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菌株筛选

2021-03-06王庆武唐丽娜李秀梅安秀荣

食用菌 2021年1期
关键词:黑木耳菌丝供试

王庆武 孔 怡 唐丽娜 李秀梅 安秀荣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柞水木耳是“小木耳,大产业”,充分肯定了食用菌产业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的作用。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模式,省工时,空间利用率高,木耳品质好,单位面积效益是大田地栽的4~5 倍,因此,越来越受到耳农的欢迎[1]。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技术比较成熟[2],但适宜的栽培品种较少,后备品种不足[3]。为筛选出适宜立体栽培黑木耳菌株,笔者对收集自全国黑木耳主栽区菌株及采集的野生菌株,进行菌株鉴定、抗拮、立体栽培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黑木耳菌株

收集商品黑木耳菌株、采集野生菌株作为试验用菌株,并建立黑木耳种质资源库。

1.2 试验方法

1.2.1 黑木耳菌株鉴定及拮抗试验

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 1845―2010《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拮抗试验》,观察分离获得的野生菌株菌丝的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测定野生菌株的ITS 序列,并将测序结果输入GenBank 数据库(基因数据库)进行BLAST(生物大分子序列比对搜索工具)比对,确定是否为黑木耳菌株;将收集的黑木耳菌株两两组合接入PDA平板上(3次重复),25~28 ℃培养,观察拮抗反应,剔除同物异名菌株。

1.2.2 品比试验

1.2.2.1 栽培方式

熟料栽培。栽培料配方为木屑86.5%,麸皮10%,玉米粉2%,石膏1%,石灰0.5%,料含水量56%~64%,pH自然。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16.2 cm×34 cm,每袋装料折干0.6 kg,大棚立体吊袋栽培。每个菌株栽培150 袋,3 次重复,每次重复50 袋。试验棚内随机排列出耳。

1.2.2.2 试验调查内容

调查试验菌株接种后菌丝吃透料时间、菌丝长势;吊袋出耳、污染等情况;统计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和出耳污染率。综合评价:菌丝吃料快、长势好、出耳早、生物学效率高、污染率低、单片、韧性好的菌株作为目标菌株。

1.2.3 继代母种农艺性状遗传稳定性检测

将筛选的目标菌株母种连续转接3代于平板培养基上,同一条件下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菌丝生长速度等稳定性,同时进行栽培出耳试验,调查其综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菌株继代母种农艺性状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黑木耳菌株收集结果

收集和采集黑木耳菌株61 份,菌株编号、名称及来源见表1。

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均为黑木耳系列菌株,通过拮抗试验表明编号4(黑木耳19)与20(A71)为同一菌株、6(丰收2 号)与23(A74)为同一菌株、42(105)与55(2017-105)为同一菌株,其他均为不同菌株。

2.2 供试黑木耳菌株栽培比较试验结果

供试黑木耳菌株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有6 个菌株接种后未发菌,7 个菌株因螨虫未出耳,1个菌株出现黑皮病未出耳,47个菌株正常出耳;菌丝长速快的菌株是26、27、32、36、38、54号,只需12 d吃透料;菌丝长势好的菌株有37个;20 d 内出耳芽的菌株有9 个;单片、边圆菌株有26 个;绝对生物学效率8%以上的菌株有11 个;污染率为零的菌株有34 个。综合栽培性状较好的为24、35、44、54、60号菌株。

表1 供试黑木耳菌株及来源

表2 供试黑木耳菌株吊袋栽培结果

(续表2)

2.3 供试黑木耳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比较

47 个出耳黑木耳菌株子实体形态的综合评价见表3。

由表3 可知,47 个出耳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存在差异,鲜耳颜色有浅棕色、棕色、深棕色、黑棕色,干耳颜色有灰白色、褐色、灰褐色、黑褐色,耳褶多少不一,有的没有,口感有韧、脆和糯,耳片厚度、泡发率各异。耳片厚度在1.7 mm 及以上的菌株有37个;黑木耳干湿比在1∶11 及以上的有37 个菌株;耳片有韧性的有24 个菌株。综合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的菌株号为10、11、32、35、37、41、42、43、44、47、48、49、50、51、52、54、55、58。

表3 供试黑木耳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比较

2.4 继代母种农艺性状遗传稳定性检测

根据品比试验结果,选择35、44、54号菌株为目标菌株,将其母种连续转接3 次并分别进行出耳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35号黑木耳菌株代间菌落形态、菌丝满袋时间、综合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表明其遗传稳定性好;44 号菌株出耳芽天数逐代延长,生物学效率及商品率逐代降低,其F3 代菌落较整齐、菌丝满袋时间延长,且发病率高,表明其遗传稳定性差;54 号菌株代间菌落形态、菌丝满袋时间、出耳芽天数、发病率差异不明显,商品率逐代降低,但平均生物学效率F3明显降低,表明其遗传稳定性差。

表4 黑木耳菌株继代母种遗传稳定性检测

3 小结

试验对收集的61份黑木耳菌株进行鉴定,均为黑木耳系列,拮抗试验表明有3 对菌株各为异名同株,其他均为不同菌株。

栽培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接种后菌丝不萌发,7个菌株菌袋因发生螨虫为害不出耳,1个菌株发生黑皮病不出耳,表明上述菌株抗逆性差;对有效出耳的47个菌株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5号(TH02)菌株表现出较好的出耳一致性,性状稳定性及丰产性,商品性状优良[4],是设施化立体栽培黑木耳的优选菌株。

猜你喜欢

黑木耳菌丝供试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会“变身”的黑木耳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