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地区18 家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2021-03-04蒋兴法陈先勇
蒋兴法,陈先勇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全技术中心,贵州 贵阳550081)
煤炭作为贵州10 大产业之一,在贵州省能源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煤矿也是职业病危害特别严重的行业。2019 年贵州全省煤矿生产矿井大约450 家,黔西南州生产矿井大约50 家。煤炭也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黔西南地区煤矿采掘主要以炮采炮掘为主,随着机械化改造的进行,机械化作业时采掘工作面产尘量比人工采煤大, 是煤矿井下防尘的关键[1]。做好煤矿企业的职业并危害检测及职业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2]。贵州省近几年加强了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监察力度,煤矿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测工作开展积极,通过近2 年来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展的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地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大体情况。为监管部门对的监督管理和煤矿企业防治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资料与评价方法
分析资料来源为2018—2019 年该地区委托我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的煤矿企业调查资料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资料。
评价方法如下:
1)现场调查依据及质量控制。现场职业卫生调查采用受控表格《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情况调查表》,依据WS/T 771—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劳动定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防护设施、管理制度等情况[3]。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现场检测/采样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进行采样,粉尘检测依据GBZ/T 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系列标准[4]。化学有害因素SO2、氮氧化物、H2S 按照GBZ/T 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检测,CO 按照GBZ/T300.37—201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CO 和CO2》检测,噪声和振动按照GBZ/T 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对照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及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大于或等于接触限值则判定为超标[5-6]。检测人员均通过培训考核或取得煤矿职业病危害检测资格证书,所用检测、采样、检验仪器均通过计量部门校准/检定且在有效期内。调查和检测全过程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关质量控制过程开展。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结果与讨论
2.1 煤矿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根据检测评价单元的划分,将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分为井下系统和地面系统,其中井下系统包括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运输系统和井下辅助系统(通风、安全、瓦斯、防水、机修等),地面系统主要包括地面储煤场和地面辅助系统(提升、通风、压风、机修、瓦斯排放等)。主要生产工艺情况:炮采工艺:打眼→放炮→出煤→运输→支护;综采工艺:采煤→移架→运输→支护;炮掘工艺:打眼→放炮→出煤/矸→运输→支护;综掘工艺:掘进→出煤→运输→临时支护→永久支护。运输系统包括刮板和胶带运输。井下辅助系统主要包括通风、防水、防突、安全、瓦斯检查等。地面储煤场主要包括原煤装载和运输。地面辅助系统主要包括通风、压风、瓦斯抽放、提升、供电和机修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总体情况
对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粉尘和化学毒物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噪声采用8 h 等效声级(LEX.8h),手传振动采用4 h 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hw)eq(4)作为判定结果。粉尘检测724 个点涵盖423 个岗位,其中总尘岗位合格率84.7%,呼尘岗位合格率85.3%,噪声检测1 124 个点涵盖511 个岗位,合格率为86.8%,手传振动检测138 人/次,涵盖28 个岗位,合格率为0,SO2、硫化氢、氮氧化物、CO 合格率均为100%。总尘和呼尘岗位合格率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尘相关系数χ2=41.93,概率P<0.01,呼尘相关系数χ2=8.42,概率P<0.01)且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5.48,P<0.05),噪声岗位合格率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χ2=5.44,P<0.05),手传振动岗位合格率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传振动χ2=230.59,P<0.01),化学毒物岗位全部合格与总体岗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学毒物χ2=32.61,P<0.01),粉尘和化学毒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60.81,P<0.0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Table 1 Detection results of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2.3 采掘工作面岗位粉尘检测结果
对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粉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煤工作面粉尘检测78 个岗位,合格率66.7%,掘进工作面检测96 个岗位,合格率72.9%,采掘工作面岗位粉尘合格率和总体粉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5),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岗位粉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采掘工作面粉尘检测的5 个重点岗位,总体合格率82.0%。打眼工粉尘合格率66.7%,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粉尘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采掘机司机粉尘合格率为0,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粉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P<0.01);刮板机司机岗位粉尘合格率为92.1%,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粉尘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带式运输机司机岗位粉尘合格率为91.2%,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粉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攉煤工岗位粉尘合格率为85.7%,与采掘工作面总体总体岗位粉尘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采掘工作面不同岗位粉尘检测结果见表2。
2.4 采掘工作面噪声检测结果
采掘工作面噪声检测结果,采煤工作面78 个岗位,合格率57.7%,与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1)。掘进工作面96 个岗位合格率56.2%,与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1)。工作面噪声检测结果见表3。
采掘工作面噪声检测的5 个重点岗位,打眼工岗位噪声合格率27.9%,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P<0.01);采掘机司机噪声合格率为22.2%,岗位噪声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1);攉煤工岗位噪声合格率为83.3%,岗位噪声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 >0.05);刮板运输机司机岗位噪声合格率为88.9%,岗位噪声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0,P<0.01);带式运输机司机岗位噪声合格率为93.2%,岗位噪声与采掘工作面总体岗位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1)。采掘工作面不同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见表4。
2.5 采掘工作面主要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
手传振动检测炮采工作面和炮掘工作面打眼工共28 个,炮采工作面旷工人数20 人,实测人数7人,超标7 人,炮掘工作面旷工人数72 人,实测人数21 人,超标21 人,全部超标。
3 研究分析
通过汇总分析,总尘岗位合格率84.7%,呼尘岗位合格率85.3%,噪声岗位合格率为86.8%,手传振动岗位合格率为0,SO2、H2S、CO、氮氧化物合格率均为100%。说明该地区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手传振动,化学毒物危害较小。贵州省煤矿主要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和噪声,其余因子危害较小,噪声是煤矿井下作业比较突出的危害因素[7-8]。采煤工作面粉尘岗位合格率66.7%,掘进工作面岗位合格率72.9%,该地区煤矿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采掘工作面,且采煤工作面粉尘危害比掘进工作面粉尘危害严重。应加强采掘工作面,尤其是采煤工作面的粉尘治理。有的企业虽然配备各种防尘设备, 但是只在各种检查时开启, 平时处于停止状态,是粉尘超标的主要原因[9]。
18 个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检测的5 个重点岗位,总体合格率82.0%。打眼工粉尘合格率66.7%,采掘机司机粉尘合格率为0,刮板机司机岗位粉尘合格率为92.1%,带式输送机司机岗位粉尘合格率为91.2%,攉煤工85.7%,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严重的岗位为打眼工和采掘机司机。应加强打眼工、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岗位粉尘的治理和个人防护。
采煤工作面岗位噪声合格率57.7%,掘进工作面岗位噪声合格率56.2%。煤矿井下噪声广泛分布于采煤、掘进工作面,煤矿工人在井下接受噪声强度很大,且持续时间长[10]。打眼工岗位噪声合格率27.9%,采掘机司机岗位噪声合格率为22.2%,采掘工作面噪声危害严重的岗位为打眼工、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应加强对打眼工、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岗位噪声的治理和个人防。打眼工接触手传振动全部超标,打眼工手传振动危害严重。应该加强对打眼工手传振动危害的防护。建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安排交替轮换作业[11]。
4 结 语
该地区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手传振动。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采掘工作面的打眼工和采掘机司机。噪声危害严重的岗位为打眼工、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手传振动危害严重的岗位为打眼工。应加强采掘工作面,尤其是采煤工作面粉尘治理。应加强打眼工、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岗位粉尘的治理和个人防护。应加强对打眼工、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岗位噪声的治理和个人防,加强对打眼工手传振动危害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