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支撑助力我市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21-03-06陈丽丽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
陈丽丽 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
一、我市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对科技应用的现状
自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一体运作、力量下沉、科技引领”五个任务目标,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其中,以“科技引领”,推进治理手段信息化,发挥了智治支撑作用。如: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作为基础工程来抓,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对人、地、物等社会治理基础要素信息做到一次采集、资源共享;以高标准在全市城乡社区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依托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建设,针对不同场景,搭建智能应用模块并优化工作流程机制,提升市县乡村综合治理中心的实战效能;充分运用社区论坛等新平台,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打造网络化社区社会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积极发展农产品销售等农村致富服务项目。推进智能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对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全流程监管,建立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新技术风险的研判,提升防范应对能力。
二、我市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对科技应用存在的问题
科技在我市城乡社区社会治理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理念滞后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由于我市可能受地源因素的影响,一些城乡社区的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对于科技创新及应用的认识还在持观望态度,没有跟上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创新应用的发展;虽然一些城乡社区已搭建智能化工作平台,但由于工作繁琐,还习惯传统的工作理念,没有对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进行根本性的整改。
(二)科技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科技助力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城乡社区自身条件不同,投入的资金不等,导致科技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城乡社区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保障没有达到统一标准的智能化。
(三)创新实践不足
虽然我市基层城乡社区在社会治理中对科技应用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但这些实践只是在部分城乡社区,存在片面、零碎等特点,还存在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等情况,缺少可推广的创新实践模式;同时,部分城乡社区将一些先进的社会治理的科技应用实践范例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改良应用。
(四)基层工作人员不满足科技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
应用科技助力社会治理,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对互联网、智能化、网格化管理有敏锐的认知和熟练的应用,然而基层城乡社区的工作人员一部分是正式编制,还有一部分是兼职人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还不能满足科技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
三、以科技支撑助力我市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对策
(一)深化认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对以科技支撑助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科技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科技支撑是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城乡社区的基层干部要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要有明确的认识,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特别是公共服务工作的结合,进行系统规划,有序的推进科技支撑来助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
(二)完善设施
以科技支撑助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硬件平台的建设,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出标准化的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城乡社区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硬件平台的建设;二是各城乡社区之间要进行资源整合,破解体制束缚和障碍,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科技引擎,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三)因地制宜
我市的城乡社区的地理位置、人员分布、经济状况等都不尽相同,更无从与先进地区的条件相比,在推进以科技支撑助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基于本地本区域自身的状况和条件,对科技助力社会治理的标准要因地制宜,开启自身的治理模式,要以有效务实为原则,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同时,在借鉴先进经验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吸取,不要全盘的模拟。
(四)培养和引进人才
以科技支撑助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是人,所以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是有关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管理软件的应用、智能化平台的操作等;二是有关社会治理相关政策和知识的掌握,包括国家、省、市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方针,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等。同时,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一是要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要破除城乡社区工作人员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差别;二是要加大引进具有现代科技技术和社会治理经验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科技支撑助力社会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