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钓鱼城》剧本创作及音乐特征探析

2021-03-04武倩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钓鱼歌剧

武倩

《钓鱼城》是一部得到社会公认的原创佳作,靠着其精良的制作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和热爱,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忘、深刻的剧场体验,还获得不少同行的尊敬與赞赏,是值得深入探析的优秀作品。《钓鱼城》中包含的剧本创作思路与音乐特征为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从历史文化情怀和歌剧专业视角下对《钓鱼城》剧本的创作动机与音乐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该剧本在文学和歌剧音乐方面的出色表现,供业界同行和学习者深思与学习,为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一、《钓鱼城》剧本的创作分析

(一)剧本创作动机与思想的分析

《钓鱼城》中的剧本主题为人性的弘扬,宣扬了反对战争的理念,由此可见此剧本的创作动机主要围绕战争题材,突显出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下面对《钓鱼城》一剧进行剧本创作动机和思想分析。

1.凸显人性

歌剧《钓鱼城》围绕南宋战争进行剧本创作,但剧情中并没有将此次战争作为剧情的主要内容去烘托英雄,而是巧妙地用惨烈的战争来表现人性、歌颂人性。

2.人物形象的塑造

爱情在歌剧中是一个永恒话题,但这个话题并没有出现在歌剧《钓鱼城》中。《钓鱼城》采用虚化和朦胧的手段来展示爱情这一话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情”,但是更突显出了“义”,这为人物赋予了更鲜明的形象,给予观看者更多的情感表达与想象空间。

3.情节

传统的歌剧是用幕和场来划分剧情内容的。《钓鱼城》却选择类似文学作品的序和上下半场来划分戏剧结构,这样能够赋予戏剧情节更强的集中性。从整体上来看,歌剧《钓鱼城》有着较强的整体感,进一步加强了戏剧表现力。

(二)将真实历史事件作为剧情依据

《钓鱼城》在剧情方面基本将真实历史事件作为剧本依据,将忽必烈率军攻打钓鱼城的历史事件作为剧情主线,主要围绕攻城人物与守城人物之间的纠葛和冲突,从中突显出事件中人物的丑与善、悲与喜。这一剧情主要反映了在战争与和平中人性的友善和大爱。

(三)剧本创作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视角

《钓鱼城》的剧本创作在故事框架与人物阵营等方面都遵循了史实,把历史战争历程同重要人物丰富地体现出来,并且通过巧妙取材,将传奇的战衣故事增添到剧情中,为剧本增添了真实感,从而丰富了剧情的色彩。实际上,《钓鱼城》的剧本设计并不是简单照搬历史故事,而是选择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戏剧编排的规律,对史实故事和战中主要人物展开艺术改编,更深刻地突出歌剧的艺术主旨。《钓鱼城》在剧本的创作方面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战争场面上,而是选择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利用战争这一背景凸显出丰富的人物关系,然后利用剧情对比与冲突的手法,展现人物在战争背景下面对战争与和平,面对爱恨生死等问题时思想上的斗争,赋予《钓鱼城》更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在《钓鱼城》剧作中,有许多值得称赞之处,而最值得学习和尊重的便是此剧作展现出的人文情怀与历史视角。

(四)剧本文学和歌剧音乐的合作与交融

《钓鱼城》中呈现出文学和歌剧音乐的合作与交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剧本创作融入强烈的音乐构思;其次,利用歌剧音乐的形式起到渲染情景和刻画人物的作用,很好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钓鱼城》作为歌剧剧本,剧本编排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在人物关系网络的架设与人物的设定方面,为全剧赋予了更强的戏剧能量;第二,将剧情情景的需求作为依据,利用音乐手法做好特定段落的文学性标示,这给未来的歌剧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启发和灵感。

《钓鱼城》由冯柏铭创作,冯柏铭作为一名具有深厚音乐文化功底、丰富戏曲创作经验的剧作家,在创作《钓鱼城》时,和其他经典作品一样,创作者在追求戏剧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同歌剧音乐的合作与交融。这样一来,《钓鱼城》在剧本创设方面对抒情场面与世事场面的区分都有着清楚的标注,使得各个场面的承接和转换都能够十分清晰。为了更好地表达剧中戏剧场景的特点,剧作家便根据创作初衷和剧情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体裁与形式,并选择适合的唱段位置来设置场景,处处可见剧作家的用心。

二、歌剧《钓鱼城》的音乐特征

(一)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

《钓鱼城》的作曲融入了许多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元素,实现了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的继承与弘扬。这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演唱和演奏方面,在戏剧情节与角色情感纠葛等方面都将歌剧的多种要素充分地融合起来,并利用动机展示和再现等技术手法来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比如,利用《满江红》的主题塑造了王立忠君、保民的观念与核心情感,还用了一个原创的抒情主体来表达对爱民的悲悯情怀。除此之外,还灵活运用许多地方素材,凸显出地域与民族的特点。比如,将四川民歌的声调穿插到合唱中;将蒙族民歌的典型调式与唱法穿插到蒙古士兵的合唱中。不论是四川民歌还是蒙古民歌,都能够唤起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回归愿望。

(二)发挥出合唱的音乐表现力

歌剧通过合唱能够更丰富、广泛地展现自身特点,合唱作为一项集体声乐的演唱方式,对各声部的音色和整齐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钓鱼城》中,合唱的表现力主要寄托在声乐音响的发挥上,而合唱中所具有的立体性效果与多层次效果能够赋予合唱内容更强的鲜明与力度。合唱与乐队在剧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整齐、有力、和谐的合唱声音呈现出和声立体效果。在导演与指挥的协调之下,独唱、合唱与重唱以及乐队得到了较好的配合,呈现出团队的整体意志。并且,无论是本团的主要演员还是外请演员,都能够做到语言清晰、表演得当。在这部剧中,观众在合唱中能够听出群体内心的诉求,剧情在合唱音乐中发展,营造了相应的剧情气氛,这是重要的表达要素,赋予歌剧更强的音乐表现力。

(三)创新与多因素的协调融合

歌剧的可听性与歌唱性是中国观众所需要和喜爱的,《钓鱼城》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对西方歌剧形式进行进一步创造,将多种因素进行协调融合,利用丰富的音乐表达形式赋予音乐更强的张力。而作曲家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歌剧的固有形式,让音乐贯穿主题的发展,赋予音乐更强的戏剧性表达。利用合唱的形式来推动情绪的发展是一种歌剧创新,并且在音乐的表现方面也有着一个大风格的统一。除此之外,借鉴西方音乐的配器和和声技术,突破了传统中国歌剧的单一调性与和声,体现出多声音乐的交响性与连贯性,仅仅依靠音乐行为便能够展示出戏剧性与史诗性,能够紧扣观众的心弦,引发观众深层次的体味和思考。在《钓鱼城》中,众多音乐因素都得到协调融合,使音乐形式与戏剧结构得到高度统一。

三、结语

《钓鱼城》在中国民族歌剧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从这部作品中也能看出中国民族歌剧的提升,对西洋歌剧表现手法的借鉴,但同时也传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从时代角度来看,这一歌剧作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有着时代的具体内容与积极意义,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从艺术角度来看,不论歌剧形式采取哪种艺术方式,都要以观众的喜好和需要作为依据,争取艺术的永恒性。从表现形式来看,我国歌剧的主要表现形式要将中华民族特色作为根本,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前进。从创作角度来看,它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与新意,是重庆歌剧乃至中国歌剧的一项重要突破。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级项目“重庆当代歌剧艺术创演研究”(CRKYS202016)。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钓鱼歌剧
走进歌剧厅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钓鱼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