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刍论
2021-03-03杭雅洁
[摘要] 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家长和学生不够重视历史学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大。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探讨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自20世纪前期诞生以来,备受国内外教育学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标准应该从4个方面看:教师通过教学,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通过教学,能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是否能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教学成效。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意义
“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可使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受益。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内、外两个因素。其中,兴趣在内部因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以往的“应试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机械式、填鸭式等低效的教学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有效的历史课堂展现出它本质上的活力,其魅力引领着学生因兴趣而学、学而好之。
2.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成绩说话的时代,学校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利用他们中午休息的时间补课;在“减负”口号盛行的当下,一些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还有加重的趋势,这已背离教育的宗旨。有效的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展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造性的首要因素是动机的纯粹性,创造的乐趣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某种功利的结果。”[2]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再充满功利色彩,相反,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朝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前进。
二、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索
对于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众说纷纭。笔者总结从教以来的经历,呈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备课,促进学生发展
去年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历史公开课。课后,有听课教师提问执教老师:“您课件中的图片资料让我们大开眼界,请问是怎么收集的?运用图片呈现的线索使得本节课十分紧凑,请问您花了多长时间备课?”这位教师回答道:“若是备课的直接时间,约为一个星期,但我在上学期时就开始积累课程资源了。”最新的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课程形式都做了调整,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用老观念、老方法备课、上课,低效课堂实难避免。
原生态课堂,也就是充满生成的课堂,这要求教师课前对学情作充分的预设。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面向学生集体,也要考虑个体差异,设计出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教师应当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对这一课感兴趣,他们的知识基础如何,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难点所在。学情预设得越充分,教师才能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生成也就会越精彩。
(二)优化导入,激发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的开始几分钟在整节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会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秦统一全国”时是这样导入的:展示兵马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兵马俑头看向的方向(向东),继而问为什么。这样的导入引发学生的猜测,激励他们思考、学习。教师也可以采用直观的导入法,借助图片、地图、影视纪录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再现一些历史情节、人物形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和谐师生关系,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师是学生的保姆的观念都是错误的想法。教育心理學认为,“害怕(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碍选择答案的途径。”[3]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创造轻松、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分享智慧的火花,生成历史认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是这样开展的:
师: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实习医生,撰写一份诊断书。诊断的对象是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国家。要求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内容包含病由、病症、诊断、处方、医生签名。
生:(面带疑惑,惊呼)怎么写?
师:鉴于你们还是实习医生,经验不是特别丰富,所以你们4~6人组成小分队,合作交流,协同完成诊断书。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触动,纷纷开始结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师生交流互动的基础,做让学生又敬又爱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积极主动地走进历史。
(四)积极反思,增长教学经验
教师从新手变成专家需要经过磨炼,那么教师如何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4]而何为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5]
教师的反思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怎样看待岳飞、郑成功等民族英雄”),也有教学方法的反思(是不是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角色扮演法上新课有没有效果);既有通过参观公开课进行的反思(教师搜集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教材的运用,与学生的互动),也有根据学生反应进行的思考。经常反思,能帮助教师避免犯重复性错误,避免重蹈覆辙,有助于经验的总结,实现有效教学。
把握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是教学的立足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有效的中学历史课堂必将乘风破浪,形成美丽的图景。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扉页.
[2]洪梅.心理空间与儿童创造力[J].父母必读,1997(01):7-8.
[3]樊萍萍.刍议历史课堂的教与学[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09):131-132.
[4]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6.
[5]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2.
杭雅洁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