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力运动干预应用于T2DM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3-03蔡小映詹晓琪谢幼珊
蔡小映 詹晓琪 谢幼珊
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效果较弱导致的,临床上较为普遍,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引发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通常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进行治疗,能初步缓解病症,但临床效果欠佳。孟晴等[2]采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T2DM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表明抗阻力运动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报道干预方式与效果差异较大。为此,本研究探究抗阻力运动干预应用于T2DM患者的效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T2DM患者,纳入标准:符合T2DM诊断标准[3];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空腹血糖(FBG)>7.0 mmol/L,无规律性运动。排除标准:伴精神相关疾病;伴肾肝脾肺功能障碍。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8岁,平均(29.57±8.94)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13例,大学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5~69岁,平均(30.72±9.02)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16例,大学12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治疗,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含用药注意事项、糖尿病饮食菜谱、疾病知识及血糖自我检测方法。患者继续保持常规性的日常生活和运动状态,不做特别运动的干预。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抗阻力运动干预。由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运动干预小组,成员包括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和一名护士以上职称的责任护士。运动方案由康复医师制定,确保运动安全及患者健康情况由专科护士负责评估,运动中的指导由责任护士负责。(1)制备并将所有患者纳入健康档案,集中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宣讲,指导患者抗阻力运动的方法和讲述注意事项。(2)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训练前全面的健康情况评估,监测患者心率,以男性最大心率=220-年龄或女性最大心率=210-年龄的50%与65%为最佳运动强度。(3)使用弹力绳作为运动器材,运动前进行5 min热身运动,抗阻力运动进行40 min。分别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内外侧肌、臀大肌、股内外侧肌、股直肌、背部肌肉、腹内外斜肌及股四头肌等,进行中等强度(肌肉能一次举起的最大重量的60%)的负重运动为一组训练。每个动作重复训练10次,休息1.5 min继续下一个动作,完成一组后休息3 min后进行下一组训练,共进行3组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5 min拉伸深呼吸放松运动。(4)餐后1~2 h后进行训练,3次/周,训练3个月。责任护士集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动作要领和方法的现场指导,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监督是否坚持训练;专科护士每天通过微信或短信提醒患者进行训练,每15天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运动情况,及时提供更为专业的运动指导反馈给患者,若发现患者3次未按要求坚持运动训练,则删除该研究资料。(5)提醒监督患者训练强度必须以逐级加重和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增加,运动前检查弹力完好程度,运动前须穿戴宽松的运动服,热身运动必须达5 min,防止运动扭伤。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型号为Olympus AU 2700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情况;采用德国BIOSEN公司生产血糖分析仪检测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指标水平;采用型号为HA-818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血脂水平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脂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TC、LDL-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LDL-C组别 TC T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0) 5.41±1.09 4.03±0.81* 3.35±0.52 2.24±0.43* 2.11±0.33 1.72±0.34*对照组(n=40) 5.39±1.07 4.37±0.86* 3.41±0.59 2.72±0.48* 2.19±0.39 1.95±0.46*t值 0.083 2.356 0.483 4.711 0.990 2.543 P值 0.934 0.021 0.631 0.000 0.325 0.013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HbA1c、FBG、2 h P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bA1c、FBG、2 h PG水平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0) 8.42±1.05 6.17±0.74* 8.54±1.38 6.69±0.94* 13.04±1.87 9.42±1.56*对照组(n=40) 8.49±1.08 6.98±0.81* 8.49±1.27 7.25±1.03* 12.98±1.82 10.26±1.73*t值 0.294 4.669 0.169 2.540 0.145 2.281 P值 0.770 0.000 0.867 0.013 0.885 0.025组别 HbA1c(%)FBG(mmol/L)2 h PG(mmol/L)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T2DM属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作用缺乏导致血脂代谢的下降或障碍,病情的发展会导致血糖控制效果缺乏,以及各类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有相关报道指出,传统的抗阻力运动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该类运动强度和难度对患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负荷较重,灵活性不佳,不利于患者自行训练[4]。弹力带运动可以根据患者的重量承受度进行有效调节,达到不损伤肌肉情况下进行训练,既能充分进行训练,又能提高安全保障。
血脂指标中TC用于脂质类激素的合成,LDL-C是血清中总胆固醇离心后形成的小分子结构,TG是由胰岛素促进糖转变而成,这些指标的水平变化能显著体现出抗阻力运动干预T2DM患者的效果[5-7]。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TC、LDL-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抗阻力运动干预应用于T2DM患者,能明显控制血脂水平。主要得益于抗阻力运动增加了骨骼肌的质量,进而促使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运载体-4数量增加,促进了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抗阻力运动可以提高脂联素含量,降低细胞内过量的游离脂肪酸,降低胰岛素的抵抗力,从而促进胰岛素消耗机体内的葡萄糖含量[8-10]。
血糖指标中HbA1c、FBG、2 h PG的变化能清晰呈现出干预后的效果情况。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HbA1c、FBG、2 h PG水平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可见抗阻力运动干预应用于T2DM患者,改善血糖指标水平。主要由于抗阻力运动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水平,通过加速骨骼肌能量需求提高葡萄糖的消耗和摄取。并且抗阻力运动能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促进胰岛素敏感度,进而增加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且本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12.50%相近,提示抗阻力运动干预应用于T2DM患者,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发生。可能为责任护士时刻监督患者坚持每天运动训练,及时反馈正确的动作要领,促进患者最大程度达到最佳锻炼效果[11-12]。
综上所述,抗阻力运动干预应用于T2DM患者,能明显控制血脂水平,改善血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