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中国外交,看唐朝别看欧洲

2021-03-05

环球时报 2021-03-05
关键词:共同利益拜登外交

香港《南华早报》3月3日文章,原题:为什么拜登的中国政策团队应向唐朝而非欧洲历史讨教?从拜登在外交上的开局做法来看,他有可能重复前任的错误,因为对中国情况的误解依旧。中国有众多邻国,面临诸多复杂问题。西方分析家们把目光投向欧洲历史,研究了同样边界众多的欧洲国家的反应,认定中国的行为方式会与欧洲人过去的相同。这种分析借鉴了一种论断,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西方分析家还谈到“修昔底德陷阱”。尽管这个概念吸引人,但对(研究)中国如何处理相关问题没什么帮助。

要理解中国当前的做法,一个更好的出发点是唐朝的外交模式。唐朝是中国及邻国繁荣的黄金时代的一部分。就像欧洲的大部分历史一样,这是个没有一个国家能主宰整个地区的时代。唐朝的外交方针,基于一种认知——决定政策时需承认相互利益和自身利益。唐朝首都长安就体现出其外交方针。它有着对贸易、思想与和平的开放,以宗教宽容、文化、艺术和学习而闻名。它是一个受到思想和跨文化影响的大集市,如今在西安的食品和市场上仍能感受到这些影响。

唐朝外交家认识到,“德”和“义”不是抽象原则,而是对各国如何追求自身利益和与他人的共同利益的务实看法。尊重被视为是在这种关系中运用的一种力量。唐朝的这种外交需要,如今依然是中国当代外交方针的核心,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它认为贫穷始终是稳定与安全的威胁。从这一历史角度看,它诠释了中国为何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希望成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一部分。这些多边平台承认共同利益,寻求在共同利益领域合作,而非加剧分歧。这是中国所青睐的国际交往和边境安全模式。

这种历史视角也诠释了中国对不尊重自己的那些国家的反应。尊重并不意味着逆来顺受。尊重是对现实权力关系和成就的承认。尊重意味着不诋毁你最好的客户——这似乎应是澳大利亚(等国)选择的道路。唐朝外交在维持和平方面成效显著。而西方外交成就的基础,是在无休止的血腥战争中管理冲突。

拜登身边有一批新的中国和亚洲专家。他们娴于外交,但这些技巧是建立在欧洲传统之上的。当各国评估如何最好地对华合作时,他们需要明白,与那些欧洲历史和欧洲对华侵略历史相比,来自中国和亚洲的历史类比提供了更好的洞察。(作者戴若·顾比)

新加坡亚洲新闻网3月4日文章,原题:美国仍不懂中国,这会害了自己西方人不太理解中国,原因显而易见。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农业文明,有着悠久历史,有着强大的中央政府和统一的政治、社会、经济体系。这与西方历史上的地理分割和政治竞争截然不同。

中国的决策方式是长期、务实、符合国情的,这对西方传统框架构成挑战。在古代哲学熏陶下,中国决策者进行复杂的系统思考。他们知道系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用僵化规则和程序来管理。中国决策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强调集体生存而非个人利益。

如今,美国政府计划建立一个民主国家联盟来遏制中国。这将使所有人都变得更糟。▲

(作者安德鲁·盛等,陈俊安译)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拜登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普通人拜登
拜登就职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拜登”献吻拜登
政治学视角下公共权力的目的分析
拜登.你的手……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