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道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
2021-03-05杨波
杨波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0 引言
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开发建设对我国自然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尤其对区域的地形地貌产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同时产生了比较多的地质灾害,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性。岩土工程是道路、市政工程、房建等各类项目施工期间开挖岩土的工程或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的工程,在开挖或加固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我国必须重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保证我国的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得到平衡发展。
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
1.1 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是岩土工程中最普遍的地质现象,即受到一些自然因素或人为影响,使斜坡岩土的表面结构因为外力产生了变换,从而导致岩体出现规模滑落的情况。滑坡这种地质灾害的出现,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形成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比较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方面例如遇到特大强降雨冲刷、积雪融化、地表水对坡体的冲刷以及地震等原因,而人为方面可能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坡脚或堆填加载等破坏了植被或减少了森林面积导致水土流失,或者工厂蓄水排水导致滑坡。滑坡主要发生了暴雨多发地带,山区工程的边坡以及地震带、断裂带等不稳定地带[1]。
1.2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
地面变形是指地面岩土体在一些外力因素下可能出现的地面沉降、塌陷和出现裂缝等地质现象,造成地面变形地质灾害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人们对于煤炭、黄金等这些地下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施工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的地面塌陷;第二,人们对于地下水的使用毫无节制而过度抽取导致的地面沉降;第三,地下结构不稳定导致的表面岩溶活动而形成地面变形地质灾害[2]。地面变形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城镇、工厂、矿区、铁路、公路沿线等地带,对我国工程设施、城乡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
1.3 崩塌地质灾害
崩塌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岩土体出现可能的裂缝分割,而使岩土下面突然失去平衡性,导致岩土体出现可能的塌陷、翻滚、堆积等现象[3]。在山区道路出现崩塌地质灾害,不仅给行车、行人安全带来威胁,而且也会影响人们日常出行。引起崩塌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开矿炸山引起的地面震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坡体过度开挖;渣填土的堆放和弃置等等。崩塌地质灾害的出现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需要重视崩塌地质灾害,加强对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
1.4 泥石流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由于暴雨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山体中引发滑坡的过程中,形成了伴随着大量泥沙石块等固液混合的颗粒洪流。泥石流破坏力巨大,对交通设施或者村庄的破坏比较严重,也非常具有突发性,一般让人们猝不及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泥石流多半出现了高原冰川区或半干旱地区,造成泥石流的原因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造成坡体植被覆盖率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坡体的挖掘方案够不够科学;施工后的渣土和石子等乱堆乱放没有合理的固定方式[4]。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重视滑坡以及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实际的滑坡或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施工部门在施工前首先要对整体的山体或其他地形进行整体上的勘察,掌握山体的实际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工程因素导致的滑坡或崩塌地质灾害现象。如果在施工前的勘察过程中发现了山体存在断裂现象,则需要对断裂部位进行加固的预防工作,加固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拉展铁丝网,也可以浇灌水泥。如果山体断裂程度较大且用以上两种加固方式作用不大时,施工人员可以先及时疏散周边的居民,采用爆破方式将地质灾害控制到最小。另外,在勘察工作进行到山脚时,对于河流流经的地方更要仔细谨慎,查验河流对山体的侵蚀的程度,并根据实际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工程预估,以确定施工建设是否具有可实施性[5]。
2.2 加强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破坏性和突发性相对比较大,因此在泥石流的地质灾害中,要坚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泥石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损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山石的总体型态,做好勘察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加固工作,使山体支撑功能发挥到最优。不可将渣土等废弃物防治到山体较高的位置,而对于山体比较脆弱的部分也要做好充分的防治工作,例如,使用铁丝网进行防护或者水泥浇筑填充等方式进行固定,以免在强降雨季节出现泥石流。最后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泥石流预防工作,定期开展预防监测工作,尤其对于人为诱发的活动制止工作需要格外重视起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6]。
2.3 加强地面塌陷防治
由于人们过度开发地下资源或者城市过多建设地铁的行为导致地下出现许多空洞,使一些地面变得非常脆弱出现塌陷现象,空洞问题需要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否则塌陷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一定要考虑空洞问题,就要保证施工期间的地下支撑工作落实到位,整个工程设计都要符合工程标准,加强支撑工作的稳定性,预防地面出现塌陷现象。对于已经存在的空洞,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及时对空洞进行处理,使用合理的填充材料对空洞进行填埋补缺,以免出现地面塌陷对人们的财产及生命造成损失。对于由地下水过度开采所形成的空洞,也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在离地面较近的空洞处进行适当的掩埋和补充,而对于空洞较深的部分,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塌陷预防措施,使地面塌陷防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7]。
2.4 其他防治
岩土地质灾害类型较多,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也可以采用其他防治措施进行全方位的实施防治技术工作。
第一,工程防治技术。工程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一般可以起到很好防治作用。在工程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岩土体自身优势和价值,在对实地进行全方位的勘察并掌握准确的岩土资料后,设计科学的防治工程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防治发挥出最佳优势并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山体滑坡防治工作上,可以采用地表排水工程的措施降低山体滑坡的发生率,而对于其他地质灾害,提前的勘察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在掌握准确的地质灾害资料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中。
第二,避让防治技术。避让防治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一项高效可行的防治手段,其主要有雨天避让和搬迁避让两种避让方式。雨天避让要尽可能重视雨季高发期带来的灾难,并需要有关部门将居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避免暴雨等这种自然灾害为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搬迁避让主要是对于雨天避让可能无法解决的地质灾害问题,需要有组织地对当地的居民进行搬迁,当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将搬迁避让实施到位。
第三,生物防治技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话,需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式比较贴近自然,在防治地质灾害的过程中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过见效慢,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增加岩土表面的绿色植被面积或者科学规划农牧区以及退耕还林等方式来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8]。生物防治工作也需要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生物防治方案,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降到最小范围。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开展小流域的生物防治工作,提升岩土植被覆盖面积,降低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形式较多,发生率也在逐渐提高,不仅影响着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十分有必要。我国应该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提高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认识,尤其对于防治地质灾害的知识应该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相关技能水平,创新防治技术,更好地采用新兴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率降到最低,使我国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