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野下高校武术知识普及研究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读本传统武术普及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前言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一招一式传承着传统真功夫,是强身健体、修养身心的很好锻炼活动。相对大学生而言,普及传统武术知识,不仅可以带来一个更好强身健体的锻炼机遇,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品质人格,有益于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1、审时度势:高校武术普及现状概论

1.1、从武术知识普及占比情况看

按惯例要求,高校至少要保证一周一次学术交流。但究竟做到了没有,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实际工作当中,通常是大一、大二阶段基本能够保证,而一旦临近毕业阶段,武术学习即便未曾取消,但受专业冲突,往往很难正常进行。更何况体育活动一般也很少涉及武术学习内容,只是简单组织一些一般性篮球、乒乓球等传统球类活动,导致大学生对武术知之甚少,至于比重则更为相形见绌,更加低的可怜。由于学习时间难以保证,传道者就无法组织正常的系统性交流,致使大学生对零星半点的武术学习毫无热情可言,而对传道者来说,好不容易维系下来的一节体育课堂,却施展不开拳脚。试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要想讲解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华体育文化,纵然踌躇满志,也不知从何处说起。如此一来,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道无动力,因而使得来之不易的武术学习效率不高,往往形同虚设。

1.2、从武术学习情况看

按照要求,武术作为核心课程列入高等体育当中,而这样的核心学习理应等同于其他专业学习待遇,以选修学习与必修学习列入总体计划当中,而事与愿违,不少高校只是照本宣科,满足于简单开设。而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于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不浓,认为武术学习有无皆可,况且如此短的课时学不到传统武术文化的半点皮毛,何必为几招花把式耗费无谓的精力,就这样,暴露出的问题不少。即便是被选作必修部分,也很难认真对待,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一些东西,只是为应对考试而已。何至于此,关键是不正确观念在作祟。

1.3、从高校武术普及模式看

国内高校已经对相关的武术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千篇一律的惯例形式,多以传习太极拳及散手为重点,对两者之外难以胜数的其他中华武术文明却很少涉猎,使得其它的传统武术项目很难搬上讲堂,无形导致普及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带进高校体育当中,过于简单化、过场性。同时,传道方式过于照本宣科,生硬死板,偏执于我教你学,我做你看,致使大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

2、痛定思痛:高校武术普及纠结问题剖析

2.1、陈旧简单的内容是问题发生的主要根源

就目前高校武术普及而言,内容过于陈旧简单,难以激发大学生乐此不疲的专业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高校组织武术知识传授,偏执于传统武术简单的一些招式讲解。往往是先由传道者现身说法,打出拳法套路让学生体会,而后组织学生学习训练,最多能做的再就是针对招式的名词解释,更何况读本呆板毫无趣味可言,与传统师承套路雷同无二,致使大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于有的传道者辅导内容更为简单,仅讲述几个拳法套路,余下传道时间一鼓脑推给学生,让大学生自身揣摩练习,而学生也是练就了一些花把式,难得见传统武术精髓的真功夫。既然学生丧失了应当应份的学习兴趣,再让大学生来选必修课,很少有人会对此投注倾斜的目光,导致武术课堂前门可罗雀,越发冷清。

2.2、落伍简陋的设施配备是问题出现客观因素

高校武术普及出现的另一重大弊端则是武术设施配备的简陋落伍。目前的高校体育设施仅能满足于常规性的操场、球场等,很少有高校能够为武术课置办一些家当,一些能够满足武术需求性的设备设施与场地等,均难得一见,甚至根本就看不到。往往是大学生学习兴趣上来了,却因为设备不到位,无法满足训练需求,导致难以学到传统武术套路精髓,达不到武术健身的真正目的。如此一来,大学生武术能力上不来,使得高校武术健身、体育育人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于毫无实际效果可言。

2.3、脱节滞后的价值取向是问题暴露的主观阻力

就目前高校武术普及来说,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已不是泛泛个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导致武术普及工作无功而返的主观阻力。一句话,就是执教观念因循守旧,主观意识脱节滞后。应该看到武术普及工作的特殊性,尽管它隶属体育项目,但同时又要高出传统体育一个层次,是兼顾体育健身与修身养性的专属学科。对这一点,不少高校还看不到,还只是将其看作一门的普通性体育门类,履行一周一次、7天一节的重复过程。而保持下来的武术传道几乎千篇一律,传道者注重于一般性武术技巧的学习运用,很少涉及武术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偏执于做表面文章,对精髓的东西不求深教,不求甚解。显而易见,这样的偏执与忽视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影响到武术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

3、如何不能:高校武术普及创新途径攻略

3.1、着力武术读本挖掘,以科学实用性为根本

武术读本作为武术学习不可或缺的教学载体,既为传道依据,又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媒介,实际作用不可低估。因此,读本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育人目标的整体实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贵州凯里高校现行武术读本的深入研究,作者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武术读本沿习的周期较长,科目内容因循守旧居多,缺乏一些地方性以及时代性色彩的东西。因此,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因地置宜,创造性开展读本整编工作成为首当其冲的当务之急。应当承认,续编读本作为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要想落实好就必然离不开创新与博采众长,必须于浩瀚博大的武术文化当中吸收精华,要善做一只辛勤的小蜜蜂,而不要做随意而为的点水蜻蜓。必须适当增加一些选修内容,系统将气功、太极及少林拳术等纳入读本当中。如此一来,既增强了读本可教性,又强化了读本的趣味性与可学性,同时,不仅突出了传武术技击性的一面,而且进一步传承了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弘扬了传统武术的强健身心的文明精髓。扩编高校武术读本,还有一点应当注意,就是对武术传承发展要有及时的动态掌握,要全面了解武术发展的最新信息。扩编读本也可通过录像与现场结合进行,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及发展潮流,系统掌握相关的组合动作及规则要求变化等等。如此,在全面了解、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凯里地区特点与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结合文章,才能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系统创编出展示凯里武术文化特色的高校体育读本,开闯出不一样的凯里高校武术文化学习氛围,打造自己的武术文化教育品牌。

3.2、主力终身意识培养,以整体化普及打基础

注重单一性传道的武术宣讲弊端很多,如时常会出现学生掌握不了动作要领,让传道者绞尽脑汁却往往事倍功半,结果是传道者因苦口婆心而累,学生劳神费力却学不到皮毛,导致内容难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心生厌倦,致使高校武术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场。整体化流程模式重在传道连续性,让学生在传道外有完分酝酿的时间,倘若传道内容在交流时掌握不了,可以在切磋外实践摸索领会,借助社团及俱乐部组织活动进行切身体会,做到温故而知新,全面增强学好武术的毅力与信心,逐渐培养起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主观意识。同时,这样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不仅填补了求学上进的心理需求,而且与集中学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实验表明,武术学习单靠集中学习远远不够,这不是一学而成的小东西,而是唯有勤学苦练结合而成的真功夫。要知道,攻防套路的含义以及散打讲究的攻防技巧,是必须经历一次次的摔打才能有深刻体会的,才能全面掌握技术要领,只有主观意识努力了,才能寻得技术上的进步,全面体会传统武术的文化真谛。很早以前,就有专家学者呼吁,必须全面培养起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主观意识,这也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当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是口头呼吁那么简单,关键是如何结合实际向题来妥善解决好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呼吁上,找原因固然重要,但落实到位才是关键。事实表明,集中学习极为有限,只能帮助大学生掌握有限的武术健身能力,相对热爱武术的学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道门坎。相应来说,受普通高校扩招的影响,体育场所人均占有率日益减少,往往使感兴趣的大学生课余时间难以达成习练武术的愿望,而武术俱乐部的介入便使得问题应刃而解。因此,课外习武重在形式,更在于有效组织,只有稳妥落实组织好,才能奠定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

3.3、突出综合技能打造,以拓宽学习内容作前提

传统武术普及工作重在讲究过程,强调单一套路的动作习练,而对技击现场训练以及理论性研究却很少涉猎。在普及高校传统武术文化当中,我们的重点不应只落在动作规范上,而且也要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出拳的运动原理,连同招式结构与实效性全面灌疏,如此以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看问题,可以带给大学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如此才能使大学生系统掌握武术运动的真谛,为展开终身体育运动开好头,起好步。首先,在武术套路学习中,要注意实效性散手的运动穿插,善于做活不同拳法招式的结合文章,使武术学习早出成效,多出成效。相对来说,突出技击为武术本质属性所在,因此在武术学习当中应注意从技击练起,让大学生于套路习练套路中,同时全面掌握一招一式攻防特点。基于此,在我们对武术普及内容做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有针对性,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套路动作,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达到学好一门功夫的精练目的。其次,适当降低套路动作的难度,彰显动作的实效性。相对而言,武术动作讲究章法有序,套路一气呵成才见真功夫,如马步的扎法、歇步的进退等均有严格的要求。而这些动作相对初次踏进武学之门的大学生而言,做起来的确有不小难度,且难以表现较好的技击性,提不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若对动作做出过分强调,会使大学生好不容易萌发出来的学习兴趣,瞬间黯然消失。由此可见,在武术普及当中切忌传统习学框框,过分强调某个动作标准,而是要让学生流畅地把动作完成下来,以技击要领的综合掌握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必须走理论、实践实学习结合之路,不一定非要成为理论家,但必须学会如何应用理论有效指导实践,一定程度上成为实践武术强健身心的行家里手。

猜你喜欢

读本传统武术普及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