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坑切梢小蠹在胶东半岛地区危害调查与分析
2021-03-05蒋丽雅刘伟李娜赵锐于萌
蒋丽雅,刘伟,李娜,赵锐,于萌
(1.山东瑞达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是一种危害松属树种的世界性蛀干害虫,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林业危害性害虫。在我国,纵坑切梢小蠹危害松属20 余个树种。在西南地区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高山松(Pinus densata) 等;在东北地区主要危害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华东地区主要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2002 年,岚山检疫检验局首次报道在山东境内发现纵坑切梢小蠹,2021 年,笔者在威海市昆嵛山试验区开展松材线虫病绿色药剂防治试验相关调查时,在林区也发现纵坑切梢小蠹,正在危害赤松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且部分区域危害严重。
1 调查方法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昆嵛山区域,用高枝剪、果枝剪等工具对有受害特征的枯黄变色松梢进行采样;观察受害枝梢害虫危害状。利用体式显微镜对从受害松梢中采集的昆虫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样本背面、腹面、侧面及鉴定特征进行拍照分析。选取3.33 hm区域,共调查128 株松树,对该区域内虫株率及受害梢率进行调查。
2 鉴定与分析
2.1 形态学鉴定
经形态鉴定后确定,该害虫为纵坑切梢小蠹。该虫体长3.4~5.0 mm,头部、前胸背板黑色,鞘翅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强光泽;额部略隆起,额心有点状凹陷;额面中隆线起自口上片,止于额心凹点,突起显著,突起的高低在不同个体中有差异;额部底面平滑光亮,额面刻点原型,分布疏散;点心生短茸毛,倾向额顶,口上片边缘的额毛长密下垂。前胸背板的长度与背板基部宽度比为0.8。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6 倍,为两翅合宽的1.8 倍。刻点沟凹陷,沟内刻点圆大,点心无毛;沟间部宽阔,翅基部沟间部生有横向隆递,起伏显著,以后渐平,出现刻点,点小有如针尖锥刺的痕迹,分布疏散,各沟间部横排1~2 枚;翅中部以后沟间部出现小颗粒,从此向后,排成纵列;沟间部的刻点中心生短毛,微小清晰,贴伏于翅面上,短毛起自横向隆堤之后,继续到翅端,但不显著;沟间部的小粒后面伴生刚毛,挺直竖立,像小粒一样,从翅中部起至翅端止排成等距纵列。斜面第2 沟间部凹陷,其表面平坦,只有小点,没有颗粒和竖毛。
主要特征:鞘翅沟间部的刻点较稀疏;自翅中部起各沟间部有一列竖毛;鞘翅斜面第2 沟间部凹陷,其表面平坦,没有颗粒和竖毛。
2.2 危害情况分析
图1 小蠹形态特征
调查5 个区域,每区域面积为0.66 hm,共计3.33 hm。结果显示,纵坑切梢小蠹的整体虫株率和受害梢率均为50%,严重区域虫株率达80%,受害梢率达78%,具体见表1。受害树种主要为赤松、黑松等,幼树及成年植株均受危害。调查时发现,成虫蛀食松枝梢头,自距梢头5~20 cm 处垂直打一圆孔蛀入髓部,蛀入孔周围形成一突起蜡质孔,成虫在枝梢髓部自下而上蛀食。成虫蛀入期间,梢头松针开始变黄失绿,完全干枯的梢头存在上下两个圆形孔洞,表明此时害虫已经转移,且松梢髓心呈中空。此外,每株树有多处松枝梢头存在不同程度受害,且同一梢头不同位置可同时蛀入多头成虫。虫情严重松林区域内,其直径范围为0.5~1.0 cm 的枝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大量的松枝梢头针叶变色、干枯死亡,松树林分受到严重破坏。
表1 纵坑切梢小蠹危害情况调查
3 讨论
图2 纵坑切梢小蠹危害情况
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蛀干害虫,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对多种松树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旦大面积发生,不但会引起松树树势衰弱,甚至会导致受害树木死亡,对当地的松林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胶东半岛地区调查表明,该区域纵坑切梢小蠹平均虫株率及平均受害梢率约50%,远高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林业和草原主要灾害种类及其分级中有关森林虫害钻蛀性害虫成灾标准(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受害株(梢)率20%以上)。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需要予以重视。
据文献记载,纵坑切梢小蠹为次期性害虫,多危害衰弱木。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对调查区域内的健康松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主要通过钻蛀健康树木的梢头,取食髓心进行危害,松树被害率极高,造成成片松林梢头枯萎干枯,该结果与有关研究一致,可初步判定调查时该虫可能处于补充营养阶段。
胶东半岛地区一些县区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可导致树势衰弱,引发松材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进一步危害;纵坑切梢小蠹在补充营养期危害造成的松树梢头枯黄变色,与松材线虫病罹病树早期出现的针叶不同程度变色外部症状有很大相似之处,对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及可疑罹病木判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增加了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难度。
胶东半岛地区海防林及水土保持林多种植黑松及赤松等耐盐碱植株,除面临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外,纵坑切梢小蠹同样可对松林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并可与多种松树病虫害协同为害。因此,研究其在胶东半岛地区内的生物学特征及发生规律,掌握其防治关键期,可为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致谢:纵坑切梢小蠹样本经安徽农业大学杨春材教授复核确认,在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