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方志中伍子胥历史遗迹探寻

2021-03-06姚树颍

关键词:伍子胥

姚树颍

(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伍子胥,名员,春秋后期楚国人,其父兄被楚平王无辜杀害。他为报父兄之仇,亡楚奔吴、借吴复楚、尽忠吴王,并因直谏而死。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悲剧英雄的典型——伍子胥,被后人怀念。自伍子胥去世后,民间就附会各种传说,官方需不断地教化生民,为此,最终将伍子胥形象经典化。在伍子胥形象经典化过程中,先秦至隋唐是发轫与滥觞期,宋元是发展与开拓期,明清是兴盛与集成期。笔者以时代先后为序,尝试探寻自先秦以降民俗方志中伍子胥历史遗迹的分布状态。

一、先秦至隋唐:发轫与滥觞

春秋至唐代是伍子胥形象经典化的发轫与滥觞期,吴越地区的民众信奉崇拜对伍子胥形象经典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伍庙的局部创建与封谥开端

自春秋末期,伍子胥去世开始,在吴国民间就有他的事迹流传,同时民间祭祀也拉开序幕。《史记》载:“伍子胥死后,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1]

与前代比,汉魏六朝时期,伍子胥庙在地域上有所扩大。《安徽金石略》载:“汉高帝九年,封员忠靖君,祠于山巅。后汉又封威武将军。”[2]308可见,西汉时广德州已有伍子胥庙,这是现存文献中封建君王较早将伍子胥纳入礼制。随着官方将伍子胥纳入礼制,民间对其忠贞孝义的赞赏,更多地方为其立庙。东汉时,其在会稽、丹徒大江、钱唐、浙江均有伍庙,《书虚篇》载:“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3]东汉民间传说对伍子胥形象进一步神秘化经典化。《吴越春秋》记载:“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4]《越绝书》:“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归神大海。”[5]伍子胥死后,其一度被传为凶恶的形象。《后汉书》记载吴郡王闳渡钱塘江,船欲覆,“闳拔剑斫水骂伍子胥”。《汉书》载张禹被任扬州刺史,过江时,当地人皆以江有伍子胥神,难于济涉。禹厉声言:“子胥如其有灵,知其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6]可见,钱塘、扬州一带,伍子胥被民众想象为对江涛的操控者,而实际上,只是“猛涛”的一种自然景象。

魏晋六朝时,伍庙分布的区域由吴越之地逐步扩大到山东、河南、湖南、安徽等地,纪念礼制规模也比前代有所扩大。据梁代慧皎《高僧传》记载,湘州界铜溪有伍子胥庙,庙里铜器多,祭祀显赫,有专人把守,“犯者必毙”。另据史料记载河南、山东也有伍庙。《魏书》记载:“东燕有尧祠、伍子胥祠。”[7]2458“泰山郡有伍子胥庙。”[7]2519《水经注·河水》载:“河水北径伍子胥庙南,祠在北岸,顿丘郡界,庙前有碑,魏青龙三年立。”[8]86《睢水、瓠子河、汶水》载:“尧陵北、仲山甫墓南,二冢间有伍员祠,晋大安中立一碑。”[8]375“江都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岁三祭,与五岳同。”[8]466顿丘郡、东燕在河南省,泰山郡、成阳县在山东省,江都县的伍庙伍子胥仅是配祀。

春秋至汉魏六朝,伍子胥成为江南民众敬仰的英雄,并有渐渐扩充到其它地区的趋势。在当时时代氛围的影响下,民众也积极参与纪念活动。

隋朝时,伍子胥在楚州民众心中地位较高。据《隋书》载:“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9]唐代中期,为整顿庙宇,狄仁杰摧毁祠庙1 700余座,而伍庙却与夏禹、吴太伯、季札等圣贤庙一起存留,以显伍庙的正统地位。《新唐书》:“毁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10]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封广惠侯[11]。卢元辅《胥山祠铭并序》记述了唐代伍庙之盛状:“金狄在户,雷鼓在堂,魏樽汉豆,六代笙簧,可谓奉天爵之馨香,获神人之盛礼。”[12]248长庆二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为抗击旱灾向伍子胥祈雨。“一昨祷伍相神,祈城隍祠,灵虽有应,雨未沾足,是用择日祗事,改请于神。”[13]伍子胥俨然成为司雨的形象。不过,据唐李善夷《重修伍员庙议》记载,澧江就是否为伍子胥建庙,存有正反两种观点①参见:陈绛. 金罍子[M]//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撰委员会.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8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294。。澧江是古代楚地,在当地人眼里,伍子胥虽尽孝道、但却不忠于楚君,说明唐代伍庙在楚地曾遭到抵制。

(二)民俗祭祀活动的兴起

汉魏六朝时,人们不仅兴建庙宇祭祀伍子胥,还通过娱乐性民俗活动纪念他。人们甚至将纪念之日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是端午节的起源。陈元靓《岁时广记》:“东汉《烈女传》: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父盱,能弦歌为巫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泝涛婆娑迎神,溺死。”度尚《曹娥碑》:“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14]借此,可管窥东汉时会稽地区民间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祭祀伍子胥的情况:弦歌,孝女曹娥父亲就死于逆涛迎伍君。据六朝粱代宗懍《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②参见:宗懍. 荆楚岁时记[M]// 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358。可见,在南朝有关端午节起源,是由伍子胥而起,后来则转为纪念屈原。

在业务员提出离职时,销售经理并没有反思自己的处事方式,反而对将要离职的业务员更加不友好。例如:克扣工资、提成等,这种敌对态度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业务员的逆反心理。

民众敬仰伍子胥,不仅有寓祀于乐的群众性、娱乐性礼俗活动,还有专为伍子胥创作的“小海唱”之歌。《晋书》记录了“小海唱”创作缘由:“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夏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诸人顾相谓曰: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15]248-230“小海唱”在会稽地区广为流传,成为民众的“流行歌曲”。可惜,“小海唱”歌词《晋书》未载,但可推断“小海唱”是一首歌颂忠臣“死谏”为主题的歌曲,蕴含了吴越人对伍子胥的怀念,歌时竟有“大风应至、云雨响集、雷电画冥”[15]248的反响。民间祭祀伍子胥,还有融体育性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弄潮”活动,卢元辅《胥山祠铭并序》描述了唐代杭州弄潮的壮观场面:“仲秋阙望,杭人以旗鼓迓之,笳箫和之,百城聚观,大耀威灵……迎潮氏格之,如吕梁丈人,为灵戈威矛,潋浪百重。”[12]249从其可获悉,唐代元和年间民俗活动弄潮的时间、地点、场面、规模等情况:仲秋阙望,杭州人弄潮活动规模较大、场面壮观,民众参与广泛,迎潮氏身姿矫健、技巧娴熟。

二、宋元:发展与开拓

(一)伍庙的推广和正统礼制制度确立

宋元时期,有关伍子胥的历史遗迹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一带,安徽也有少量遗迹。江苏钱塘县南六里有吴山,上有伍子胥庙[16]576。太湖口上有胥山,上有伍子胥庙[17]317。江阴县有伍员祠:“在县东南七十五里员湖西岸,昔伍相因行过此,后人悲忆之,因名员湖,并为立庙。”[18]251平江府有伍子胥墓,在南城[19]122。杭州吴山有子胥祠,浙江严州有两座伍庙,“英烈王庙,在胥岭,盖伍子胥别庙”。另距城四十里有胥村,据宋陈公亮撰(淳熙)《严州图经》载:“相传伍子胥尝逃难抵此,后以名村,有庙。”溧阳县有子胥庙,在“县西南六十里伍牙山下。”[20]65浙江昌化县亦有伍子胥庙,“在县南二十五里览川”[21]760。据《会稽续志》载,会稽也有伍子胥庙,“见庭下榴花甚开,妍甚可爱。询祝史,云此伍子胥庙”[22]。

安徽、四川也有伍庙。怀宁县有伍员祠:“在县北二里。按史记云:伍员,楚人也,为父复仇,将兵伐楚,人思志烈,遂为立祠。”[18]251四川梓州路上昌州有伍子胥庙,据说“葛仙山葛洪于此山得仙”[19]172。陆游《入蜀记》:“大底自荆以西,子胥庙至多。”[23]

宋代朝廷通过赐额、赐号,把某些民间信仰纳入正统信仰系统,为当时人们确立楷模。宋代是伍子胥正统礼制地位确立的时期。《咸淳临安志》载:“国朝载在祀典”“春秋醮祭”标志着民间对伍子胥的纪念已取得正统认可。宋代对伍子胥多次加封晋爵。《咸淳临安志》记载:“大中祥符五年……赐忠清庙额,封英烈王……政和六年,加封威显……(绍兴)三十年,加封忠壮……庆元五年至嘉定十七年,累封为忠武英烈威德显圣王……嘉熙三年,赵安抚与欢又易而新之,庙前旧有星宿阁,摭英卫二字以名。理宗皇帝亲洒宸翰赐焉……自嘉熙至今,累改为忠武英烈显圣安福王。”[21]726宋真宗《吴山庙》记录了官府对吴山伍子胥庙祭祀典章:“宜令本州,每岁春秋建道场三昼夜,罢日设醮,其青词学士院前一月降付。”[24]537赵与欢《英卫阁记》记录吴地伍庙祭典:“着为令每岁春,由翰林院撰词,命羽流祈福,率即殿蒇醮事,殊不称典。”[24]542且伍子胥的家人均得到加封:“封追爵父奢烈侯,以母嘉应夫人,配兄尚昭顺侯,以嫂淑惠夫人,配悉像于庙之东房,总曰王府之殿。妃曰协清夫人。”[24]542伍子胥一家备受崇封,其尊贵可想而知。吴地的伍庙,已形成宫殿式的规模。

王安石以独到的眼光分析了伍子胥庙食千载的原因:“维忠肆怀,维孝肆孚。”“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岂独神之事?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25]王安国《忠清庙记》剖析了建立伍庙的原因:“既而雨旸,或愆躬祷于庙,岁仍大熟。于是邦人以为神之赐也。”[24]539可见,祭祀伍庙始于恶劣天气,祭祀初衷是为祈求风调雨顺。苏轼出任杭州刺史期间,多次祈雨祈晴于伍子胥庙,如《祈雨吴山》《祈雨祝文》《祈晴吴山庙》等均有记载,其《祭英烈王文》:“庚子之涛,海若伏降。完我岸闸,千夫奏功。”[24]542显然是东坡的庙祝,伍子胥成为司雨司晴的龙王。

元代统治者也看重伍子胥的教化功能,据《元史新编》载,元成宗大德三年封伍子胥为“顺佑忠孝威惠显圣王”。郑元佑撰《忠孝威惠显圣王庙碑》:“殽醑脃美神其顾,歆醉饱以喜,民安盗弭降福祉兮,神之归兮籋层云,山矗矗兮水沄沄,金支孔盖光缤纷,素车白马还天阍。”[26]此显然是纪念礼俗活动,修葺一新的伍庙、人们准备丰盛的佳肴等,诗人想象伍子胥亲临享用民众的供奉。蔡京《南双庙记》记载了民众争先恐后为伍子胥修庙:“邦人独以子胥之故,愿众私出力……惟恐其后。”[27]

(二)伍子胥历史遗迹增多

宋元时期,伍子胥遗迹主要分布在江浙、安徽等地,其庙宇陵有以山水命名,如胥山、溧水等;有以村宅命名,如胥村、伍子胥宅;有以城命名,如吴城、阖闾城。遗迹的命名显示了风物古迹的由来。

自从伍子胥逃亡途中经过溧阳,他就与此地结缘。溧阳县有伍牙山,“一名护牙山,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俗传伍子胥美齿牙,避楚至此,恐为人所识,以石击毁其牙,山神为震,护之不毁”[20]65。溧水在“溧阳西北四十里……伍子胥乞食投金处”[20]100。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溧阳的风俗受到了伍子胥的影响:“县宗丞王端朝曰:是邑有伍子胥之故迹,故其俗多义而勇。”[20]519浙江乌程县有伍子胥宅:“在县东南六十里伍林村,昔子胥逃难筑室于此。”①参见:谈钥. 吴兴志[M]// 刘承干. 吴兴丛书:第5册,第8函. 嘉丛堂刊本。吴郡有伍子胥宅,“故传在胥门旁”[28]。

三、明清:兴盛与集成

明清时期,依然加封于伍子胥。清雍正三年,“以神为浙省保障之神,勒封英卫公,每岁春秋二祭”。乾隆十六年,御题匾额云“灵依素练”[29]。明清时,伍子胥庙宇遗迹分布更广,由江浙扩大到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伍子胥历史遗迹的增多表明人们对伍子胥信仰的增强。

(一)江浙:立功之地

江苏地区的伍子胥历史遗迹相对较多。苏州府有多座伍子胥祠庙,如吴相伍大夫庙,其庙址大概有三处:一是在吴县盘门内;二是在县西南四十里胥山上,即子胥死处;其三是在洞庭东山杨湾。上元县有两座伍庙:“上元县长宁乡吴伍相庙。子胥解剑渡处曰胥浦,西有伍相林竹蓧沟,有伍相白马庙。”[30]539句容县有伍相庙,在“县西南六十里护牙山下”[30]542。江阴县有子胥庙,在伍相庙桥旁①参见:张衮. 江阴县志:第2卷,第13册[M]. 上海古籍影印天一阁版. 1963。。苏州府伍庙的礼制状态,除了单庙外,还有合庙,如“南双庙”和“三忠祠”,南双庙在盘门内,左英烈王伍子胥,右福顺王陈果仁。三忠祠在吴江县长桥,祀吴伍员、唐张巡、宋岳飞[31]112。淮安府有英烈王庙,“在府城朝宗门外,祀伍子胥”[32]305。扬州府有伍子胥庙,“在仪真县西胥浦,伍子胥尝解剑渡江于此,后人因为立庙”[32]286。

常州府有归山和胥山:“归山在无锡县西北四十五里。”“胥山,在无锡县西南五十里。”[33]扬州府有鸡留山:“在仪征县西三十五里。《旧志》云伍子胥欲报浣纱女,而不知其家,乃留鸡于此山祀之。”[34]465投金濑,在应天府西北四十里。另外,江阴县有胥湖、胥溪:“胥湖,宋志云在县东,旧经云伍子胥亡入吴,至此击剑而歌,湖在胥歌村因名。”“胥溪,由塌水港东,达于经河,相传伍子胥舍此。”②参见:张衮. 江阴县志:第3卷,第13册[M]. 上海古籍影印天一阁版. 1963。江宁府有胥河,在高淳县东南四十里,“县志云伍员伐楚凿河,由邓埠抵广通镇”[34]401。仪征县有胥浦:“在县西十里,旧有伍子胥庙,浦因名。”[35]松江府有胥浦塘,相传为伍子胥所凿。落马岭在应天府南六十里,“伍子胥于此下马试剑”[30]542。淮安府有伍家营,“在桃源县西四十里,相传伍员故里”[31]311。

浙江地区伍子胥历史遗迹在数量上和江苏的分布不分上下。杭州府有三座伍庙:伍子胥庙在杭州府治南吴山。英卫公庙和忠节祠,英卫公庙在“府城内吴山,古名胥山庙,祀吴伍员。”忠节祠在“府城内宝月山下,祀吴伍员、唐褚遂良、宋岳飞、明于谦”[36]。嘉兴府有一座伍祠和一座伍庙,伍子胥祠,“在府城东南三十里的胥山上”;尚胥庙,“在海盐县西北一十八里,祀伍子胥及其兄尚”[32]972。嘉兴府还有伍员墓,“在嘉兴县,《弘治嘉兴府志》曰在胥山上”[37]。严州府有伍子胥祠,“在府城东四十里胥村”[38]。绍兴府上虞县有伍子胥庙,在山川坛前。

浙江伍子胥遗迹有嘉兴府的胥山和伍子塘,胥山在“府城东南三十里,本名张山,昔伍子胥伐越,经营于此,后人因改今名,并立祠”;伍子塘在“嘉善县治西南,接胥山。”[32]975。湖州府长兴县有环沈溪和胥塘,“环沈溪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相传伍子胥堕环于此。胥塘在县南四十里,伍子胥筑”[39]50。湖州府有伍子胥宅:“在府城西伍林村,昔子胥避难筑室于此。”[32]996湖州府乌程县亦有伍子胥宅:“在县东六十里伍林村。”[39]76另外,长兴县有无胥淹,“在县嘉会乡无胥村东,相传伍子胥奔吴,追者在后,遇一妇浣纱,问曰:见子胥乎?妇曰:无。胥以此得名”[40]390。严州府有胥口江,“在建德县东二十五里”[40]541。严州府还有胥村,“在府城东四十里,旧传伍子胥游难抵此。又有胥水、胥岭”[32]1013。

(二)湘鄂:出生之地

湖南、湖北作为伍子胥入吴前生活的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伍子胥遗迹。湖北德安府有伍员庙,“在云梦县东一十五里,相传员尝驻马于此”[41]265。黄州府蕲水县有“五子胥庙”,庙址在“五洲”③参见:希哲. 黄州府志:第4卷,第13册[M]. 上海古籍影印天一阁版. 1965。。郧阳府有伍相国庙,“在归州东十五里,祀伍员”。“《荆州记》秭归县有伍胥庙。《入蜀记》楚故城西有一小山……山上有伍子胥庙。”[42]317湖南衡州府耒阳县有伍子胥庙,“在五相桥侧,五员尝事楚,卜居于此”[41]356。湖北当阳有磨城和子胥港。磨城,在当阳县东四十里。麦城东有驴城,沮水西有磨城,伍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麦城。荆州府有伍员宅,在“监利县西北,相传宅中有倒插槐,员奔吴时所植”[42]230。武昌府武昌县有解剑亭和节度石,“节度石,在武昌县大江中,旧名接渡,伍员去楚入吴,渔父接渡于此……解剑亭,在武昌县东北,通淮门外江次”[41]205。湖北承天府有鞭尸滩,“在汉江滨,伍员鞭楚平王尸处”[41]229。

与江浙相比,湖南、湖北伍庙遗迹大大减少,其原因可能是楚国为伍子胥的宗国,他为报父兄之仇曾向楚王复仇,当地人认为其不忠于楚君。

(三)豫赣皖:逃亡征战之地

河南、江西、安徽作为伍子胥逃亡征战之地,也有相关伍子胥的历史遗迹。河南南阳府有伍子胥庙,“在府城南古淯城上”[32]762。开封府鄢陵县有伍子胥庙,明曹金撰(万历)《开封府志》载“在县西营北保。”归德府有武津关,在府城东南三十五里,世传伍子胥过昭关,即此。江西建昌府有伍子胥祠,南丰县有两座伍子胥祠庙,“伍子胥祠在南丰县南六十里白社镇,唐开元中里人甘仲振建。县西有忠靖英烈庙,祀子胥”[43]。瑞州府有相王庙:“在高安蒋家湖下,祀伍子胥。”[44]571南昌府进贤县北有忠壮庙,“伍员奔吴过此,因祀”[44]566武昌府有普应庙:“在江夏县东五里,祀周伍员、范蠡、汉马援。”[42]45。安陆府内有子胥台,“在府东门外,《名胜志》春秋时伍员入楚,屯兵于此”[42]164。庐陵亦有子胥庙,“解缙《欧阳家谱序》云子胥庙在羊山”[45]。

安徽有伍牙山、子胥祠、马履涧、暗桥、寨墩等遗迹。“伍牙山又名护牙山,世传伍员伐楚经此山,有老妪异其牙,员欲折之,崖石山灵若护之”[2]208。伍牙山“在建平县东北四十里,相传伍子胥伐楚还吴,经此建牙,因名。上有子胥祠”[32]386。马履涧“在建平县东北三十五里,俗传伍员伐楚经此,马履而水涌”[31]819。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载:暗桥在建平县东北六十里,护形山之麓,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滁州有谎粮墩,在全椒县西南五十里,旧传伍员伐楚粮匮,以米覆土为墩,若山积然。马跑泉,在含山县十五里,即昭关泉。俗传伍员过此,有马跑泉遗迹①参见:何绍基. 重修安徽通志:第52卷[M]. 景印本,清光绪四年刻本. 1967。。和州有昭关,在含山县北三十里;和州有渔邱渡,在州治。《吴越春秋》云伍员过昭关,至江,渔父乘舟渡之②参见:何绍基. 重修安徽通志:第42卷[M]. 景印本,清光绪四年刻本. 1967。。《中都志》载:“临淮县伍子胥庙,在曲阳门外;凤阳县伍子胥庙,在县西北庙山。”[46]天长县也有子胥庙,“在县东北十五里……后人以员孝义立庙”③参见:王心. 天长县志:第1卷[M]. 影印天一阁版. 1962。。据《颍州府》记载,伍子胥是颍州人,“周伍员字子胥,颍之干溪人④参见:何绍基. 重修安徽通志:第214卷[M]. 景印本,清光绪四年刻本,1967。。

(四)陕鲁桂:显圣之地

陕西有伍子胥多座庙宇,城固县有伍子胥庙:“在县北百丈堰,元至正元年建,明洪武十四年重修,天顺间复修。”[47]521延长县有显圣庙:“在县东三十五里多杏村,祀伍子胥。天旱祷雨辄应。”[47]499延长县的伍庙已深入到农村。三水县亦有显圣庙:“在县南山麓,祀吴大夫伍子胥。《贾志》康熙壬戌年重修。”[47]581西安府三原县亦有显圣庙,在县治内。“按碑记,显圣,春秋伍员也。唐干符三年诏司农姬,晋卿斋锦伞赛湫重修,昭宗追封普济王。宋封灵济昭佑显圣王。明万历年,封为灵湫大帝。”[47]477。

山东有一座子胥祠,在莱芜县北二十五里。当地传说:“昔伍子胥统兵过此,掘地获泉,味如江水,即乌江泉。”⑤参见:陈甘雨. 莱芜县志[M]// 佚名. 地理志:第2卷. 影印天一阁版. 1963。广西也有伍子胥庙,据《广西名胜志》记载全州有伍子胥祠,“在江头村,其民伍姓者合祀之”。清金鉷修(雍正)《广西通志》卷42载:义宁县有伍子胥祠,在城东升乡江头村,宋绍兴间建[48]。

山东、广西的伍庙建立颇费苦心,建庙缘由为统兵过此或对伍姓家族的纪念。陕西省的伍庙大多叫做显圣庙,如三原县的显圣庙屡受加封。

四、结 语

伍子胥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人物,一直被后人怀念,而历史遗迹是民众纪念伍子胥的物化形态。与伍子胥有关的一山一水,都蕴含着他的人格精神。

江浙成为伍子胥信仰的发源地,在伍子胥信仰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浙是伍子胥立功之地,钱塘江又是他埋葬之处,因而这一地区流传着他的各种传说。伍子胥民间信仰率先于这一地区形成,笔者认为,对伍子胥形象建构是民众对江南水患的恐惧、伍子胥忠勇人格等综合因素的使然。江南水患严重是伍子胥信仰的根源,钱塘潮是引起伍子胥形象被经典化的自然起因。因钱江大潮给民众带来灾难,古代先民无法科学认识江潮这种自然现象,为此,人们在强烈的主体现实需求下,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

在立庙树碑间感性的礼俗活动推动下,官方也理性地渗透了引导行为。自宋代开始,朝廷对伍子胥大力加封,伍子胥被纳入国家祀典,多次受到朝廷册封,其封号越来越长,他的父母、兄、妻也受到加封。统治者通过祭礼来加强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同时,从伍子胥历史遗迹而流传的民间故事中,人们不难体会到古代群众崇尚英雄、敬仰忠孝等方面的民族文化心理。正如研究者所说:“对伍子胥的信仰和民俗文化的形成,承载了强烈的民族精神。”[49]

猜你喜欢

伍子胥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砖头也能变粮食
伍子胥遇救赠剑
千金小姐
年糕的传说
伍子胥的传说
伍子胥出昭关
伍子胥弄:是他设计建造了阖闾大城
让人感动的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