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与音乐研究

2021-03-04孙钰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象学表演者视域

孙钰

当今时代是一个交汇与融合并存、创新与保守并存的时代。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音乐研究更应该冲破“门第观念”,走向多学科交织与融合的春天。国内已经积累了非常多元的研究基础,涉及美学、心理学等方面。以技术现象学的角度来研究钢琴表演,目前还尚未多见。

一、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第一,钢琴表演与技术现象学的研究将人、技术、世界进行了整合,跳出以往分割性的研究阈限,从整体视域展现钢琴表演的主动选择与技术层面的多维度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音乐研究中,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已经光芒初绽,但所跨学科的研究范畴、所交叉研究的学科门类都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技术现象学的角度对钢琴表演进行研究仍然处于“垦荒”的状态。

第二,钢琴表演与技术现象学的研究跳出仅从音乐本身维度进行研究的模式,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题的论域,从哲学现象学视域展开更宽泛的视野和对问题的深入探求,并从表演主体的意识世界和技术世界的多重关系入手,将问题的探求引向深入,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技术现象学浅层次的理解是,借由技术这一认知手段,对世界进行认识。深层次的理解是,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海德格尔的工具论为契机,融合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等多种理论构建的以技术为主要认知手段的现象学,代表人物是唐·伊德。伊德技术现象学是在采百家所长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中吸收了“意向性”理论,从海德格尔技术工具论中吸收“技术的存在方式”与“上手状态”,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中吸收“身体多重维度”的理论,在保罗·利科尔语言诠释学中吸收了“物质性诠释”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唐·伊德特色的技术现象学理论。

第三,通过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方法的融合,采用看得见的技术工具的物性分析来表现钢琴表演主题展演背后看不见的意义,并以看不见的精神文化来影响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它不仅是表演主体跟音乐创作者之间的双向关系,也不仅是加入钢琴之“物”的三者互动关系,抑或是加入观众的四级关系,而是建立一种“天地神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总体性关系。其从更深层面展示文化的力量所在,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跨学科研究态势

钢琴表演本就是人和技术产生交互关系的艺术活动。人们可以融合技术现象学的理论,对钢琴表演中的表演者进行“全人”研究。其间可以对表演者所具有的物质性身体、文化性身体、技术性身体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与探究,分析不同表演者演奏相同作品时产生差异性的内在与外在原因,以“回到事情本身”为探究路径,追溯音乐最真实的表现方式。

国内针对钢琴表演的研究已经展现了多维度发展趋势,从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多学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面发展。通过国内可查阅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国内的研究趋势正在产生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变化

伊德的技术现象学理论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他认为人有三种身体(物质性身体、文化性身体、技术性身体),二是他认为人与技术之间存在四種交互关系(具身、它异、诠释、背景关系)。这两部分理论不仅构成了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也为钢琴表演研究视域的再拓宽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基础。

三、以技术之物解读艺术之思

以技术现象学为方法论的形式对钢琴表演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宏观地认识音乐,对钢琴表演的研究不再是“管中窥豹”。拓宽钢琴表演研究的既有范式,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创新,也是为了以更立体、更全面、更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表演、探究音乐表演的意义。

表演主体的“三种身体”包括物质性身体、文化性身体、技术性身体。在梳理国内文献的过程中,诸多文献对表演者身体的分析还停留在单一性“身体”表面分析阶段,本文分析钢琴表演主体具有的三种身体,即物质性身体之肉身、文化性身体之精神、技术性身体之表现。表演主体的音乐展现首先是透过肉身,其次经由精神的指引,最后表现在身体的外在肢体方面。

(一)具身关系

一是钢琴表演主体在表演活动中与钢琴之“物”之间是如何展现“工具透明性”的。二是钢琴表演者又是如何借助钢琴之“物”展现作为人的不同“身体”表现的。

(二)诠释关系

在钢琴表演活动中,表演主体、作品以及作品创作者三者之间建立一个新的视域,即“视域融合”。这一新的视域并不是以三者之间的某一个视域为主,而是一个全新的视域。在这个新的视域中,钢琴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这既是诠释作品,又是对作品创作者的诠释。而作品创作者以回望的姿态借助作品来到了“现在”,因此,作品是表演主体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媒介。

(三)他异关系

钢琴之“物”、音乐作品在“他异关系”中不再是技术工具,而是一个相对于“我”存在的个体是“我”的“玩伴”,在整个表演活动中,与“我”存在层层关系的互动。在整个互动关系中,“我”的“玩伴”具有人的“意向性”,具有异于“我”的“个性”。“他异关系”是整个钢琴表演活动中所有要素表现最为独立的一个环节。而这种互动性也从另一个维度对钢琴表演主体以刺激,从而产生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

(四)背景关系

它的存在是一种“场域性”的表现,钢琴之“物”、音乐作品都是作为钢琴表演者存在的场域,这一场域的存在也正是为了凸显钢琴表演者的表演价值,没有了这个“场域”,表演主体的存在亦是没有价值。而在“场域”的表演主体、钢琴、作品与脱离“场域”的三者展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整个表演活动之所以存在,正是构建在表演主体、钢琴之“物”、作品三要素产生“交互关系”的基础上。

四、结语

本文以技术现象学理论为基础,阐释钢琴表演活动的跨越,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两者共通的人——技术关系,构建起两者之间互通的桥梁。其间阐释钢琴表演主体在表演活动中与技术形成的多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从钢琴演奏主体作为问题的切入,在演奏者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诠释中找到其核心的“事情本身”,呈现演奏者之所以产生不同演奏效果的原因。

当前,人们可以将钢琴表演整体活动三要素中的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技术现象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与内在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探讨钢琴表演者在表演活动过程中带给人们的启示。对人的精神之本质、意向性内涵及其人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深入探讨已成为有关研究的重中之重。

(嘉应学院)

基金项目:嘉应学院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具身:钢琴表演主体与技术的生成与呈现”(2018SKY01)。

猜你喜欢

现象学表演者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妙猜两数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