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接送车辆需求调查和校园交通组织管理对策研究
2021-03-04洪荣卿
洪荣卿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0 引言
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交通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中小学生上下学的接送需求比例不断上升,也影响了周边居民出行的环境。深圳各中小学门口在上学、放学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此情况不仅会浪费家长和学生的时间,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出行。目前,深圳已经创建地下交通缓冲和疏导空间使此问题得到缓解,并且在新建学校中尝试,但是缺少系统调查研究。本文针对此问题,以深圳为例提出了理想化空间组织策略。
1 深圳中小学生的接送车辆需求
1.1 深圳中小学生就学区域现状
深圳义务教育中小学生的就读特点除了个别择校,大部分都是就近原则,缩短了学生的出行时间。学生居住地与学校驻地距离近,步行上下学比较方便。但是,由于学校门口有大量轿车接送学生,导致交通秩序差,校园周边环境比较混乱。虽然校园周边设置护学义工制度、注意避让、禁止鸣笛等标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涉及消防、交通、环境、治安、城管、工商等各职能执法部门管理手段仍以传统人管人、面对面为主要的执法手段,处罚效果有限。管理设施缺乏技术含量,各个执法部门的联动不足,从而使校园周边的环境比较差[1]。
1.2 深圳中小学生实际需求调查
针对深圳中小学校的交通问题,对学生上下学方式进行全面调查,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97 个深圳在校学生与家长样本。
1.2.1 上下学的出行方式
学生上下学的出行方式,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出行方式各有不同。小学、初中、高中的私家车接送程度分别为42.52%、27.85%、12.25%,学校门口交通拥堵情况为小学超过初中、高中。在出行比例方面,有50%初中生选择非机动车出行,比小学、高中学生要高。因此,学生在上下学过程中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初中生发生概率比较高[2]。
1.2.2 学生上下学的耗时
在学生上下学的耗时结构中,其中,小学生20%、初中生45%、高中生70%上下学交通出行耗时比较长。如何有效缩短学生的交通耗时,政府应当配备交通工具满足特殊人群交通需求,可以使用学校专用校级通勤车[3]。
1.2.3 家长对校车制度认可度
学生与家长对校车制度认可度,有1/3 的学生与家长对校车制度是赞同的,有1/5 的学生与家长持否定态度,有2/5 的学生与家长无所谓。无所谓态度主要是因为国内校车安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家长对现有校车制度持怀疑态度,所以必须创建合理、安全的校车制度。
1.2.4 公交站点的设置情况
公交站点的分布情况,有75% 的学生都能够在200m 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实现学生专属公交通勤车与小车停靠接送的设置。
2 校园交通组织的管理对策
2.1 缓冲区的设置
缓冲区主要包括利用场地空间、地下室设置两种。将缓冲空间设置到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能够实现人车分流。对于已经建成的学校,通过校园用地实现临时接送停车空间的设置,从而降低成本解决问题。一般校园内都会设置前广场、环道、硬地体育活动空间,要对场地条件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方案。使用环道实现停车空间的设置比较简单,假如建筑和用地局部有超过6m 的距离,就能够实现港湾式候车空间的设置,成本比较低,并且不会影响到周边空间。但是也有不足,此种串联式布局会使车辆存在交叉现象,降低效率。校园前广场硬地面积比较大,利用流线组织与管理配合实现接送空间的设置,但是会出现安全隐患[4]。
2.2 接送模式分析
因为学校场地四周为城市道路,主要为各功能体的过渡空间,比如交通广场、消防通道等。学校用地南北纵横分布,根据日照等因素设置各功能体的排布,满足两条轴线的空间规划原则。所以,南北向前后楼栋的间距在20m 以外,巨大体量间距会导致单方面轮廓无法构成有效功能关系和形体比例,所以要使用巨构形式构成南北连接。在进入学校之后,利用教学组团和生活组团间隙离开,降低干扰的同时还能够使用内部消防通道构成良好资源使用。
在对接送策略与校内空间布局关系确定之后,深化设计接送空间。在主入口北侧实现非机动车停车与等待区的设置,通过局部围墙创建校内外空间分离,机动车停车区通过道路和其他接送去创建隔离。在等候区实现后退道路的设置,避免影响到主入口的礼仪性,利用地面材质和连续屋顶构成围合式空间感受,片墙和柱廊与内外不同景观结合构成差异性实现引导,对等候过程进行弱化[5]。
等候区属于步行接送、非机动车、机动车的重叠区域,构成各个流线快捷还要重视非建筑物特点。所以,等候区形体概念为围墙延伸,内部顶面0.5m 宽,使家长能够驻留并且遮风挡雨。设计墙体不同形式的梯形空洞,构成不同功能,主要包括休息等待对接区、趣味观察区、学校活动展示区。
学校东侧与北侧为整体接送区域,为了避免接送占用学校内部资源,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合并使用学校内部北侧,单向流线避免和其他接送方式、学校内部流线交叉。非机动车接送和步行接送活动范围紧凑,和学校入口对接区临近。提高使用率,对等候区接送方式进行整合,对不同接送类型进行限定,保证有效接送[6]。
2.3 校园机动车停车管理
首先,实施一人一车一证,保证人和车的证件相符。科学控制通行证发放的数量,通行证发放对象为学校内部职工,一个职工家庭只能够办理一张车辆通行证。
其次,限制进入机动车。对进入的车辆实施准入制度,避免校外车辆进入到校园中。禁止出租车进入,校园内部利用工程措施限制通行路段和区域,比如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到核心教学区[7]。
然后,对收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机动车停放在校园中会占据校园通道和停放场地,并且占用校园空间资源。学校之外的车辆进入到校园要使用按时收费制度,降低校外车辆进入校园的概率,还能够使停车位周转次数得到增加,使停车位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最后,创建学校驾驶员协会。实现学校驾驶员协会的创建,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通行证年审把关拒绝向发生过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发放通行证,将驾驶员协会在学校交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2.4 创建校园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现代校园停车管理大部分都是依靠手工实现,但是车辆出入数据统计、车辆进出秩序、停车时长控制、停车位引导等问题利用人工管理方法无法解决,所以要求为校园设计智能化、信息化停车场,为车主创建便捷、安全的停车场环境,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打造环保化、高效化、节能化的停车场。若要停车场信息管理得到加强,要求设置综合、完善的停车管理系统,方便实现校园停车稳定控制、智能化服务。通过此系统能够引导车辆快速地进入,提供给车主距离最近停车场具体的方位,把控剩余停车场的数量,降低停车等待的时间,提高停车场管理智能化和效率,并且形象更加完美,还能够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也是未来停车场管理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我国中小学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要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规划布局思想,探寻实现学校交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本文对中小学接送车辆需求进行分析,制定校园交通组织管理对策,为今后学校设计规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