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思考

2021-03-06孟芳兵张梦娜

关键词:理论课理想信念西藏

孟芳兵, 商 丹, 张梦娜

(1.西藏大学,拉萨 850000;2.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0;3.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看望慰问援藏干部时饱含深情地说“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氧气稀缺的雪域高原上,援藏人员缺氧不缺精神,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忠于国家和人民,艰苦奋斗,在实践中锤炼和锻造了伟大的援藏精神,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援藏实践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此外,援藏精神具有重要育人价值,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 援藏精神的丰富内涵

援藏精神来源于艰苦复杂的援藏实践,并在继承“老西藏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在援藏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援藏精神内涵丰富,其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奋斗精神等方面。

(一)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依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援藏人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完成了一次次不可思议的壮举,为西藏地区发展和国家团结统一贡献了巨大力量。

在艰难复杂的援藏事业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援藏人员勇往直前,克服种种危机,为西藏地区发展鞠躬尽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藏军队和西藏各族人民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克服重重阻力,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于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在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主要采取以部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援藏。进藏部队按照中央指示采取救济、发放无息农贷、修筑康藏青藏公路、修建当雄机场等措施恢复生产,这不仅促进了西藏的生产发展,同时也加深了藏民对解放军和新中国的了解,对维护西藏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中央开始采取大规模直接投资的方式来扶持西藏基本经济建设,更多人才、资金等资源涌入西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全等提供重要支撑。1980年之后主要采取以国家为主导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2001年以来,援藏事业开始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批批企业和人才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于援藏事业,担当尽责,不断为西藏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对干部援藏制度进行创新发展,为援藏事业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稀缺的氧气,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不忘援藏初心,牢记援藏使命,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导下,为西藏地区奉献力量。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援藏事业进一步发展,援藏干部和援藏工作者紧跟国家步伐,在援藏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援藏道路。从西藏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再到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援藏道路等等,深刻地展现了援藏人员具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

(二) 担当尽责,忠于国家和人民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实干担当意识”。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2]面对高寒缺氧、气候多变、地势复杂等恶劣的工作环境,援藏人员缺氧不缺精神,担负着援藏重任,坚决听从党的安排,背井离乡,奔赴高原,以担当尽责、忠于国家和人民的精神,不断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历史性跨越,维护了祖国的团结统一,让西藏群众与全国各族兄弟姐妹一道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共同谱写了实现中国梦的壮丽篇章。被评为“最美奋斗者”的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主动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两次赴藏工作,历经十载,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克服种种困难,鞠躬尽瘁、开拓进取,为发展藏区经济、教育、医疗等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提高西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奉献力量。“2016年启动了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由17个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派出800名教师组成20个团队,对口支援西藏20所中小学”[3],组团式援藏工作不断深入,一批批优秀教育人才不断进入西藏,为西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从援藏部队到援藏干部,再到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等等,无不体现了援藏人员的担当尽责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为援藏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祖国的团结统一、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 不怕吃苦,艰苦奋斗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4]。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克服西藏艰苦复杂条件的必备基础,也是开创西藏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艰苦奋斗精神对人类历史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政党永葆生机至关重要,同时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西藏,常年高寒缺氧、气候复杂、交通不便、地势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艰苦的生存条件决定了援藏人员必须以不怕吃苦的精神克服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身体上的种种不适,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援藏事业的发展。面对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十八军根据党中央指示,采取“一边修路,一边进藏”的方式进入西藏,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翻越高耸入云的大雪山,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成功打通了康藏公路。面对修筑穿越横断山脉的川藏公路的险峻地理环境,十万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削山劈路,凫水架桥,建成了内地通往雪域高原的川藏公路。如果缺少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我们的援藏事业就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二、 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援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思想,一方面能够帮助树立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忠于国家和人民、担当尽责、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援藏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科学地运用援藏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将其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品格气质。

(一) 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援藏精神展现了援藏人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和责任担当,忠于国家和人民、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运用援藏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有助于培养当代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担当意识的知识青年。首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是援藏精神的内核。开展援藏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援藏人员、熟悉他们的援藏故事,对当代大学生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援藏精神包含着担当尽责、忠于国家和人民、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在于通过理论武装和价值观引导,激发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进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倘若青年学生缺少奋斗拼搏精神和担当意识,不仅与时代新人培育目标不一致,而且会制约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持续进步。”[7]开展援藏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援藏工作的伟大,深刻感受援藏人员的忠诚,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大学生忠诚人民和国家、艰苦奋斗、勇于吃苦的崇高精神。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开展援藏精神教育,可以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援藏精神的实践价值,将援藏精神从理论层面转化到实践层面,从而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帮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担当起时代使命,自觉“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8]。

(二)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援藏精神内涵丰富广泛,把援藏故事资源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具体生动的教育素材,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援藏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增强大学生对援藏精神的崇尚之情。进藏部队的故事、援藏干部的故事、援藏企业的故事等,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援藏精神是在援藏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现援藏精神的援藏故事、援藏纪录片、援藏影片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很好地展现了援藏工作者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高尚品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对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性、趣味性与感染力增添了厚重的精神财富。相较于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丰富多样的故事更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通过列举与课程有关的援藏故事案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情感性及感染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及其所在地派遣援藏人员的援藏故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在学生身旁的援藏人员、援藏故事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课堂氛围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避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说教的现象。例如,在对口援藏建设项目中,各省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及所在省市自身的对口援藏建设项目,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讲好援藏故事,有效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三)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者按照规定的教育机制和符合时代的教育理念,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即高校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政治素养的培养”[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加深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内容枯燥、缺乏实践性、学生不重视等问题,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也难以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吸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援藏精神所具有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强大精神支柱,“担当尽责,忠于国家和人民”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道德品质,“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这些深刻内涵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相关。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定人生方向,保持初心,矢志不渝。拥有“担当尽责、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快地磨练自身毅力,不断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具备“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做到自身价值与专业素质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实力,成为贡献社会、服务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而真正实现自身的理想,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强调弘扬“援藏精神”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针对性,能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结合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三、 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援藏精神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只有通过一定的路径渠道传播,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够不断将援藏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并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支撑,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高校要将援藏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创建、社会实践教育,从而构建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的路径。

(一) 将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切实将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靠援藏精神自身的吸引力和引领力外,还要依靠系统的、科学的援藏精神宣传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课程教育教学,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实现援藏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系统科学的援藏精神资源库,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有关援藏精神的网络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将体现援藏精神的事例、援藏工作者的案例等资源融入教育系统中,制作有关援藏精神的课件和教案,结合具体章节增加有关援藏精神的内容。如在讲解“理想信念”相关知识点时,运用援藏工作者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要充分挖掘故事资源,讲好援藏故事。援藏故事是开展援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援藏精神的生动体现。通过生动讲述援藏故事,援藏精神就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而增加学生对援藏精神的真切了解,并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性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起到价值引领和激励作用。最后,大学生对援藏精神的认识和了解,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加快援藏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步伐。当前学界对援藏精神的研究较少,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对援藏精神的认知理解差异,很多人认为援藏精神只是援藏工作者应具备的品质,殊不知援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高校应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意识,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弘扬援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快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引导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让学生领悟援藏精神,充分发挥援藏精神的育人作用。

(二) 将援藏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为文化传承创新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并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0]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对援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援藏精神宣传,着力营造“援藏精神”校园文化氛围。结合“援藏精神”思想教育主题,利用图书馆、文化墙等平台讲述援藏故事,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等学生团体举办读书会、专题讲座等,在高校校园里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次,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和地域优势,开发援藏精神的教育资源,利用地域特色讲述本地区的援藏故事、援藏工作者的事迹,加深学生对于“对口援藏”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援藏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最后,要完善援藏精神教育机制,加强援藏精神常态化教育,实现援藏精神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制度文化来实现援藏精神教育与学校规章制度相契合,从而进一步开展援藏精神教育。例如,将援藏精神教育和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相结合。利用日常的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加强对援藏精神的宣传力度。与此同时,使援藏精神走入学生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援藏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担当尽责、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三) 将援藏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

援藏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援藏精神融入实践育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有助于大学生成为担当尽责、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国家栋梁,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品质,充分发挥援藏精神的实践价值。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在举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活动时有着适合弘扬援藏精神浓厚的环境氛围,高校可以组织开展有关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系列活动。例如,高校可以组织歌唱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亲身实践中感受西藏的巨大变化,更深刻地领悟援藏精神。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开展以“援藏故事”为主题的摄影竞赛活动。积极拍摄或查找以“援藏故事”“援藏时光”等为主题的照片或视频,展现援藏干部、援藏工作者、援藏大学生等的援藏精神风貌。其次,可以将援藏干部、援藏工作者请进学校,请上讲台,与高校师生“面对面”,向高校师生“现身说法”。援藏干部、援藏工作者是援藏精神的亲历者、践行者,对援藏事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对援藏精神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他们亲身讲解援藏故事,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援藏精神的伟大,对开展援藏精神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在发挥思政教育小课堂教学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影响力,集中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二者的优势,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度感悟援藏精神。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社团,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走进西藏,走近援藏工作者,以学习实践项目形式深入西藏地区调研,近距离感受援藏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援藏精神宣讲活动,不断深化青年学生对援藏精神的认识,从而促进援藏精神在校园中的经久持续传播。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想信念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西藏:存在与虚无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