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物质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文化的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等相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起到维护和保持文化多样性、凝聚民众精神、促进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全世界都逐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中。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表演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重点内容,但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殊性特点,使得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展开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的传承发展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1、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1.1、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传统武术文化可以窥视到我国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变迁情况,从中梳理掌握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容。当前展开高质量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利于构建全面系统的中国民族文化体系,保护我国文化多样性。

1.2、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利于推动现代社会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变革发展的宏远目标和方向。实现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丰富我国文化资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重要内容,为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动力。与此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发展目标,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加强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

2.1、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认识不足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作,其需要全人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传承与保护,且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传承保护原则。如,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对于我国各种形式的传统武术文化的整体生存空间展开系统化的归纳,制定系统化保护策略。但是事实上,对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片面的认知。第一,当前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保护的缺少整体性的认知。如,个别地区并未形成正确的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导致一些少数民族或是偏远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逐渐散失。而有些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已经形成系统化的传承保护,如,“咏春拳”等武术形式;第二,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存在短视认知,如,一些地区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对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保护持有“重开发、轻管理,、轻保护”的情况;第三,全社会对于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认知不够正确,对于传统武术的接受度、认同感不高,这大大制约着传统武术非遗传承发展。

2.2、尚未形成针对性的传统武术非遗传承法律机制

虽然现阶段国家已经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设置专门的法律法规,但是落实到地方执行环节中,具体的传承和保护措施仍旧需要地方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最佳的行政法规政策。如此,导致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区传承发展中存在困境。第一,地方层面的立法缺少整体性。不同地区的传统武术非遗文化具有独特性特点,并不指望依靠国家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彻底解决非遗传承中所面临着的全部问题。这需要地方相关部门能够出台与国家法律政策相适应的全面系统的地方性保护条例。而当前地方性保护条例存在着立法层次低、约束力不高、可操作性低等问题。且各个地区的立法针对性也不同,对于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第二,地方对于传统武术非遗文化传承仍旧存在较大的政策空白。当前地方针对于本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不够清晰,未能够出台民间文化政策法规,在对传统武术非遗传承工作中难以采用科学的、可持续的工作程序。

2.3、缺少专业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机构

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特别是传统武术非遗文化传承其需要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常态化的练习和发展,这就需要拥有专门的教育机构。第一,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活动中对于传统武术非遗的教育内容不足。传统武术非遗文化内容丰富,现阶段虽然在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活动中,个别学校导入了传统武术课程,但是归根究底这些传统武术形式内容单一,如,仅仅是对于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形式的传承教育;第二,传统武术的教育教师队伍不够。在现有的传统武术教育教学机构中,往往是展开“普及性”武术文化教育,并未涉及到传统武术文化作为非遗文化的核心内涵传承教育。如,学校教育中,教师仅仅是对于太极拳的招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并未通过武术活动掌握到传统武术文化所具有的忠义、勇敢等精神内涵。

2.4、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视程度不够

同其他自然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载体,融入到人民的骨血中的文化形式。实现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拥有特定的“匠人”,能够展开对传统武术非遗的精细打磨和发展。但是事实上当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育发展存在诸多的困境。对传统武术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不够。传统武术非遗文化传承人其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传统武术的保护和发展,这势必会影响到传承人的经济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传统武术非遗传承人其能够通过所传承的武术文化获得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这大大制约着非遗传承人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

3、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

3.1、加大非遗宣传

第一,利用自媒体技术,展开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数据库建设。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种类,形式等的认知程度不高,严重影响着传统武术非遗文化所焕发的文化历史价值以及社会文化教育价值。当前必须能够展开对传统武术形式的系统化调查,构建起传统武术文化的数据库,从而改变传统武术非遗文化在传播中所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素,改变当前社会对于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认知情况;第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展开多种形式的传统武术非遗文化宣传。对于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认识不清晰,全民认同感不高是制约其正确开发和传承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能够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多元化特点,借助多种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如,每一个地区都可以制作本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形式,将其上传到国内知名的网站中,增加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点击率和了解率。如,针对于易门县白沙坡虎掌舞为例,大多数人们都不认识它,就无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进行该传统武术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而借助网络媒体展开全方位的宣传具有积极作用。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采取国际化的立法方式。展开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上已经在传统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功,这对于我国传统武术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此我国也应该能够同国际接轨,采取具有国际意义的法律制度;第二,因地制宜采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非遗传统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可知,其已经初步构建起行政法保护,但是在民事性保护上仍旧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去立法机关能够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传统武术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情况,建立和健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让传统武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能够拥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法律机制。

3.3、做好传统武术的基础教育

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的同时,其也可以为传统武术非遗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武术文化认同基础,提供专业的传统武术教育队伍等。当前要求地方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基于传统武术文化开设地区教学课程资源,制定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让传统武术的非遗物质文化传承提供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校本课程资源的教学中,实现传统武术非遗传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学校的体育课中开设当地“虎掌舞”体育活动课程,让学生能够感知到“虎掌舞”这种地方传统武术形式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传统武术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实现全民传承保护。

3.4、为传承人培养提供资源支持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力,当前只有保护好传承人并且建立起完善的传承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传统武术非遗物质文化传承工作。第一,要求完善传承人的认定机制。传承人认定机制主要是实现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合法化、科学化发展,为传统武术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提供一个准确的样本。当前构建传承人认定机制,需要合理扩充认定数量,有效的保障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合理交流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求能够制定科学有弹性的认定标准,进一步扩大人地该范围让更多的传统武术文化掌握人能够主动保护申请认定,并且参与到传统武术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中;第二,要求能够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带徒传艺的方式,在历史传统中,传统武术的带徒传艺方式需要面对面的展开,且主要采用演示练习传艺,这其中所提出的时间空间等的要求限制,大大制约着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对此要求能够采用多样化带徒传艺方式,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授课教学模式,展开前期分散学习,后期集中到传承人面前展开专业性的教学指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以传统武术为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传承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对此要求能够对症下药,采取创新性的手段,对于传统武术非遗传承提供政策支持、培养专业的传承人才队伍,并且能够基于现代教育和技术手段,展开全民宣传,做好传统武术的基础教育活动。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