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视角下乡土文化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研究
——以浙江丽水岩下村为例
2021-03-04陈艺允陈超慧
陈艺允,陈超慧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于80年代,到21世纪已经全面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推行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趋势,由传统乡村旅游转变为现代乡村旅游。目前,旅游型乡村建设普遍存在景观同质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乡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忽略了“文化是旅游灵魂”这一关键点。
叙事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把叙事学的理论运用到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中,通过景观叙事来解读乡村中所蕴含的乡土文化,研究其与景观空间、景观元素和景观结构的关系,通过情景故事的体验来实现乡村旅游中乡土文化内涵的表达[1]。
1 乡土文化景观叙事学相关概念
1.1 乡土文化景观的定义
“乡土景观”,其定义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反映该区域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风俗特点的景观[2]。
“文化景观”,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中涉及到了“文化景观”这个概念,大会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人类有意识的设计和建造景观,如聚落公共空间、街道小巷、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等;第二种类型是有机进化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分为残遗物景观和持续性景观。第三种类型是联想性文化景观,如历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景观。
在众多的学术期刊中,提到的乡土景观是较多的,乡土景观与乡土文化景观之间的概念界定范围不明显,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和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乡土文化景观”是在乡村土地表面上的自然环境经过人类的需要而改造和利用后形成的景观,它包含了乡村的乡土物质文化景观和乡土非物质文化景观,能记录和传承乡村的文化信息。乡土物质文化景观包括了传统的建筑、道路街巷、乡土小品以及乡土的装饰品等等。乡土非物质文化景观包括当地的方言、信仰、手工技艺、民俗文化以及历史传说等等。
1.2 景观叙事的定义
“叙事”是对人们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本能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叙事者、媒介、体验者三者构成,由叙事者通过一些媒介向体验者传递信息。叙事学最早应用于传统文学,运用文字讲述故事,使得历史能够传承与延续。后来叙事学不仅应用于传统文学,也向绘画、电影、景观等等领域进行发展,运用语言、空间场景、图画讲述故事,使得故事更加的丰富多彩。
“景观叙事”是景观设计师把历史故事通过景观空间、景观形态向体验者传递历史文脉、文化等等的信息,以增强体验者对叙事性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景观作为空间传播的媒介,很少有人认为景观也在讲述故事,其实每个地方的景观都记载着当地的自然、文化、历史,我们去欣赏、去体验的景观就是在倾听景观为我们阐述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的故事。景观叙事有区别于文学叙事、绘画叙事和电影叙事,景观叙事无法把体验者的联想限定在一个框架之内,景观的空间就相当于是一个“容器”,形成的是更加开放的空间认知,体验者能身临其境的体验空间的多维变化,从中感受设计师的叙事思路。
1.3 岩下村景观的叙事性
当我们走进浙江丽水岩下村,通过其中的三水交汇、古老的树木、特色的建筑与道路、景观布局以及手工技艺,能感受到这个村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家族奋斗的过程以及有关于这个村落各种事件的起源与发生的过程,是乡民生活的痕迹和历史发展的轨迹。岩下村是一个叙述故事的村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景观空间,但它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所,还承载着故事的起源与历程。从叙事故事的角度去描述丽水岩下村的景观空间,通过叙事手法重新构建岩下村叙事景观的叙事性思维模式,挖掘出其中的历史文脉和文化景观,给予岩下村独有的历史文化记忆,使景观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3]。
2 乡村文化旅游景观的现状
2.1 我国乡村文化旅游景观的现状
近年来,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游形式,并且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乡村旅游消费群体的扩大,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增长。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景观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物质文化景观方面:大面积的农业农田被改造;土地利用格局规划不完善;乡村广场景观和城市广场景观区分不出来,有的广场改造照搬城市景观,体现不出乡村的特色;历史遗存下来的建筑被推翻建成现代的平房;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减少等等。在非物质文化景观方面: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历史神话与传说、宗教信仰等等逐渐消失,没有景观载体可以传承。乡村一味的适应城市是当下乡村文化缺失的危机根源,无论是当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还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大多都是套用城市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乡村文化景观的问题,直接导致历史文化的湮灭[4]。
2.2 岩下村文化旅游景观的现状
岩下村位于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的东端,地处括苍山山腰的丘间平畈,平均海拔600多米,村落四面环山、依山傍水,是一座远离城市喧嚣的将近1000 年的历史古老村落,在2009 年被评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在2014 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岩下村依托着特色的传统石屋、石桥、石道以及山间林海发展旅游业,村中还有历史遗存的朱氏宗祠、古戏台、古寺庙保存较为完好。目前岩下村的文化旅游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村里准备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促进岩下村的发展,其中农家乐和精品民宿也正在慢慢的建设。但是岩下村的乡土文化景观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甚至有些还遭到了一些破坏,比如岩下村最具特色的石头屋,村民在建造新的石头屋时只是在外墙用石块堆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头屋,失去了原有的意味。(图1)有一些民宿直接在外墙贴上了木板,石头屋摇身一变成了木板屋。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朱氏祠堂也是大门紧闭,内部空空荡荡,没有什么有关宗祠的物件(图2)。古戏台雕刻虽然精美,但因许久不打理台顶上的壁画已经模糊。(图3)虽然最近几年缙云的交通非常的便利,但是进入岩下村的道路却是非常的不方便,道路非常的狭窄。(图4)岩下村的毛竹资源非常丰富,村里的村民有出售竹制手工艺品来增加经济收入,但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景或者空间能让这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去。(图5)穿过岩下村的石道是从南宋开始的沿海至内陆的食言担运路线,但因为周围没有语言或者景观小品的提示,使得来往游客都认为只是普通的一条石路。(图6)通过这些问题能发现岩下村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乡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亟需正确的保护和传承。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3 乡村文旅视角下的乡土文化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和方法
乡土文化景观叙事设计可以根据乡村的文化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乡村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为叙事主题引导整个项目的进行,将旅游与乡村资源相结合,打造乡村特色的旅游路线,同时加入乡土文化故事的背景,让游客们在旅游观赏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
岩下村的乡土文化景观叙事性设计中,依托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资源,将现有的文化元素融入整个景观设计中去,形成岩下村独特的旅游主题。整体的主题根据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的故事进行编排,通过景观空间的编排和设计对整个村落的乡土文化进行诠释。
3.1 乡村文旅视角下乡土文化景观主题的营造
一个故事,如果没有了主题就像是没有了灵魂,那这个故事注定是平淡无味的。叙事性乡土文化景观也如同这个故事一样,没有丰富有趣且有意义的主题,景观空间的塑造必然是吸引不了观赏者。有主题的叙事性景观所塑造的空间能让观赏者参与进来、能体验到景观带来的故事,赋予了景观的一种特性。
在乡土文化景观叙事性设计中,首先确定的是主题的营造,可以以乡村聚落格局、历史遗迹、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等等为主题。这类主题可以体现乡村的整体风貌以及风俗民情,通过乡村的历史文化设计具有传承性的村落景观以推动旅游的发展,也能更合理的保护乡村珍贵的历史文化,使得开发与保护均衡发展。
在对岩下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后可以发现,岩下村具有叙事特色的是历经千年沉淀的村落风貌和多元性乡土文化。笔者认为岩下村的主题营造可以以“石头的故事”为主题,通过历史遗存的石屋、石道、石桥、石井和乡民产生的联系为主线,并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空间来展现和表达。将石头文化故事作为叙事的主线,通过串联各个景观空间将整个旅游路线打造成一个文化故事体验之旅。
3.2 乡村文旅视角乡土文化景观叙事的编排
主题一旦确定就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一个合适的结构编排,通过时间的组织或者空间的组织进行编排所呈现的故事能给游览者产生共鸣和感悟。在乡土文化景观叙事中的编排就好似功能分区,通过合理的规划流线、分区域的活动项目以及丰富的景观要素充分的展现出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
结合岩下村的乡土文化资源分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空间的组织进行编排,通过不同的叙事空间进行不同的编排给游览者体验到不同的叙事情节发展。根据文学叙事结构理论,将岩下村乡土文化景观叙事空间的编排分为顺叙、插叙、并叙三种编排方式。顺叙是以贯穿整个景观叙事的主线路,在各个空间中存在递进关系,体验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前因后果、情节发展。在岩下村中可以运用古村发展历史的叙事题材,岩下村的乡民从温州到缙云迁移形成的特色石头村落,然后通过石道运盐带来的村落发展,最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成为一个旅游型村落等等一系列的事件都可以运用顺叙的方式从头到尾的叙述出来。插叙是在主要叙事空间线路插入其他叙事空间,以丰富叙事的信息。例如在岩下村的朱氏祠堂中有许多关于血缘纽带的亲情故事可以作为插叙。并叙主要是通过将两个或者多个叙事内容在同一空间上同时进行叙事表达,可以强调两者之间的对比,例如将岩下村不同的手工艺品和手工技艺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叙事,让游客在同一空间体验到不同的手工文化的魅力,增强叙事的对比性和趣味性。
3.3 乡村文旅视角乡土文化景观叙事的情节展开
故事情节展开是在主题的编排过后进行分段落章节阐述,将主题所传达的思想由段落章节详细的描绘出来,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的生动。在景观叙事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就是要刻画细小的景观,并且在开头、转折、结尾重点刻画。开始空间的情节生成:在乡土文化景观叙事中故事开始的空间就是入口处,入口设计的成功能吸引人们有兴趣去探索接下来的场景。入口景观的设计不光能从形式上吸引还能对主题进行适当的诠释,就像是文章中的开篇对故事的背景进行的介绍。岩下村景区的入口处运用了石头建筑作为入口景观,体现出了村落叙事景观的主题,但是停车场设计的还是比较简陋,可以在其中加入乡土文化元素的小品增强趣味性或者以朱氏先祖设计成雕像,丰富停车场的景观内涵。
转折空间的情节生成:转折表示的是情节的跌宕起伏,在乡土文化景观中没有一层不变的叙事,可以通过多种元素(古桥、农田、牌坊、池塘、古木等等)为故事的情节推波助澜。再加上空间的连接利用“柳暗花明”“别有洞天”这类词语创造意境,加强景观空间的对比,使得空间丰富多彩、曲折多变。岩下村的转折空间可以以古树、石桥、石井等为叙事元素生成的景观节点表达空间与空间的连续。
结尾空间的情节形成:结尾空间也是叙事景观的结束空间,在文章里好的故事总能让人留下或幸福、或悲怆、或神秘的结局。在乡土文化景观叙事中也是如此,可以是先前景观的积累情绪到最后结尾达到情绪最高点,站在最高点俯瞰来时的山路河水得到一种苦尽甘来的景观体验,或是利用开阔的场景让人得以无限的遐想和拥抱自然,或是首尾呼应在结尾能加深体验的印象。岩下村的乡土文化旅游景观的叙事设计中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整个村落的游览路线是环形游线,也就是开头即结尾,景区的入口处就是出口处。在游览结束的时候看到来时的路引发游客们对游览的回忆,回味体验的过程中总结出村落的景观结构,完成叙事景观的主题从认识到总结的转变过程。
4 结语
基于上述,乡土文化景观的设计结合景观叙事让乡村的故事、文化得到更丰富、更深层的补充,也是实现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一个方法,增强村民文化认同感,保留当代乡村文化的“根”,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5]。通过还原乡村文化的本土性,能够给乡民和游客带来亲切感、熟悉感,游客们可以在乡村中根据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景观元素去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与乡土文化景观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乡村文化亦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通过叙事性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能够带动乡村的经济增长给乡民们带来物质基础,也能够推动乡村加快建设的步伐,建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乡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