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对自闭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
2021-03-03陈美华刘甦扉
陈美华 刘甦扉
自闭症为婴幼儿高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行为、兴趣、活动受限或重复及社交交流能力持续性缺陷,其病因尚未明确,具有致残率高、治愈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等特点[1]。目前自闭症的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干预主要以感觉统合训练、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等行为和教育方法。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存在心理理论缺损或滞后,且心理理论异常是其沟通和群体社交障碍的核心原因[2-3]。而通过心理理论干预可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减少其多动等行为。目前尚无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在自闭症儿童中应用的报道。本研究对本院儿保科收治的100例自闭症儿童进行随机分组干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对自闭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2月龙岩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收治的100例自闭症儿童。纳入标准:符合文献[4]DSM-Ⅴ中儿童自闭症诊断标准;年龄3~8岁;心脑电图正常;可配合完成全程系统干预治疗。排除标准:肢体残疾、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合并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性疾病;伴严重心、脑、肺等功能异常。根据患儿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岁,平均(4.52±0.39)岁;体质量指数 13~17 kg/m2,平均(14.57±0.35)kg/m2;病程3个月~5年,平均(3.41±0.72)年;发育商70~96分,平均(85.34±5.91)分。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8岁,平均(4.46±0.40)岁;体质量指数 14~17 kg/m2,平均(14.62±0.36)kg/m2;病程5个月~6年,平均(3.43±0.65)年;发育商71~97分,平均(85.33±5.86)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及发育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儿及监护人同意干预方案且签署书面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综合干预,主要包括语言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等,干预12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心理治疗:采用“思维泡泡”图示化策略技术心理干预,采用一对一结构化教学方式,共3个目标单元,依次进行基本情绪辨识、基本信念及第一顺位错误信念单元教学,每个目标单元包含8次教学,1 h/次,干预过程实施ABA教学程序,分为试探、教学及检核3个阶段。(1)试探阶段:医师/治疗师通过iPad播放与单元教学相关“思想泡”图片,并对患儿发问“你看到了什么?/图片上有什么?……”,了解其对图片内容的解读能力,患儿回答正确表明试探通过记为Y,患儿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记为N,进入教学阶段。(2)教学阶段:医师/治疗师先播放图片,描述图片故事,发问图片中主人公的“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的意图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同时播放主人公头上“思维泡泡”帮助患儿理解主人公的想法、情绪、意图等,由患儿独立完成目标教学任务,并通过直接回答问题或用手指图片中正确“思维泡泡”完成目标行为,如患儿完成目标教学记“+”,反之记“-”,每个目标行为均完成3个完整回合教学。(3)检核阶段:该阶段对已完成的教学目标进行检核,方法同试探阶段,并作教学记录,如连续2 d试探均为Y,通过率达80%,则进入下一个目标教学。每次教学结束使用凤华教授编制的《心理理论测验量表》评估患儿学习效果,如评估结果达设定稳定度的80%以上或连续3次超过80%,进入维持期;维持期干预1周,不进行教学干预,主要对患儿进行心理理论测试,搜集患儿维持期学习数据资料。2次/周,共干预12周。音乐干预:主要包括接受式、再创造式、即兴演奏式及创造式4种形式,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1)开场相互问候,医师/治疗师播放“你好歌”,患儿聆听、体会节奏,并有医师带领其进行哼唱。(2)乐器挑选和演奏:患儿通过摸、弹、听等方法挑选喜欢的乐器(铃鼓、手摇铃、铝板琴等),医师/治疗师通过即兴演奏引导患儿自由敲打、演唱和再创,中途可休息5 min。(3)音乐律动:医师/治疗师播放或即兴弹奏音乐,带动患儿随音乐进行律动地跺脚、摆手、点头等动作。(4)结束:播放“再见歌”,引导患儿与医师/治疗师一起整理乐器,完成道别。音乐干预30 min/次,4次/周,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干预前后使用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PEP-3)对患儿进行评估,PEP-3从认知(0~34分)、语言表达(0~25分)、语言理解(0~19分)、小肌肉(0~20分)、大肌肉(0~15分)、模仿(0~10分)、情感表达(0~11分)、社交互动(0~12分)、行为特征-非语言(0~15分)、行为特征-语言(0~11分)10个方面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好[5]。(2)干预前后使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ATEC评分包含语言(0~30分)、社交(0~30分)、感知觉(0~30分)、行为(0~30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6]。(3)干预前后使用自闭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对患儿进行评估,ABC量表从感觉(0~26分)、运动(0~38分)、交往(0~38分)、语言(0~31分)、生活自理(0~25分)5个方面评估,总分158分,高于67分考虑为自闭症,分数越高提示症状可能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PEP-3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PEP-3量表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方面评分较干预前均增高(P<0.05),研究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行为特征-非语言、行为特征-语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EP-3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EP-3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时间 认知 语言表达 语言理解 小肌肉 大肌肉对照组(n=50) 干预前 15.98±3.25 4.13±0.85 9.62±0.59 12.34±2.51 11.61±3.20干预后 21.26±4.31* 10.39±1.26* 15.35±4.30* 16.26±4.20* 12.91±4.06*研究组(n=50) 干预前 15.95±3.19 4.10±0.90 9.58±0.55 12.09±2.27 11.57±3.16干预后 26.51±5.10*# 14.27±1.30*# 17.29±3.05*# 19.15±5.40*# 14.81±3.05*#
表1 (续)
2.2 两组干预前后ATE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TEC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TEC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语言 社交 感知觉 行为 总分对照组(n=50) 干预前 23.15±3.93 22.43±4.06 24.41±3.56 20.79±2.56 91.39±10.25干预后 18.09±2.84* 19.52±3.14* 20.10±2.43* 16.30±1.54* 73.39±9.50*研究组(n=50) 干预前 23.20±3.65 22.05±3.98 24.53±3.39 21.03±2.48 90.05±11.30干预后 13.50±1.50*# 14.37±2.30*# 15.37±1.83*# 11.08±1.32*# 53.37± 8.41*#
2.3 两组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感觉、运动、交往、语言、生活自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感觉、运动、交往、语言、生活自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感觉 运动 交往 语言 生活自理 总分对照组(n=50) 干预前 8.23±1.05 11.19±2.28 17.16±3.26 20.53±4.05 12.38±2.07 69.51±9.46干预后 7.48±0.73* 8.92±1.20* 15.12±2.64* 17.89±3.68* 9.05±1.13* 54.08±3.23*研究组(n=50) 干预前 8.26±1.01 11.23±2.40 17.12±3.21 21.02±3.89 12.51±2.10 71.05±9.22干预后 4.31±0.50*# 6.12±0.72*# 12.04±2.39*# 15.20±2.07*# 7.64±1.08*# 45.57±3.40*#
3 讨论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12岁以下儿童患自闭症人数达200多万,并以每年20万的速度增长[7-8]。自闭症患儿常伴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但目前该病尚缺乏特效疗法,临床主要以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治为主,药物辅助治疗的综合干预方法,可改善病情,但远期预后仍欠佳,预后不良者占47%~77%[9]。因此,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方法仍是自闭症临床治疗的重点。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儿存在额颞叶和额顶叶的功能性连接障碍,并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功能障碍是导致其产生语言、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10-11]。而音乐干预可通过旋律、节奏等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与协同性,增强大脑听觉和视觉区域间功能性连接,在改善自闭症患儿情绪、言语等认知发展和行为、情绪情感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2]。同时,音乐疗法还能通过韵律、节奏调动自闭症患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患儿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13]。但单纯的音乐干预疗效有限,本研究通过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对自闭症患儿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PEP-3量表各方面评分较干预前均增高(P<0.05),ATEC及ABC各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但干预后研究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行为特征-非语言、行为特征-语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运动、交往、语言、生活自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自闭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提升其语言、认知、感觉、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本研究基于心理理论实施的“思维泡泡”策略技术心理干预,以自闭症患儿能力与需求为起点制定干预内容,充分利用患儿图片理解优势、视觉学习优势及漫画图卡等学习特性,训练中“思维泡泡”可直接呈现图中主人公的思维,易于理解和学习,可激发其学习动机与专注力,帮助患儿提升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患儿弥补或“绕过”理解心理状态能力亏空,理解和分辨初级错误信念,帮助患儿了解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提升其社会沟通能力;同时对患儿基本信念具有较高的维持效果,从而从整体上纠正自闭症患儿心理理论发展滞后[14-15]。但是,本研究中纳入病例较少、数据处理可能存在误差,容易造成试验结果产生偏移,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联合音乐干预在自闭症儿童中的临床干预中,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语言、沟通、认知、感觉、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是自闭症儿童临床干预的有效方法。但仍需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为自闭症儿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