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困境及策略研究

2021-03-03李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素养

文/李欢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岗位中长期养成的行为作风与综合品质情况,专业素养较高的从业者可以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高职学生培养职业素养对学生日后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中,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是三种不同层次,而在职业素养中又体现出团队合作、服务素养、沟通能力、责任意识、质量素养等多种内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养。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内涵训练与探索实践过程中,用人单位与职业院校应形成合作育人的形式,丰富校企双方的合作内容,加深合作层次,实现校企共同设计实施、共同评价,进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设计,使培养对象不仅获得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更能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以达到培养“工匠型”高级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效路径和实施思路[1]。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在校学生日趋增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校已成为培养我国“工匠”的人才摇篮,其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技能强国”的实现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出现明显的人才供需断层,针对这一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培养中必须落实有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经验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责任感、合作能力以及政治意识进行不同层面的培养和引导,用人单位与院校展开有效合作,从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培养、教育、引导和管理,从而对学生今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素养的特点

(一)渐进性

职业素养不是先天具备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对学生未来发展及就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必须从入学开始开展培养活动,将职业素养内容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二)差异性

职业素养会受到个体情况、家庭状况、个人对工作的热爱及接受教育程度等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些人因为细心、严谨而学习质量高;一些人则会因为马虎大意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一些人会因为百分百的热爱将自己的所有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而一些人则会因为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随意应付了事;一些人因为自身责任意识较高,在面对问题时会呈现较为积极的态度,想着如何快速解决问题;而一些人则是在错误中不断埋怨,影响日后发展。所以,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最终达到教育培养目标。

(三)情景性

职业素养的情景性与工作情景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中传授的各种职业素养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以实践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所有知识,都需要与实践有机融合,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在问题出现后利用所学内容快速解决,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缺少情景的职业素养培养既不完整,又不科学,不利于学生日后就业与发展。

二、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好转型升级工作,从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渐转变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为企业的长远进步贡献力量[2]。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职责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改善学生的能力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看待岗位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作业中来,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研究和探讨,优化工作质量。同时,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二)职业素养培养价值

职业素养培养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感知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可实现院校与企业间的有效对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毕业后快速融入岗位工作中,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职业素养的培养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综合性人才,进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职业素养培养也可为院校的个性化发展带来新的助力和支持,推动院校的改革进步。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困境分析

(一)缺乏职业道德

例如,有些高职毕业生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求职简历并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存在编造虚假成绩、获奖经历、社会经验等问题;有些高职毕业生在已经签订三方协议的情况下,因找到更好的单位而擅自违约;还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经过企业精心培养,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企业核心力量,却以此为依仗另谋高就。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知,目前用人单位已经深刻认识到员工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普遍不高,进入高职学校后学生又有很强的重知轻道、重技轻道,单纯追求技能操作和就业的倾向。鉴于以上各种缺乏职业道德的情况,如何去调整、平衡以及增强高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塑造,成为现阶段的重要问题[3]。

(二)工匠精神渗透不够

如今,许多高职院校片面追求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过于强调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培育,缺失人文情怀,缺少工匠文化,致使高职学校教学中并未融入和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教学手段的创新,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关系没有明确的认知和引导,所以也没能在学校教育阶段形成对学生良好价值观念与职业观念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学习能力与认知关系出现断层。在基地建设方面,设备配置跟不上课程教学,导致更新换代不及时,精度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受到阻碍。另外,对师资团队的建设过于重视学历与科研,也没有关注到对教师本身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自身缺乏认同感

在社会风气与校园亚文化的影响下,学校对自身文化认同度较低,学生认为高职文凭相较于本科院校更低,所以对职业发展前景不认可,导致没有学习热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出现抄作业的情况,基础学习效果与基础知识认知效果较弱。而在实验实训方面,容易出现怕苦怕累、急于求成、敷衍了事的情况,在实践课程欠缺的基础上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浅尝辄止,实操技能掌握不牢靠,难以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另外,高职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理论知识薄弱,文化功底不深,主攻方向是职业技能,目标是学有一技之长,找到了一份技术性的稳定工作。但职业素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在实施技术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渗透融入职业素养培育的具体元素,使高职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通过构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机制,从研究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着手。构建四大机制,即资源共享的学习机制、师承帮练的实训机制、求精创新的研发机制、爱岗敬业的激励机制,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等方面,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技能标准、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要求,提出如下具体策略:

(一)实施“一二四五六”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德技双馨”的现代职业人

经过调研与分析,学校从政治、思想、行为、道德、身心、技能等方面确立了德育工作的六项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意识;对学生的礼貌举止与文明观念、价值观、人生观进行规范,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形成健全的体格与良好的心理素养,落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构建了“一二四五六”德育工作新模式:1.建立一支专职德育工作队伍。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牵头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一支“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专职队伍;2.构建二类德育课程,即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显性课程包括思政课、就业指导课、“企业文化”课、新生入学教育,列入学分考核;隐性德育课程包括养成课程与实践课程。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平台建设,基于信托银行管理、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新闻中心、督导中心以及志愿服务中心等进行平台课程建设;3.在教育活动中着重针对求真、求善、求实、求强四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原则开展活动,针对不同活动内容进行职业素养习惯化培养和渗透;4.健全五级安全网络。建立健全“宿舍、班级、楼栋、系(部)、学院”五级网络,保障校园安全稳定;5.创新六条德育工作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基地+校家协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与成长辅导+智慧校园”六条路径,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创新教育课程

1.创新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创新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的创新教育学分。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目标层次(知识普及、能力提高、项目实战),完成创新教育课程“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初级、中级、高级)建设,修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优化教案(PPT)、开发项目实战软件等。

2.构建创新教育课程的三大载体。以创新教育课堂载体、自主学习网络载体和真实项目实践载体三大载体,将TRIZ创新方法应用于项目实践、科技作品、毕业设计等方面,以特色专业为基础,构建3至5门创新教育的MOOC课程。

3.建设科学效应库。开展TRIZ创新理论的教育教学研究,重点完成5个科学效应的计算机建模或实物制作,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建设一个基于WEB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研究性于一体、为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可重复使用的资源平台,形成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和学院应用技术发明创造的源泉。

(三)构建主动式项目驱动实践体系

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路径,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以“以名师大师引领指导、创新工作室支撑,立足前沿、独立创新”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创新创业训练体系。通过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和应用技术研究平台,为企业提供5个~10个“典型产品”和“真实项目”,由“名师、技能大师”实施“基于典型产品的项目化”教学,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围绕项目设计将课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创新工作室”自主完成科技作品,直接体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全过程,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五、实证分析

通过设计职业素养提升指标,对68名已实施新路径培育的“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毕业生进行工作调查回访,在回访中发现超过60%学生认为实施“12456”德育工作模式和教育课程的开发等新路径培育对“团队合作”“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创新思路(见图1)。

图1 新路径培育对职业素养提升作用的有效度/%

综上调研和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又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在育人理念、德育工作模式等方面共同努力,全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素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工匠神形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