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及疫情控制对策
2021-03-06孟怡君李璐
孟怡君 李璐
辽宁省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
前言:松材线虫病,又叫做松树萎蔫病,原因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森林病害,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种,已经在我国被列入对内、对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主要靠媒介天牛携带传播,有天牛短距离自然传播和带疫的松木及其制品(包括包装材料)调运远距离人为传播两种传播途径。松树一旦感染此病,40天后即可死亡,整片松林从发病到毁灭只需3-5年的时间,此病发病快,治疗难,传播广,被称为松树的“癌症”。
松材线虫病自1982 年进入我国以来,扩散蔓延迅速,目前国内已经有 14个 省(市、区) 发生,面积已经达到达 7.7 万 hm2,造成大量松树死亡[1],对国内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形成了非常严重破坏,对经济和生态都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采取有效办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用科学的方法对丹东地区的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探索分析,以便为丹东地区开展松材线虫的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2]
一、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
(一)我国松材线虫病最新发生情况
我国于 1982 年第一次在南京的中山陵发现了松材线虫,伴随着我国物流的的快速发展、交通的便利,扩散情况直线增长,已经从 2018 年的 316 个疫区县,到2020年增长到 680 个疫区县。北到天津、辽宁,南到广东、广西,东到山东、浙江,西到四川,已经逼近黄山、泰山、梵净山、张家界等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扩散形势异常严峻。[3]
(二)辽宁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
辽宁省自2016年10月在大连市首次发现疫情以来,已在抚顺、大连、铁岭、本溪、丹东、辽阳和沈阳和7个市先后发现疫情,共涉及22个县(市、区),已成为全国松材线虫病危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三)丹东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
丹东松林面积251.75万亩,约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7%,主要为落叶松属(Larix)和松属(Pinus)。2017年5月松材线虫病传入丹东,目前全市有3个县(市、区)、3个乡镇发生松材线虫病。主要危害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树龄主要在35~50年生之间。今后如不严格防控处置,将对丹东地区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安全、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二、松材线虫疫情控制对策
主要分为预防措施和疫区疫情除治两个方法。
(一)疫区疫情除治
1.疫木除治
采取皆伐与择伐相结合的措施,清理枯死、濒死松树,范围从疫情发生小班边缘向外延伸2公里。地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桠进行全部清理,清理的松木和枝桠全部粉碎(削片)或者烧毁。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分别采用覆膜处理和钢丝网罩处理[7]。
2.媒介昆虫防治
媒介昆虫防治方法分为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4]。
物理防治是在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域悬挂诱捕器,诱捕媒介昆虫云杉花墨天牛,对媒介昆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诱杀[8]。化学防治是根据媒介昆虫发生情况,对林区进行人工或植保无人机喷施杀虫剂对媒介昆虫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是在疫区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利用天敌防治媒介天牛[9]。
(二)预防措施
1.疫情普查
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技术方针,采取人工踏查、详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预防工作。
2.定点监测
根据我市松林的分布状况、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的情况[5],全市累计设立监测点310个,投放诱捕器537个,对全市松材线虫病疫情进行监测。
3.重点区域无人机监测
对重点区域松林采用大疆的“悟”系列的二代四旋翼航拍机,配备大疆X5S 云台相机进行定点飞行,对林区进行扫描,经巡航拍摄、边缘剔除或校正拼接等预处理方法和图像的识别3步对森林健康情况进行分析。[6]
(三)讨论和结论
根除松材线虫病全面预防是基础,科学除治是保障,需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防控研发机制。更深层次的研究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的原因和致病机理[2]。强化松材线虫病监测站点建设,强化的基层监测队伍,提高技术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掌握疫情情况[3]。在疫区除治上应用择伐为主,科学结合生物、化学及物理等防治方法防治媒介昆虫、应用伐根罩网等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