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鬼脸,有原因
2021-03-03董绍军
文/董绍军
【知识链接】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是一种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起病年龄多在2-21 岁,以5-10 岁儿童最多见。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群体,频繁的不自主抽动,包括频繁眨眼、耸肩、做鬼脸,会让孩子脱离群体,甚至被同学、小伙伴模仿、嘲笑,导致自尊心严重受伤,进而影响孩子的人生。
孩子嗓子里老发出哼哼的声音是咋回事?看手机时爱频繁眨眼,说他也不改,这可怎么办?孩子总喜欢搞些小动作,又是翻白眼又是耸肩膀的,真是气人……其实,这些症状表现都属于抽动症。抽动症患儿容易出现自卑、交流障碍等问题,家长发现后要尽早干预,及时接受中西医规范治疗。
【案例】
东东是个男孩,5 岁时就有眨眼、抽鼻的情况,不过奶奶说“ 小孩子都这样调皮”,家里人对此就没太上心。 如今东东6 岁了,妈妈想纠正他的坏习惯,对他就盯得紧一些:“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管控,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看手机或是看平板电脑,我发现他眨眼的毛病比以前更厉害了。 训他好几次也不起作用,眼睛眨得特别频繁。 ”妈妈说,医院眼科复诊后,她曾预约带东东到附近医院眼科就诊,被诊断为“ 结膜炎”,并开了眼药水。可是,眼药水用了2 个多星期,东东的眨眼症状丝毫没有改善。
几经思量,妈妈带着东东来到医院儿科就诊。 经过查体及一系列量表检测,东东被确诊患有“ 抽动症”。
“ 我家孩子怎么就得抽动症了呢? ”听到医生诊断,东东妈妈仍是不可置信。其实,很多家长对抽动症缺乏了解,医生每次在与家长沟通病情时,都需要耐心给予解释。 抽动症的病因复杂, 目前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有关。 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以及秽语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喉部肌肉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频繁地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
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眨眼、蹙额、噘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秽语性抽动是指控制不住地骂人、吐口水,或学动物叫等。
一般来说,大部分抽动患儿先出现运动性抽动,继而可出现发声性抽动;也有部分患儿是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同时起病。
有些患儿对自己所表现出的抽动症状深为苦恼,为避免别人的耻笑或家长的指责,当出现抽动或发声后,会迅速做另外的动作企图掩饰,结果反而会出现一些更复杂的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抽动症的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活动影响较小,容易被家人忽略。多数家长未意识到这样是病态,认为是小孩的坏习惯或调皮所致,为此常常责骂、训斥患儿,结果导致病情加剧。
因此,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一旦出现一些持续的、不自主的小动作,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缩颈、喉中鸣响等,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也应当及时带小儿到医院的儿科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孩子单纯的抽动其实不可怕,但如果合并其他行为问题,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部分小儿可能会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的孩子由于抽动而产生自闭症,不愿和同龄孩子交往,逐渐变得性格孤僻。合并的症状越多,病情越严重。
久而久之,对患儿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近些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抽动症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相对少见。中医认为,抽动症是由感受外邪或情志、饮食因素所引起,或脏腑失调、脾虚肝亢,或风痰鼓动、流窜经络,引起频繁的抽动。治疗的基本法则是息风止动,佐以豁痰定抽、滋肾补脾。中药内服方面,常选用健脾化痰、清泻心火、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安神镇惊的药物,协调全身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辨证施治。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疗效都不错,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受到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在接受规范诊疗的同时,家长应注意抽动症患儿的心理调节。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抽动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支持的产生或维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减轻患儿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
父母要主动亲近孩子,与之谈心,沟通心理,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有疑问多请教。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改善。要多多鼓励孩子外出玩耍,多交朋友,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最大限度减少抽动症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
患儿家长应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担心和焦虑,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儿。
充分理解小儿的种种怪异表现是病态,给予正确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帮助。为了避免引发患儿精神紧张,不要在患儿面前与外人谈论患儿的病情。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其了解小儿病情,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建议采用鼓励式教育,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此外,在季节更替时,家长应注意患儿的衣食住行,适时增减衣被,谨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患儿抽动症的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