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河冲洪积细土平原区渠道淤积问题浅析及治理建议
2021-03-05杨军田
杨军田
(石河子市吉泰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1 淤积危害
根据调查研究,渠道淤积是个普遍问题,淤积危害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研究成果和工程治理案例比较多。本次调查根据工作区渠道淤积特点,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及工程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工作区渠道的淤积危害特征,详述如下:(1)淤积影响渠道正常通水和渠道运行安全。总干渠和干渠输水流量大,工程重要性强,淤积严重影响了渠道有效通水;过渡淤积形成堰塞,具有溃堤隐患,严重时发生漫堤和溃堤事故。(2)渠道清淤工作复杂,成本高。总干渠和干渠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清淤治理,支渠普遍隔年清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渠道维护和管理费用较高。(3)淤泥物占据耕地空间,造成堆积负担。在清淤过程中,淤积物多堆积在渠堤两岸顶部,随着两岸堆积物增高增大,堆积物逐渐挤压抢占耕地,对临近渠道耕地造成影响,且堆积负担越来越大,抢占耕地问题越来越严重。(4)淤积物破坏环境,形成恶性循环,淤泥物清除后,多散乱堆积于渠道两侧,在大风天气的影响下,形成沙尘暴,污染周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这个问题在工作区所在的南疆地区尤其明显。
2 淤积及淤积物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工作区渠道自冲冲淤能力较差,淤积现象总体表现为:(1)渠道流量由大到小淤积厚度由厚变薄,一般总干渠和干渠年淤积速率达0.5~1.2 m/年,最大厚度可达1.5 m/年,支渠淤积厚度一般为0.3~0.5 m/年,局部超过1.0 m/年;(2)总干渠和干渠一般呈现上部段落淤积较弱,中间段淤积最强,尾部段次之,支渠则呈现为上部段最强,中间段次之,尾部段较弱。
工作区渠道淤积属于悬移质淤积,淤积物沉积韵律比较明显。从上游到下游淤积物粒径逐渐减小,颗粒逐渐变细,上游粒径多以砂粒为主,下游则逐渐为粉粒和粘粒。从上游至下游淤积物成分由中粗砂逐渐过渡为粉土和黏土。岩性上游为级配不良砂,中游为粉土质砂和含细粒土砂,下游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黏土。
3 淤积原因
依据阿克苏河水文资料、工作区测绘资料与现场勘测数据,结合前人工作经验,项目组认为造成工作区渠道淤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水源泥砂含量高
工作区渠道水源为阿克苏河及其分支老大河,属于多泥砂性河流。河流洪水季节水中泥砂含量很大,河水泥砂为造成渠道淤积物质的来源。
根据水文站的资料,阿克苏河年际径流变化大,年内径流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具有高山雪融水补给的典型特征:产流最主要月份为6~8 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个别年份可达80%;产流次要月份为9~11 月,径流量占全年的15%~30%;3~5月份一般产流较少,占全年的比重不大;产流最少月份为12~2月,径流量很少。
据阿克苏河水文站多年泥砂测验资料统计,工作区河流泥砂含量的年内变化明显,河水汛期大,枯水期小[1]。泥砂含量最大月一般发生在8月,平均含沙量4.06 kg/m3;最小月多发生在1 月,平均含沙量为0.12 kg/m3。
结合引水资料发现,工作区灌溉引水期和河流泥砂高峰期基本重合,灌溉期多是当年2~3 月和6~7 月,河水洪水期基本是6~7 月。推定水源含砂量大是渠道淤积问题突出的物料因素。
3.2 工作区地形坡降小
根据测绘资料,阿克苏河西大桥处高程1 078 m,三河汇合口处高程1 021 m,该段河流长108 km,河段平均坡降0.5‰。工作区地形尤其平缓,渠道沿线地形坡降只有0.34‰~0.15‰,总体坡降更小。地形平缓是淤积问题严重的地形因素。
3.3 渠道断面形式不规整
工作区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0.62 m,由于冻胀、盐渍土腐蚀破坏及其他原因,渠道边坡预制砼板变形较严重。渠道断面形式多为矩形或梯形,属于输水冲砂能力不足断面。断面不规整,使渠道糙率增大,降低了渠水的流速。糙率增大是渠道淤积的断面因素。
4 治理措施
根据分析总结造成渠道形成淤积的主要因素有:水源泥砂含量大、地形坡降小和渠道断面形式不完整,建议工作区渠道工程维护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4.1 降低水源含砂量,根据实际情况引水冲淤
阿克苏河水源含砂量大是工作区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渠道淤积,建议增设沉砂池、沉沙渠和冲沙闸。据调查,阿克苏河干流上游正在新建水库,水库修建后,下泄水泥沙含量会大幅减小,对降低渠道淤积会有好处。总干渠或干渠在条件许可的地段或渠段,设立沉沙池或沉沙渠,进一步降低渠水水源的含砂量,永久消除或减弱淤积问题。结合生态水补给增设冲沙闸,进一步减少渠道网络中的淤积物。
4.2 改善渠道纵坡比
改善渠系系统,通畅运行渠道,提高通水能力。结合工作区灌排需求,进行渠系系统详细规划。进行渠道工程改造时,渠道网络进行科学调节,增加渠道纵向坡比,提高渠道的输水与冲砂功能,降低渠道淤积。
4.3 合理控制渠道渗漏与糙率
渠道防渗衬砌,可以有效防止渗漏,并能对粗率进行合理控制。渠道防渗衬砌旨在提高水体的流动速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体损失,减少渗漏量。为有效改善衬砌渠道的效果,最好可以对渠道进行全断面衬砌,减少渠道的阻力,提高输水与输砂能力。
据相关试验,圆弧断面和U型断面的渠道可以大大提高水流速度和输砂能力,建议在输水能力满足灌溉需要的前提下,建议采用圆弧断面和U型断面。
4.4 合理调度渠道水体和砂体
渠水流动输送对淤积清理有非常大的作用,重视水体与砂体的调度,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引水,尽量采用规模大、统一而集中的引水方式,控制引水长,减少细水漫流引水方式。汛期水体中会含有较多的泥砂,建议洪水通过沉砂池或沉淀池降低泥砂量和其他物质,保证取水输水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避开汛期所造成的淤积影响。
5 结论及建议
根据在工作区现场勘测调查淤积危害、淤积现象与淤积物组成,找出了淤积问题严重是由于水中悬移质泥砂含量较高、地形坡降较小和渠道断面形式不利冲砂,提出设立沉砂池或沉沙渠、渠道断面形式改造等治理淤积措施与建议,为工作区渠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减少淤积问题,保证渠道顺利通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