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
2021-03-03饶中政梁君诚
□文/饶中政 梁君诚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提要]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针对制约消费结构升级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几年以来,经济贸易频繁发生摩擦,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投资与出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此,为了让消费发挥主导作用,以达到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不断升级优化消费结构,借此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水平稳步增长,是稳定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截至2017年末,乡村常住人口有57,661万人,大约占总人口数的41%,而乡村消费品总额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农村地区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刺激消费的重心可放在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
二、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文中消费结构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02~2018年《广西统计年鉴》,选取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8项能较为全面反映区域内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指标,用X1、X2、X3、…、X8表示各指标在消费支出中占的比例。
从整体来看,食品烟酒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虽从2002年的51.9%下降至2018年的30.9%,但仍是广西农村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其余几项支出较大的消费分别是居住、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居住消费在当中表现尤为突出,到2018年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已达到23.26%,位居第二位。(表1)
随着近些年城乡一体化统筹建设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质量也得以改善,农村居民在各项消费的支出都有所增加,但不同类型消费之间的增长率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医疗保健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增加了12.37倍,这源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逐步完善与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医疗服务消费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其次是交通通信支出增长了将近11倍。在美丽新农村建设推动下,许多乡村地区的道路、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都在逐步完善,再加上“汽车下乡”、“数字乡村战略”以及“网络扶贫”等政策推行,交通通信消费在农村地区仍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而食品烟酒和衣着消费增长率较低,意味着广西农村居民减少了生存型方面消费的支出,转而增加了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支出,消费结构日益改善。
表1 各项消费支出比例构成情况一览表(单位:%)
(二)消费结构因子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进行因子分析前,对选取变量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1,KMO值0.719,巴特利检验观测值138.546,显著性概率P接近于0,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2)
2、模型建立与求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9.2%,能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大部分信息。用最大方差法计算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表3)
由表 4得到因子分析模型为:X1=-0.751F1-0.616F2,X2=-0.787F1+0.114F2,X3=0.898F1-0.036F2,X4=0.924F1+0.111F2,X5=0.874F1+0.457F2,X6=0.7F1+0.612F2,X7=-0.155F1+0.965F2,X8=-0.458F1-0.296F2。(表 4)
选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表5),求得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103X1-0.242X2+0.260X3+0.241X4+0.166X5+0.089X6-0.214X7-0.077X8
F2=-0.242X1+0.208X2-0.180X3-0.096X4+0.124X5+0.249X6+0.615X7-0.099X8
根据2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F=0.60994F1+0.18228F2,计算得到历年综合得分,如表6所示。(表 6)
三、研究结论
(一)从表 4可知,X1、X2、X3、X4、X5在 F1的载荷绝对值均超过0.7,反映了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构成,因此可将F1取名为主要消费因子。在F1中,变动最大的是X4,其次分别为X3、X5、X2、X1;X4、X3和X5载荷值为正值,表明自2002年以来,当地农村居民在这几项消费的支出逐年增加,而X2与X1的载荷值为负值,则反映了衣、食两项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滑。这是由于生活水平提升,消费习惯也在逐渐转变,因此在衣食类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比重下降。由于新型医疗合作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使人们开始增加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支出。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与农村居民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在农村新建房屋与进城购房的需求不断扩大,对空调、冰箱等家电类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是居住和生活服务用品方面消费快速增长且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的重要推动因素。
在F2中X6、X7和X8具有较高的载荷,X6与X7载荷值为正值,说明了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的比重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可将F2命名为次要消费因子。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广西农村地区的乡村道路和通信环境都得到大幅度改善,使得农村交通通信变得多元化与便利化,消费比例逐年上升。在教育娱乐文化方面,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居民不仅重视对子女的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同时也不忘在假期选择与亲朋好友旅行奖励辛勤工作的自己,这也是文教娱乐消费增长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在综合评价模型中F1占比最大,F1与F的变动轨迹相似,说明F1对综合评价模型的影响较大;F1得分不仅稳定还保持着一种上升发展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广西农村居民近年来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缓慢转型中,从以往的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延伸。与F1得分情况相比,F2得分经历了一段“V”字形的波动变化,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农村人口结构调整的影响,于次要消费因子而言,它们的消费主体人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农村中青年人口比例在2009年达到顶峰后进入到持续下滑的调整阶段,受益于加快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顺利开展和“二胎政策”增加了新生人口数量两个方面的影响,2011年后F2得分又重回上升通道。从总体来看,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几个制约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例如城乡居民收支差距仍旧较大、消费渠道相对单一,消费文化和环境相对落后等。
四、对策建议
(一)丰富农民增收渠道。2016~2018年,广西产业结构已悄无声息地完成“二三一”向“三二一”升级转变,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61.5。但在农村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628.48万人,占乡村总从业人员数的65%,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限制农民收入方式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地政府在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时,可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旅游业与房地产建设,借此加快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丰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方式。广西地理优势明显:一是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水资源与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农业;二是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俗风情与文化,有利于打造广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三是靠近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借鉴国内相关成功经验,如罗平油菜花为主题的旅游节、韩国奶酪村和肇庆市的宋隆小镇,统筹规划农业观光园、特色民族文化村与旅游地产,增强产业之间的联动效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环境。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一览表
表3 总方差解释一览表
表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一览表
(二)完善乡村流通体系建设。长期以来,小卖部、农贸市场和乡镇商超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渠道。而这一部分流通组织的规模、数量及商品质量都会潜移默化般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进而也影响着消费结构;农产品“走出去”和消费品“引进来”都离不开物流服务,其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输,还包括了仓储和配送等,只有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消费品才能到达流通组织。由此可见,除流通组织之外,农村物流水平高低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是刺激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增加道路改造、仓储设施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物流效率,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的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其次,政府可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条件的大企业与专业人才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下乡,改善流通业软环境,提高农村物流现代化水平。最后,优化传统流通组织建设与发展新型业态。农贸市场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消费场所,因此有必要对其落后的硬件设施和布局进行改造升级,优化购物环境,提高消费欲望;鼓励类似于天猫和京东电商企业,下乡开设更多天猫小店、京东家电专卖店等新型流通组织,丰富居民消费场所。
表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一览表
表6 历年来因子得分一览表
(三)改造落后消费文化。农村地区的消费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且受勤俭持家的传统文化影响,因此他们会把大部分收入储存起来,用于建造房屋、儿女嫁娶或预防重大疾病等方面;二是“人情消费”与“集中性消费”现象广泛存在,置办年货、家族聚餐和同学聚会等长假期节日“集中性”消费极其突出,新居乔迁、升学宴和满月酒等宴请场合屡见不鲜,“人情消费”的随礼礼金也在不断攀升;三是跟风攀比,部分外出务工或经商的返乡人员购置汽车、名贵烟酒、奢侈品装饰等彰显成功身份,引起一些虚荣心较强的人模仿和比较,产生攀比的不良风气。
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下乡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居民辨别落后文化的能力,淡化跟风、攀比和盲目效仿的不良风气,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引导农村居民建立合理、绿色、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四)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旺仔”改成“旺子”,更改过期商品的生产日期后继续售卖,打着知名品牌代工厂旗号的三无电器商品等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消费市场,劣质产品横行严重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不高、维权意识淡薄和农村地区监管力度较弱,所以要做到对症下药,优化消费环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执法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不定期地对乡镇流通组织售卖商品进行排查,一经发现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先勒令停止营业整顿,然后根据商品信息顺藤摸瓜找到生产源头,坚决取代无证生产经营的黑作坊,加强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监管,降低假货流入消费市场的概率;二是相关部门应积极下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在农村地区的认可度,加强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和辨别劣质产品的能力,辅以一系列的举报奖励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打假的积极性,借助群众力量严厉打击假冒商品,整治农村消费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