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视域下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实践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比赛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指出,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推进职业体育发展等方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体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竞技体育人才多、人才强,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事业才能长久发展,在高等教育中体育专业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竞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是我国培养竞技人才非常重要的手段。

1、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社会习惯、文化、体育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专业人才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各体育项目的人才数量分布不均衡,中国现在的很多体育项目是选择在发达国家流行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田径;还有一些项目缺乏人才梯队建设,如花样游泳、体操等项目,没有重视储备人才的培养,只重视当时比赛时的人才培养,当过了比赛高潮后,由于人才不足,导致该项目不能继续进行;第二,地域分布不均衡,当前国内竞技储备人才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等省份,黑龙江省、浙江省、湖南省次之,影响人才分布的主要影响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地理位置、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政策支持有很大关系。体育竞技类人才的储备量不够,人才层次不平均。高等院校缺乏对体育竞技人才的培训,体育人才的成才率不高,如果想要解决国内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机制,就必要对现有的模式进行变革,一定要牢牢树立体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思想,把高等院校体育的发展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训的着手点,深刻的剖析现在影响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现实原因,保证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长期发展。

2、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缺乏既定目标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竞技体育的办队目的不清晰、不明朗,尤其是高校领导不明白为什么要举办高水平的运动队。大部分分管竞技体育比赛的领导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和运动员的成绩,而忽略了高水平运动队肩负的使命与重要的任务。在大学生运动会上,很多高校为了表面的优秀成绩与暂时的荣誉,而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从省队或者国家队借运动员作为本校的学生来参加运动赛,这扰乱了比赛的秩序,打破了原有的比赛规则,对本校的竞技人才没有任何帮助作用。从这点就能判断出高等院校缺乏目标,一旦目标不确定,那么培养高水准运动员,只能从专业的省队、国家队来借运动员或者租运动员,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也是一种只重视眼前利益的行为。这些外来的运动员虽然产生了优秀的成绩,但是只是暂时的,由于缺乏长期、专业培训,不能在世界级的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高等院校体育工作人员的重新认识与高度重视。

2.2、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生源不足

从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专业水平、生源选拔来看,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训练时间不长,因而现在高校录取的运动员很难有突出的成绩。从实地调研中发现,体育基地与储备人才学校中的优秀的运动员,其培养方法与现代体育的培养方法不同,因此很难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出现。虽然现在很多高等院校出台多种优惠措施来招收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水平不高,很多都是被省队被刷下来的,因此这些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想要取得优秀的成绩非常难,鉴于此,也很难提升高等院校竞技体育的层次与水平。综上,作者指出,运动员生源水平较低是导致高等院校竞技体育水平也低的主要原因。如果生源问题不解决,那么高等院校的体育水平也不会解决,这也会影响体育储备人才长期健康发展。

2.3、缺乏竞赛体育比赛和交流机会

高等院校运动队现在全国性的比赛有以下几种:4年举办一次的大学生运动会、2年举办一次的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的篮球竞赛和足球联赛等,而其他项目的比赛还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系统与模式,导致学生能参与的比赛项目过于单一,尤其是很少能接触到比自己水平更高的对手,这样就很难提升运动员的成绩与专业水平,因而容易使高校只重视对运动员的眼前利益,当这一届学生毕业后,高校又招收一批新学生,这严重降低了高校体育竞技成绩与专业水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高等院校中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很少有机会与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进行切磋与接触,很难通过高规格的比赛来提升学生的成绩与专业水平。由于缺乏各种有利于运动员成长的机会,这是严重影响高等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健康、长期有序发展是主要原因之一。

3、体育强国下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策

3.1、树立体育强国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大局观

我国现在处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特殊阶段,同时面对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文化繁荣昌盛,挑战主要表现为体制内深化变革、社会转型明显。因此,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处理好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出现的政策问题、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等,如公共体育的服务问题、竞技体育结构优化问题、职业体育发展定位问题、体育赛事管理与变革问题、体育管理的创新与变革问题、社会体育文化的培育问题、广大民众体育意识的树立与培养问题等。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国体育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会影响体育现代的发展与前进。由此可见,高等学校要有长期的战略发展与规划目标,要深刻的意识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和提升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高校德智体全方位发展人才的主要方法,既能符合大学生对竞技体育的急切需要,又提高了高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以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打好坚实的基础,一定能让我国的体育事业推向高峰。

3.2、加强文化教育,建立新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纲要》指出,我国要从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等方面,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所以,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完美融合就成了必然选择,在现在的情况下,要把大学作为竞技体育的重点,把体育训练贯穿到小学—中学—大学的始终,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训练机制,这样才能实现完美无缝衔接。

这种训练机制的突出特征是将教育与体育训练完美衔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的同时,又能发挥自己的运动天赋和才能。这种连贯的训练机制把各教育阶段组成一种训练网络,各阶段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工,不同阶段有各自的责任、义务与权力,形成一个“小学阶段夯实基础、中学阶段训练成才、大学阶段出人才”的培训系统,以形成基础稳固的人才系统。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体育工作主要以举办传统的体育项目为重心,激发学生们积极加入体育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们形成加入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为后期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其设备优势、人才优势、科学研究的优势,要重视体育训练工作,提升体育训练的效果,为后期的参加国际性赛事提供大量体育人才。

3.3、创办有影响力的校际体育竞赛体系

体育强国要求培育和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树立讲信誉、敢担当、负责的大国形象,做到发展机遇共享,共同应对挑战。我们要建立体育对外联系的新思路、提高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加大对国外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联系与交流。在该背景下,体育比赛不单是检查高校中的运动员水平、提升体育竞技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向社会各界展示高等院校运动队的实力、获取各界资金援助的主要途径。所以,要加快完善对比赛的组织形式、比赛规模、比赛办法、运动员的参赛资格等制度,才能更快的提升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水平与规格,以达到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各层的竞赛制度、级实行联赛制度。要在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全国这几个层级的学校形成一条合理的竞赛制度,在方法上要尽量采用联赛制度,如果形成新的制度,那就很好的解决了高等院校中存在竞赛层次不够、竞赛数量不多的现实问题,也为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缩短大运动会的比赛时间,增加校际比赛。大运会4年举办一次,时间有点长,很多学生只有一次机会参加,可以将时间改为2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比赛;改变现状的大学生联赛机制,完善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比赛制度,增加比赛次数,给运动员提供更多参赛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竞技体育竞赛的对象是大学生,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学生参加比赛的意识与兴趣,因此要改变比赛的组织形式,要用各种比赛方法来吸引大学生,尤其是要重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比赛,在形式上要使用主场、客场的比赛制度,提升比赛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要重视商业在比赛中的作用,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支持。

3.4、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完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激励机制

高等院校竞技体育改革中,最主要的一个举措是加强科学管理。主要从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2方面来阐述。横向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而言,要高校领导转变管理理念,更加重视体育竞技,让高校领导成为竞技体育变革与发展的领导职、决策者,将高等院校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而不是空喊口号。纵向管理主要指从上国家教育工作部门、各地区的教育部门等都要主动对竞技体育制定长远规划、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要各部门加强合作、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优秀储备人才的持续供应。

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要将科研与训练结合起来,而不是只选择其中一项工作,要定期对队伍的运动水平进行检测与跟踪。从运动水平的测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评定、训练水平的检验等方面要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真实的数据库,这样才能为后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采用训练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要将竞赛机制更加完善,将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参加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做到以比赛来促进比赛,比赛与训练完美结合,提高运动员的竞争观念。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比赛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