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基滑坡体防护及加固措施研究

2021-03-03宋涛孔甲东王刚刘振奇王珍福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坡体滑坡体抗滑桩

宋涛、孔甲东、王刚、刘振奇、王珍福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公司,重庆404100)

0 引言

地形滑坡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自然环境灾害,常发生在较为陡峭的地带,故此灾害分布尤为广泛,它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人们的财产损失或生命安全威胁。在进行公路施工时,路堑边坡上的土在重力的影响下逐渐向下产生微小滑动,在经历地震、雨水冲刷或者不合规施工等影响因素后发生滑坡。滑坡灾害耽误工期,影响交通运输,严重的滑坡造成的破坏范围非常大。因此在进行公路施工时,不仅要严控工程质量,也要注意外界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尤其对滑坡问题,需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 滑坡的形成原因

滑坡体是岩体或土体在坡面上滑动的部分,它的表面总是一个较陡的坡面,具有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等特点。滑坡的形成由滑坡体的稳定性决定,而稳定的滑坡体具有以下特性:具有宽大的滑坡平台,且平整而没有坍塌处;滑坡体坡面较为平缓,坡上长有植被,没有坍塌或是裂痕;滑坡体前缘迎河部分存在经河水冲刷留下的痕迹;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很深,甚至可以看到基岩;明显可见的泉水从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流出。以上特点可以通过肉眼初步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但滑坡体具体情况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检测与研究。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活动因素。

1.1 自然因素

导致滑坡的自然因素有外部降水、坡体自身结构和地震等,其中水的作用是造成滑坡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坡体内部的岩土是黄土、红黏土、泥沙等松散容易吸收水分的土壤成分,土体吸收了大量的水,大大提升了坡体的自重,降低了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坡体稳定性,增加滑坡风险;坡体底部靠近河道,坡底长时间经过河水冲刷并且底部岩土受到风化影响,坡底对上层结构的支撑力越来越小,突破承载极限时就会发生滑坡灾害;边坡经常受到雨水冲刷,会导致坡面上的泥土软化并且顺坡流失,同时坡体内部的岩土成分不同,会产生裂缝,雨水可以通过缝隙渗透进岩体内部,经过长时间浸泡和风化作用,受到无法承载的外部力时岩体将会发生松动[1]。

坡体中的岩土种类较多,各土体性质与强度都不相同,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而且在边坡上有淤泥覆盖的同时岩层松散,坡体的抗剪强度不高,坡体的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滑坡[2]。

由于震动使得坡体上的岩土变得破碎而松散,增加了坡体上的裂缝,促使了滑动。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省玉树地震以及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都引发了滑坡灾害,而且这些滑坡的共同特点是滑坡分布广、伤害高、面积大,地震损失中滑坡造成的损失占了主要部分。

1.2 人为因素

人类频繁工程作业,造成的滑坡也越来越多,总的来说,是因为不遵守施工规则以及违反自然规律造成的。施工路线选择不合理,施工时可能由于坡体的构造导致滑坡。如边坡在受到风化和雨水浸泡,坡体的强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施工时容易发生滑坡;不科学挖方也会导致滑坡。研究表明,施工开挖后引起滑坡的作用力会越来越大,而滑坡阻力会随时间越来越小,使有些边坡在开挖后几年至几十年后滑动失稳。对于人工加固后暂时稳定的边坡,经过长时间温度变化、干湿循环,边坡的稳定性无法长时间得到保障,多年后仍有滑坡产生的可能,滑动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即使降低边坡的平缓度,如降到1∶3 即使是1∶4 也有失稳的现象。施工人员对坡体防护时,防护不当会为滑坡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对坡体内部研究不透彻,打入抗滑桩的深度不够,难以提升坡体的稳定性,将无法有效抵挡滑坡体向下的滑力[3]。

2 滑坡体防护原则

滑坡治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是“以防为主”,对滑坡的防止要果断及时,对地质环境的研究要透彻,找出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消除坡体产生滑坡的隐患,同时对于施工地点的选择也要做充分的研究,不应在滑坡体面积大、稳定性不高的地方施工。

滑坡的防治要符合工程的实际,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对于一般性工程,滑坡体稳定性较好时可采取简单的防护措施,保证工程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对于施工处有危险性高或破坏性强的滑坡体,要严肃认真对待,采取及时、严谨、全面的防护措施,提升坡体的稳定性并且长时间维护,避免发生滑坡。要做到预防而不脱离治理,治理而不忽视预防,切实做到预防与治理相互结合[4]。

对于高原地区滑坡防护,需遵循设计施工和养护相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在高原地区施工时,应充分考察地质情况,考虑施工条件和养护便利性,同时根据施工场地情况,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

3 滑坡体的防治措施

3.1 抗滑桩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抗滑桩逐渐占有突出地位,具有效果明显、施工方便等特点,凭借其突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山体滑坡、路基边坡等滑坡体治理中(见图1)。抗滑桩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锚固段,二是抗滑段。两个部分各有自己的作用,共同作用是加固坡面。抗滑桩主要应用在浅层或中厚层的岩质、土质坡体,在滑坡体上钻桩孔而不会破坏其整体性与稳定性,打入滑坡体的稳固层后,抵抗来自上部滑坡体向下滑动的侧向外力,这就需要抗滑桩的断面具有承受强大剪力的能力,在设计桩断面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合理配筋,经济实用[5]。

3.2 排水设施

设置排水设施,以应对降水的危害,例如适当修建排水孔、排水盲沟和排涝渠等设施。地表水的处理也十分重要,要围绕滑坡体挖拦水沟,阻断地表水渗透进滑坡体内,拦水沟内会不断堆积淤泥,需及时清理以防水沟堵塞。尤其是高原地区,雨季到来时降水量较高,渗入土石层;冬季气温降低,渗水冻结成冰体积增大,土层可能受冻胀影响出现裂纹,都会增加滑坡的风险,所以高原地区路基排水设施十分重要。

3.3 抗滑挡土墙

通常挡土墙修建在滑坡体的下部,也就是坡脚的位置,其具有对坡体的破坏小且可以快速稳定滑坡体的特点。挡土墙不但可以有效减小滑坡的危险性还可以稳定坡脚,提升滑坡体的稳定性。施工时设置挡土墙之前,需要对防护坡体进行透彻研究,根据坡体内部的岩土结构设计挡土墙的强度,以免因滑坡的冲击力使墙体变形破坏而防护失效。

3.4 滑坡减载

所谓滑坡减载就是消除滑坡体上部的部分坡体,减轻坡体的承载力以至于降低滑坡下滑力,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根据滑坡体的大小施行。如小滑坡体可完全消除;遇到大滑坡体时,可以和其他防治方法联合使用。消减滑坡体的质量仅仅是减小滑坡的破坏力,实际上还是无法消除滑坡的可能,因此在减小滑坡体质量后配合其他的防治措施,可以更有效提升防治措施的稳定性。消减后的滑坡土体不应当随便放置,可以堆放在坡前缘位置,能提升坡脚的稳定性。

3.5 锚杆加固

预应力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被动的抵抗滑坡的局面,施加预应力后减小了滑坡体的滑力并且增强了滑坡地带的法向应力,大大提升了滑坡的稳定性。预应力锚杆技术最适用于较陡的岩石坡,打入岩体内可以提供不同方位和不同大小的抵抗力,延长了滑坡体塑性变形的变形阶段,可以主动控制滑坡的破坏过程。锚杆的不同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岩土结构选取:二次注浆型锚杆应用于滑坡体和滑床为硬质岩石,同时滑带有明显变形时效果最好;一次注浆摩擦型锚杆主要应用于滑坡体为松散柔软的岩土,然后在外锚端加钢筋混凝土和格子梁稳固坡体。锚杆和抗滑桩可联合防护,不仅可以减少抗滑桩的配筋、打入深度,还大大提升坡体稳固性。预应力锚杆与抗滑桩联合使用方案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方式,锚固力较强,但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需根据工程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方案。

3.6 其他方法

滑坡防护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种是较为常见的治理方法。其他方案还有坡面绿化加固方案,破面绿化主要在坡体上种植树木或移植草皮,其中移植草皮可选用块状或带状的形式,可以稳固土质较松软的坡体,配合其他加固措施大大减小滑坡发生的概率,同时还起到美化的作用,但对于高原地区,土层环境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绿植方案就不适用了。

4 结语

滑坡一直是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危险源,无论是滑坡体内部还是外部条件,导致滑坡的因素都很多,为此在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确定滑坡的结构,综合外部环境影响因素,选定合适的防护加固方案,并且竣工后还需注意定期对边坡进行养护,消除安全隐患,使滑坡体稳定期限长久。

猜你喜欢

坡体滑坡体抗滑桩
降雨与水位波动作用下的水库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抗滑桩加固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计算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铁路路基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滑坡体桥梁设计防护措施
干砌石护坡灌注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水电站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
抗滑桩在边坡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