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ST分析视角下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与策略优化

2021-03-05

现代食品 2021年18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机械化

◎ 王 洋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PEST分析是对行业和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展开的具体分析,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4个方面展开。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属性和发展需要,在具体分析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中国作为食用菌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行业发展深受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环境的影响。因此,对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进行PEST分析,找出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相关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对于食用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和行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PEST分析

1.1 法律政策

1.1.1 食用菌品种权难以维护

当下,我国对农作物的知识产权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相关意识较为薄弱。根据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定,研发或培育出新品种的个人对于该品种具有独享权,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该品种进行培育、生产和销售[1]。在我国,食用菌被划分为非重要农作物,这就导致经过认定的食用菌菌种还十分有限,加之市场上菌种名称乱用现象严重,使得食用菌品种权的维护难上加难。

1.1.2 菌种市场管理混乱

根据《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我国食用菌菌种被划分为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等级。原则上菌种厂只能将菌种售卖给以栽培为主的生产经营者,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食用菌生产者为节省成本,往往选择直接购买母种或原种自行培育,而菌种厂在利益驱使下也愿意将3个等级的菌种同时售卖,这就导致菌种市场鱼龙混杂,最后生产出来的食用菌质量参差不齐。

1.2 经济环境

1.2.1 生产规模平稳增长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已有超过70种食用菌实现人工培育。自2014年开始,食用菌成为我国第5大农业种植作物,国内总产量也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已接近4 000万t,总产值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稳增长,到2019年已突破3 000亿元,占全世界总产值的70%以上。

1.2.2 出口规模持续提升

我国在食用菌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地位,以出口为主,进口较少[2]。2019年我国各类食用菌进口总量小于0.5万t,出口总量67.97万t,是世界上食用菌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自2014年起中国食用菌出口规模便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出口金额及其增长速度也随着出口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食用菌的加工贸易企业也在迅速增多,这就为出口创汇的不断增长创造条件。

1.3 社会文化

1.3.1 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已从最初的解决温饱转向了营养和质量安全。食用菌作为兼顾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绿色健康食品,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3]。然而近几年曝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也不乏食用菌的身影,这给食用菌行业敲响了警钟。随着食品安全“四严”制度的提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1.3.2 产品内涵备受关注

在消费升级的驱使下,人们消费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开始逐步增加对文化内涵的重视,在食用菌行业也是如此。工业化的快速升级为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创造了条件,市场上不断涌现大量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如香菇酱、菇冻、膨化蘑菇等,随着产品数量增加,同质化竞争日趋明显,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成了食用菌产品的一个重要竞争力。

1.4 科学技术

1.4.1 机械化生产处于发展早期

相较于日本、韩国早已实现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占比90%以上,我国的食用菌机械化生产还处于发展早期。袋栽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菌栽培方式,以散户为主,产量占比超过70%。瓶栽全部采用工厂机械化生产,但产量占比还不足10%,目前投入使用的生产线上的关键瓶栽技术大多引自日、韩,反映出在食用菌行业,我国的械化生产技术距离大规模投入使用尚有一定距离[4]。

1.4.2 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虽然我国食用菌机械化生产起步较晚,但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目前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瓶栽装备的性能及自动化程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也在袋栽食用菌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我国食用菌袋栽生产自动化技术与环境控制技术的水平[5]。中国食用菌行业的科学家与国外专家及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 食用菌行业发展策略优化

2.1 完善行业法律政策

2.1.1 加强菌种认定和品种权保护

国家可以鼓励食用菌生产者主动对新品种进行申报,并成立专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新研发出的菌种进行认定,经认定成功的菌种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禁止未经授权的生产者擅自使用。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菌种信息库,将市场上所有流通的食用菌菌种收录到库中,并公开查询渠道,这些均可避免菌种管理混乱。

2.1.2 完善菌种市场销售管理

为避免菌种市场3个等级菌种同时销售的混乱场景,政府部门应明确菌种厂和生产者的责任,禁止菌种厂将一二级菌种销售给以栽培种为主的生产者,禁止不具备母种和原种培育条件的生产者向菌种厂购进一二级菌种。与此同时,建立菌种和食用菌产品溯源体系,明确食用菌的来源和去向,当出现质量问题时,通过追溯源头明确责任,避免推诿塞责现象的出现。

2.2 加大行业财政投入

2.2.1 加大对菌农的补贴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菌农的补贴力度,可以采取2种形式:①现金补贴。通过直接增加菌农的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对于生产成果突出或在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的菌农再额外给予现金奖励。②生产资料补贴。通过为菌农提供先进的菌种、菌包、设备和厂房等生产资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菌农的生产效率。

2.2.2 以税收优惠刺激国际贸易

政府应加大对食用菌行业国际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出口食用菌产品实行退税,对进口先进食用菌菌种及生产资料实行税额抵扣。与此同时减免食用菌国际贸易业务在国内流通环节的部分增值税,以此来鼓励国内生产企业提高产量,积极拓展国际贸易业务,通过出口规模的持续提升拉动食用菌行业出口外汇收入的不断增长。

2.3 加强产品文化建设

2.3.1 普及食品安全意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用菌供给侧的食品安全检测,记录每一环节的食品安全数据,当发生安全事故时通过溯源体系快速准确追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用完善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打造地方食用菌安全文化。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并主动接受权威机构的安全检测,为通过检测的产品打上安全标识。与此同时,还应主动向消费者普及食用菌相关安全知识,让食用菌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得到提升。

2.3.2 打造品牌文化内涵

企业应重视品牌文化打造,让品牌文化成为产品的重要竞争力。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上涨的文化诉求,企业首先应从产品包装入手,可以通过在产品包装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增加产品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借助社交新媒体进行品牌文化宣传,利用品牌故事打动消费者,在满足消费者精神诉求的同时形成品牌粘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4 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2.4.1 提高生产机械化程度

政府应主动牵头,将我国食用菌行业大量小规模散户组织起来,形成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工厂,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代替过去零散的生产方式。提高袋栽和瓶栽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水平,在国内机械化设备实现量产并投入使用前,增加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提高生产机械化程度。

2.4.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食用菌生产、流通技术的研发升级,鼓励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探索新技术,为相关企业的科研创新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对取得重要突破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主动与国外先进企业交流学习,共同探讨行业前沿技术。

3 结语

基于PEST分析视角探讨了中国食用菌行业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4个方面的现状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在政治上完善行业法律政策,加强菌种认定和品种权保护以及完善菌种市场销售管理;在经济上加大行业财政投入,以税收优惠刺激国际贸易以及加大对菌农的补贴力度;在文化上加强产品文化建设,普及食品安全意识以及打造品牌文化内涵;在技术上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机械化程度以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机械化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