、枯燥,很多运动员无法适应体育训练活动。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体育教练员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运动员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人在兴趣的驱动下可以克服困难,人们对某件事的喜爱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行为,由此执着的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并从中取得收获。

教练员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运动员单独训练,很容易在训练的中途便因为忍受不住枯燥、艰苦的训练模式而放弃训练。一方面,教练员要求运动员可以自由选择搭档,并为运动员设置阶段目标,体育训练活动的目的是培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促使运动员拥有强健的体魄,但是鉴于体育训练在个人身体机能强化、塑造方面是一项持久的工程,为了让运动员可以产生参与训练活动的兴趣,将大的目标拆解为众多小的目标,让运动员可以随着训练活动的推移,发现自己取得的成就,促使运动员形成满足感。此外,让运动员以小团队的方式活动,让小组成员相互激励彼此,从而可以共同进步,克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另一方面,教练员可以鼓励运动员,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项目中感受现场活动氛围,亲身经历体育赛事,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之情。

3.3、关注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体育训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需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从已得到的调查资料发现,体育训练活动的效果受到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观察很多年轻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中的表现,其中的部分成员因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容易在受到挫折后出现情绪低落、垂头丧气等表现,观察此后运动员在活动中的行为,发现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动作出现变化,表现大不如前,影响到体育训练的有效性。

体育训练需要从运动员心理素质层面进行考量与设计,应该分析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合理的设计训练项目,让训练项目的难度在运动员可承受范围中,在此基础上使用激励的语言,让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维持良好的心态。另外,教练员会适当的引入挫折教育题材,改变运动员的认知,强化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并按照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引导,促使运动员可以在训练中抵抗外界的影响因素,提高体育训练的实效性。

3.4、强化体育运动团队的管理力度

体育运动团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需要配置业务能力达到教学要求的教练员,还需要保证教练员的人数满足运动员训练工作的需求。体育团队必须更改团队管理方式,区分日常体育与专业体育竞技教学工作,引入奖惩措施,明确运动员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对于工作表现出现的教练员予以一定的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教师予以一定的惩罚,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各项条款,规范教练员的工作行为,提高教练员的责任意识,对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开展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体育团队还需要掌握社会对体育运动员在能力方面的需求,从体育天赋、体育技能、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等内容作为选择运动员的标准。

3.5、编制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

体育运动训练内容枯燥、乏味,需要持续的进行才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另外,训练活动量的设计异常重要,从掌握的情况发现,很多教练员设计训练活动计划,采用统一的标准,没有发现个人体质差异对训练活动形成的影响,因为活动运动负荷量设置不科学,所以很多运动员训练一段时间后依然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果,影响到运动员参与训练活动的情绪。为了提高体育训练的有效性,需要编制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按照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确定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有针对、有重点的开展训练活动,在系统、科学的培训方式下,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

4、结语

我国体育事业在当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体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与训练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因此体育从业者必须意识到体育运动训练变革的必要性,需要创新体育训练方式,采用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与训练方法,开展体育运动训练活动,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为我国储备更多优质的运动员。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教练员体育运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呆呆和朵朵(13)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