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服务意识所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2021-03-06陈玉华溧阳市古县街道办事处

消费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惰性精准主体

陈玉华 溧阳市古县街道办事处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取得全面成功,接下来的时间便需要对标乡村振兴内在要求,在“十四五”期间使新农村建设迈入更高的水平。为此,“如何加强群众服务意识”便成为了当前需要直面的议题。对于该议题的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精准扶贫阶段,而是从全面脱贫之后群众的需要出发,通过服务群众使之不断达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来理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将其概括为:生活富足、精神充裕。就“生活富足”而言,可由家庭经济福祉的不断提升来得以体现。就“精神充裕”而言,则需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新农村建设中使群众获得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且精神食粮又主要由文化生活与科学技术所组成。由此可见,加强群众服务意识需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

一、群众服务意识所存在的不足

(一)群众服务意识存在惰性。群众服务意识存在惰性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存在差异,在2021年之前主要表现为服务工作的下沉力度不够,对群众需要的精细化管理不足。随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在2021年之后则可能表现在,以“衙门式”工作作风被动接受来访群众的诉求。不难理解,当前需要对第二类服务意识惰性引起高度警戒。第二类服务意识惰性在目前只是一种“可能”的存在,然而第二类服务意识惰性又根源于两个方面:(1)服务主体在面对全面脱贫任务顺利完成时,所产生的乐观情绪所致;(2)服务主体历经长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所产生的厌战情绪所致。

(二)群众服务意识存在僵化。2021年我国的乡村振兴工作又将迎来新的一页,在新的一页中承载着党和国家对“三农”事业的新规划和新部署。这就要求,基层农村干部需及时调整工作努力方向,去完成党和国家所交付的乡村振兴任务。然而,部分服务主体受到精准扶贫工作的洗礼,其服务意识仍在“生活扶贫”中兜圈子,这就限制了他们在理解和实践新时期乡村振兴任务的能力。

(三)群众服务意识存在短视。在引言部分已经指出,随着全面脱贫工作的顺利完成,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生活富足感,并通过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科技培训来增进他们精神充裕感。在群众服务实践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服务主体偏好于关注群众生活的富足感满足程度,却未能正视群众的精神充裕状态。对此,笔者将其界定为:群众服务意识存在短视。在巩固脱贫成果时,需要努力形成群众致富的内驱动力,即精神动力和职业能力。若是未能重视群众的精神充裕状态,那么就会出现部分群众致富意愿衰减、致富能力下降的局面。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服务意识的提升对策

(一)开展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精神的学习。2021年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从标题中便可感悟出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与方向。为了解决服务意识惰性问题,便需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引,立足于当前组织服务主体认真学习今年的中央第一号文件。随着学习的深入,服务主体应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工作经验交流和计划研讨中,下沉服务心态并保持戒骄戒躁的工作情绪。

(二)开展区域间服务交流实现自我激励。为了消减服务主体的厌战感,需为他们创造出开放的工作信息环境。为此,建议开展区域间的服务交流活动,以帮助服务主体实现自我激励。区域范围可以为县域之内,或者为地级市之内,这样在工作交流中能够获得相似的感触。服务交流的形式可以为,“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具体形式为,前往交流点与同行进行工作心得交流,并在走访中找到自身在服务工作中的差距。“请进来”的具体形式为,邀请脱贫攻坚中的优秀代表前来与服务主体座谈,在座谈中来感受优秀代表的工作精神和思想境界。

(三)加强课题的研究意识提升意识格局。在服务工作中强化问题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课题的研究意识。根据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农机设备,还需要造就出一批懂技术、懂业务的新型农民队伍。

(四)以互联网思维对接群众的精神诉求。本文所指的精神诉求为:文化生活诉求、科技文化诉求。为了及时响应群众的精神诉求,建议以互联网思维来给予对接。互联网思维=平等+共享+互助。具体的举措为,利用乡、村两级公共图书馆为载体,与群众进行座谈来获取他们的精神诉求信息。再者,可以组建微信群来与中青年群体进行在线交流,随时接收他们所提出的关于文化生活和科技文化方面的诉求。

三、结语

在“十四五”期间使新农村建设迈入更高的水平。为此,“如何加强群众服务意识”便成为了当前需要直面的议题。对于该议题的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精准扶贫阶段,而是从全面脱贫之后群众的需要出发,通过服务群众使之不断达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惰性精准主体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运动多枯燥 惰性需克服
从善如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