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职院校精准扶“贫”途径探究
2021-03-06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学生处 天津 30163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发展也非常迅速,走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在这些大学生中,有不少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低保户、建档立卡家庭、残疾人贫困家庭、单亲低收入家庭的情况非常普遍。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让这些大学生能够完成学业,我国不断出台各种资助政策,并逐渐形成了“奖、助、贷、勤、减、补”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学校层面,成立各种类型的学生资助中心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贫困大学生管理数据库,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在校贫困大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补贴他们的生活费用。
然而,除了“经济贫”,体育高职院校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智力贫”和“志向贫”问题,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以及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没有目标的问题,部分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管理,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明确规划,这也是现在很多体育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体育高职院校扶“贫”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7年,为了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国务院决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条文,丰富资助方式,扩大资助覆盖面,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2019年,中央再度释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为了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结合高职院校扩招的情况,从2019年开始,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5000人增至1.5万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提高至3.3%,国家助学金覆盖面范围扩大至23.7%,平均补助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3300元。学校方面,每年都会认真做好入校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助学对象,落实好精准扶贫。同时,国家也提出,要把“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快速成长,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体育高职院校的工作中,依靠国家政策和学校相关政策扶“经济贫”相对不复杂,但是,扶“智力贫”和“志向贫”不易。相对于本科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方面本就存在不足,其中还有通过参加春招考试考入学校的学生。与秋招学生比,春招学生文化知识功底更为薄弱,学习和出勤自制能力较差,“智力贫”和“志向贫”的问题更为突出。这部分学生虽然是少数,但他们也是学校学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扶“贫”更要成为工作的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在扶学生“智力贫”和“志向贫”时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校企联合道路探索上,以及就业渠道的拓展和创新上都做了很多探索,想了很多的办法,力求结合学生成长和市场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路,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体育高职院校扶“贫”存在问题分析
2.1、扶“经济贫”政策宣传不到位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要求院校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要努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方面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进而对学生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对于国家的资助政策,学校应该大力宣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了解如何能够借用国家政策对自己进行资助,同时进行自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对国家相关政策宣传不够详细、彻底,这其中有职能部门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的因素,也有辅导员在处理日常具体、繁杂事务时,没有及时、主动了解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并向学生宣传政策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学校开展资助工作时,对资助方式、内容、时间等没有清楚的了解。
2.2、扶“智力贫”工作深入不够
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其中通过春招进入学校的学生,很多是来自于各省、市、区(县)的基层体校、业余体校。这部分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从小接受运动训练,在单项专业运动技能方面比较突出,但由于基层体校日常对于文化课学习抓得不紧,甚至是走走形式,使得学生们从少年时代就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文化知识基础差,有些群体,还存在缺乏一定的文化课学习常识的现象。考入大学后,学生们对于上文化课存在抵触情绪,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大学教师没有严肃考勤,并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独具匠心的研究和探索,很容易加深学生们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扶智”工作会很难出成效。同时,学生辅导员由于所带学生较多,部分辅导员还兼任学校管理、任课教师的工作,导致精力不足,也容易放松对学生的“扶智”教育。
2.3、扶“志向贫”没有因材施教
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是从小接受专项体育训练,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社会各培训中心、健身俱乐部、体育俱乐部也有一定的人脉。这些资源原本都可以成为他们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助推器,但实际情况是,在离开运动队走入大学校园后,很多学生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管理,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位。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仅有3年的时间,而除去要进行顶岗实习的大三阶段,学生们实际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仅有两年,为了在两年的时间内把大量必备的知识教给学生,学校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学生们往往会疲于应付各种功课、作业,而忽略了要在入校后迅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为之进行精准知识、技能储备。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在普遍教育帮助学生多方面、多方位掌握文化、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的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感兴趣项目或者原有的突出技能进行强化,帮助他建立自己的特长,但实际工作中,这一点做得不足。
3、推进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
3.1、建立资助育人数据库,并依据数据库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高校新生报到时,一般都会进行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调查表格的填写,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家庭经济情况,学校会依据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初步统计、筛查,为今后进行精准资助打基础。为了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资助育人数据库,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层级划分,哪些学生是最需要资助的,哪些学生是需要一般性资助的,哪些学生是不需要经济资助的,原因是什么,都要明确,分开管理,有了大数据库,学校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就会更加有针对性。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精准经济资助的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艰苦朴素生活作风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学生产生“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当成“免费的午餐”,甚至认为接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奋斗、努力向上、诚实守信的思想,为其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建立资助育人引导体系
除了依据大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体育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智育方面也要加大力度。第一,要严肃考勤制度,用制度化管理督促学生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走进课堂,认真听讲,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针对部分学习态度不积极,平时作风比较懒散的同学,在思想上挖掘其根源,着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融入集体,奋发向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班级内建立优良的学习秩序;第二,任课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依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授课,对于春招学生较多的班级,进行授课内容上的调整,讲课要浅显易懂,课程多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小游戏或者互动式问答环节,增强文化课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除了邀请知名学者进行文化讲座外,还可邀请当前社会一些典型事迹代表到校园里来为学生讲座,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与学生从事同样体育项目的体育人士进行的讲座,对于学生往往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些讲座学生们坐得下来,爱听,也能听得进去。通过多开办讲座让学生们逐渐回归课堂,爱上课堂。
3.3、切实做好校企联合培养
高职院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与社会工作联系紧密,教育内容上力求帮助学生多方面增长技艺,为毕业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从大一阶段开始,就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切实做好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把校园学习和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工作岗位上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强化学习,而不是先在校园里学习两年知识,等到大三顶岗实习阶段才到工作岗位上去检验自己的所学是否适合工作。更何况,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时间很短,他们只有充分抓住这3年的每一天,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自己。
另外,针对重点需要帮扶学生,学校还要建立个人帮扶台账,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专业介绍、就业进展以及具体帮扶措施等等,跟企业多沟通,制定并切实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帮助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让学生能够顺利走出学校,走进企业。
4、结语
在目前的体育高职院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生大数据库系统不够健全,扶贫工作力度不够,扶“经济贫”与“智力贫”、“志向贫”没有统筹规划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资助政策和措施宣传,完善大数据库系统,建立资助育人引导体系,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方式加以改进,同时借助互联网和云就业平台,为学生搭建多方位与企业接触、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丰富资助方式和内容,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人共同参与资助的局面,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